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兴钢铁工业城市。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区、芜湖县、宣城市接壤。至芜湖市区30公里;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距南京市中心45公里,距上海不到300公里,是安徽融入长三角、推进东向发展和长三角城市向内地延伸的重要门户。马鞍山为安徽的东大门,水路交通便利。宁铜铁路、宁芜高速公路、205国道、313、314省道穿过本境。长江“黄金水道”与国内外港口通航。马鞍山是全国距离南京公路里程最近的城市,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38公里。
马鞍山市的市名有着不同寻常的来历。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表达了对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史事的无限感慨。
马鞍山是皖江开发的龙头城市,皖江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也是安徽省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经济增速一直很可观。
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362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157.5亿元,增长13.5%。全市人均GDP在安徽省率先突破5000美元,达5600美元,居安徽省首位。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8:67:29.2。民营经济在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创造税收、优化投资结构和繁荣城乡消费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7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达38046户,私营企业7545家。私营企业中,注册资金亿元以上的有7家,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有302家,500万元以上的有692家。2007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77亿元。
各项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坚持改革不动摇,各项改革工作有序进行。方圆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教育、卫生、文化等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慈湖经济开发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套改、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平稳进行。农村综合改革在当涂县完成试点的基础上,向三城区全面推开。
市场物价结构性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2%,食品类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在食品类价格中,粮食上涨3.5%,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5.8%,蛋上涨20.4%。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分类别看,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2.6%;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1.9%;食品类上涨12.5%;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3%;衣着类上涨6.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上涨1.3%;居住类上涨2.6%。生产领域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9%,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