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国·辉煌30年:开放让烟台腾飞

时间:2009-05-04 10:48   来源:人民日报

  不平等的《天津条约》,烟台被迫辟为通商口岸,成为中国最早开埠的港口之一。世事沧桑,1984年,山东省烟台市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隆冬时节,记者走进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感受到的却是浓浓的创业激情:LG公司的展厅里,一款新推出的智能手机,在韩国一上市便创下百万台销量;富士康公司的研发中心,科研人员展示的电脑主板,前10个月曾创下上亿元的销售佳绩……

  2004年,烟台向世界500强富士康公司抛出“绣球”的时候,富士康总部没太在意。当时,开发区管委会垫资270万元,紧急改造了7500平方米标准厂房,供富士康使用,还为公司选配了400名技术工人。其生产线顺利投产,当年3月24日,第一批价值120万美元的主板、显卡出口到荷兰阿姆斯特丹……

  高效的办事速度和优良的投资环境,使烟台开发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4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60多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此落户。2007年,开发区进出口总量220亿美元,在全国54个国家级园区中综合评价位居第六。截至目前,烟台累计引进1.1万个外资项目,外商直接投资158亿美元,外资企业贸易额占全市84%,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与美、英、日、韩等11个国家的16座城市缔结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城市关系,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来此投资。

  烟台的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全市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1880项,完成合同额16.2亿美元,营业额13.6亿美元;批准成立境外企业(机构)135个,境外协议投资额1.77亿美元。今年,金融危机波及我国沿海一些地区对外贸易,烟台迎来的却是逆势飘红。1—9月,全市进出口总值253.7亿美元,同比增长59.9%。

  作为中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之一,烟台曾创造出世人瞩目的“胶东模式”。提起“胶东模式”,人们总会想到一个人——李德海。

  1975年1月,李德海任牟平县宁海镇西关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一口气办起30多个企业。短短几年,西关所属乡镇企业总产值从63万元增加到300万元、1000万元、1.6亿元,不断翻番。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以集体经济为主体、乡镇企业为支柱、发展出口商品为导向的“胶东模式”,仅仅走出了第一步。

  1994年,烟台乡镇企业股份制改革全面推开。大胆推行企业资产有偿转让的李德海,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此时,李德海将海德集团所属企业有偿转让给个人。现在,海德集团共有40多家企业,总资产超10亿元。

  目前,烟台民营经济进入空前活跃的发展时期。2007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完成增加值2227亿元。今年1—9月,烟台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950亿元,上缴税金170亿元,分别增长17.7%、20%。

  烟台也是我国最早引进栽培国外苹果、梨和大樱桃的地区。上世纪90年代,全市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2%和10.7%;大樱桃栽培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但由于品种老化、品牌影响力小,烟台水果很长一段时间增产不增收。进入新世纪后,烟台逐步引进培育了几十个水果新品种,龙口、栖霞等苹果产区推进实施“无公害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在连续举办了10年的国际果蔬会上,仅苹果一项,就签订购销合同和协议400多个,总量200多万吨,合同额达50多亿元。目前,烟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小麦、玉米育种基地,全国最大的无毒苗木繁育基地,全国最大的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酿酒葡萄、葡萄酒生产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示范区和外向型农业示范区。(记者 马跃峰 徐锦庚)

编辑:陈叶群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