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西城区被定位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这里既有高楼鳞次栉比的金融街,也有新街口一带高低错落的大杂院。以文明育和谐,把西城区建设成秩序安定、环境优雅、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是西城区追求的目标。
标准是为群众排忧解难
秋去冬来,天气渐冷,家住百万庄的残疾人王强打电话给展览路街道办事处的“爱心家园”,想用“爱心救助卡”领取棉被、棉衣。不一会儿,工作人员就把棉衣棉被送来了。摸着棉被,王强感慨地说,一年四季,大到电器,小到油盐米面,一张爱心卡都解决了。“爱心救助卡”是西城区救助困难居民的一种形式,西城区7个街道的“爱心超市”和“爱心家园”已经救助了6000多人次。
把尽心尽力为居民服务作为文明城区建设的首要标准,是西城区坚持多年的原则。西城区先后开通了24小时热线电话、政府网站和监督电话,并规定对留有实名的必须作出答复。2004年,政府出台了《临时救助制度实施办法》,对低保家庭子女建立了从出生到大学的救助体系。这年,全区有13069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90%。
“拔危楼”和改造“黄土院”被居民誉为民心工程。今年1—7月,该区为1137户居住在危旧简易楼内的居民解除了危困。在平房保护区,主要进行房屋修缮、公厕、户厕改造、低洼院改造,改善那里的居民生活条件。
维护外来务工人员权益,是西城区文明城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个区产生了北京市第一个由外来务工人员担任的居委会主任,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建筑施工企业“月发基本工资、季度结算剩余工资”制度。此外,西城区文明办、团委等还专为生活在西城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创办了“绿野文学社”,70多位外来务工人员成为文学社的成员。
家住汽南社区71岁的王素兰老人说起社区卫生员,总是赞不绝口。在西城区,目前实现了每1万人设置一个卫生服务站,保证居民步行10分钟即到达就医点。针对区内日益突出的老龄化特点,为了解决老人孤独、子女受累的问题,西城区以“银龄呵护中心”为龙头,提供助养服务,并依托街道敬老院,开展辐射家庭的居家养老服务。
创建的生命力是群众共同参与
普通职工赵永伦自从当上了西城区的文明监督员,每天早晨6时40分,都准时出现在西单公交车站,挥动小旗维持上下车秩序。社区文艺演出中,经常出现中国京剧院的名角;在生活常识讲座上,站着附近商场的营业员……共用资源、共创文明、共建家园、共享成果,以共建促创建,是西城区建设文明城区的一个显著特点。
金融街有个“金桥工程”,是专为住区企业开辟的救助地区困难居民的渠道。通过这个渠道,招商银行、民族文化宫等单位,与200多困难户建立了帮扶关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一支青年团员组成的“文明乘车志愿者服务队”,自2002年成立以来,他们坚持扶老携幼,清扫站台,感动和影响了许多人。如今西城区的志愿者队伍已有11.4万多人,占全区总人数的14.9%。
记者点评
文明城区的首要标准就是为群众排忧解难,文明城区建设的生命力是群众共同参与。西城区是首都北京的核心区之一,他们力争创建高水平的城区,这是压力也是责任。西城区创建文明城区,把工作做到了前面,严细深实,因而成效显著。 (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