访热地:“我亲身经历了西藏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

时间:2009-03-28 11:47   来源:新华网
 

“我亲身经历了西藏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访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

    新华网北京3月28日电(记者唐召明 孙晓胜)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在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前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介绍了他亲身经历的西藏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

    从一个农奴到前国家领导人,今年71岁的热地经历十分传奇。回首一生的坎坷经历,他深有感触地说:“西藏历史发展的50年进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民族才有光明前途。”

资料图片:农奴被强迫从事无偿劳动(图片来源:新华网)

    热地说,西藏民主改革前的社会制度,是政教合一、僧侣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由管家、贵族、寺院上层僧侣三大领主,占有西藏的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以及大部分牲畜。而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却没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没有人身自由,更没有人权可言,他们被视为“会说话的牲口”,世代遭受乌拉差役(差税总称)、租税和高利贷等种种剥削。广大农奴除了支不完的差,还不完的“子孙债”外,一无所有。“带走的只有自己的身影,留下的只有自己的脚印。”

资料图片:差巴给布达拉宫背运货物(图片来源:国家民委网站) 

    而旧西藏的《法典》按血统贵贱、职位高低,把人分为“三等九级”,为三大领主规定了神圣不可侵犯的特权,对广大农奴、奴隶的行为严加约束,违者处以酷刑。旧西藏的法庭、监狱、军队,作为三大领主的专政工具,维护着封建农奴制度的“尊严”,严酷地镇压人民。

    热地说:“我个人和家庭的经历,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我出生在藏北一个贫苦牧民的家庭,冰天雪地里到处流浪讨饭,给部落头人、牧主、活佛当佣人。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被人称为波哲热地(男鬼热地)。民主改革前,我受尽欺凌和苦难,现在我的身上还留有块块伤疤。我的弟弟就饿死在母亲的怀里。那时,我和许许多多受压迫的农奴和奴隶,都盼望着黑暗落后的社会制度得到彻底的变革。”

    热地回忆说,1959年3月,在帝国主义的支持和唆使下,西藏上层反动集团违背历史潮流和西藏广大人民的意愿,公然背叛祖国、背叛人民,撕毁《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发动了旨在阻挠民主改革、分裂祖国、永远维护封建农奴制的全面武装叛乱,十四世达赖逃往国外。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护西藏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央毅然决定进行平叛。并根据广大藏族群众和上层爱国进步人士的强烈要求,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度,建立各级人民政权,祖祖辈辈受压迫、受剥削的百万农奴和奴隶获得了翻身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

    “民主改革可以说是西藏历史上最为广泛、最为深刻、最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热地说,当时,获得翻身解放的农奴和奴隶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彻夜狂欢,喊着:“达赖的太阳照在贵族身上,毛主席的太阳照在我们穷人的身上。现在达赖的太阳下山了,我们的太阳升起来了。”

资料图片:农奴的孩子第一次踏进校门,学习知识(图片来源:国家民委网站) 

    热地亲眼看着百万农奴获得解放后,西藏开始出现种种变化:西藏建立起了第一个乡村(级)政权、第一个互助组、第一个供销社、第一个农村信用社、第一所民办小学、第一所夜校、第一个识字班、第一个电影放映队、第一个医疗卫生机构。1960年,纳金水电站建成发电,拉萨普通市民首次用上了电灯。1959年至1960年两年内,西藏建立起几十个现代化小型工厂,培养了2万多名藏族工人。

    与此同时,西藏各地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保障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到1960年底,西藏成立了1009个乡级政权、283个区级政权,78个县(包括县级区)和8个专区(市)建立了人民政权。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昔日的农奴和奴隶破天荒第一次获得当家做主的权利。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成功召开,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出席大会的301名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80%以上,藏族代表中绝大多数是翻身农奴和奴隶。

资料图片:1959-2008年西藏生产总值(图片来源:国家民委网站) 

    热地感慨,今昔对比,西藏人民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雪山看得见:1959年至2008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395.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5倍,年均增长8.9%。1994年以来,西藏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2.8%,高于全国同期年均增长水平。

    旧西藏没有一条公路,如今,以公路建设为重点,航空、铁路、管道运输协调发展,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2008年,西藏基本实现了县县通公路,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13万公里,是1959年的七倍多。

    旧西藏农牧业靠天吃饭、靠天养畜,如今,农牧业科技含量大幅提高,防灾抗灾能力显著增强。粮食产量由1959年的18.29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95万吨;粮食平均亩产由1959年的91公斤提高到2008年的近370公斤;年末牲畜存栏数由1959年的956万头(只)增加到2008年的2400余万头(只)。

    资料图片:自2006年7月火车通至拉萨以来,打破了西藏自治区的交通瓶颈,使得铁路、公路以及航空运输的立体交通格局凸现于“世界屋脊”。 上图为一架飞机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2006年7月18日摄)。中图为一列火车行驶在藏北当雄县境内的青藏铁路与青藏公路立交处(2007年4月13日摄)。 下图为拉萨柳梧立交桥一角(2007年6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旧西藏没有现代工业,如今,西藏已初步形成了以优势矿产业、建材业、民族手工业、藏医药业为支柱,包括电力、农畜产品加工、饮食品加工制造等在内的富有西藏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现代商业、旅游、饮食服务、文化娱乐等在旧西藏闻所未闻的新兴产业飞速发展,成为西藏第一大产业。

资料图片:拉萨曲水县达嘎乡其奴村的卓嘎老阿妈(前左)在村卫生所量血压(2007年1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格桑达瓦摄 

    和平解放前,西藏没有一所现代医疗卫生机构,恶性传染病时常流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藏消灭了天花,各类传染病、地方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现在,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并逐步建立了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2008年,西藏共有卫生机构1339个,实有病床床位7127张,卫生技术人员9098人,比1959年增加8307人。西藏的人均预期寿命由和平解放时的35.5岁增加到67岁,婴儿死亡率从430‰下降到了现在的26‰。西藏总人口由1959年的110多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287.08万人,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95%以上。

    资料图片:2007年11月21日,西藏堆龙德庆县羊达乡通嘎村教学点的学生们在听老师讲解地理知识。近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上获悉,西藏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使西藏义务教育发展步伐加快,普及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西藏74个县已全面完成“普六”,“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0.2%。新华社记者 格桑达瓦 摄 

    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不足2%,文盲率高达95%。50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西藏教育事业,使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1985年开始,在农牧区实行以寄宿制为主的中小学校办学模式,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农牧民子女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2008年,西藏基本实现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文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5%。现已有小学8840所、普通中学117所、教学点1300多个,在校生达53.8万人。有本专科院校6所,在校学生近3万人。

    热地说:“总之,民主改革以来的50年,是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专制走向民主的50年;是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的50年;也是从封闭走向开放的50年。”

编辑:齐晓靖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