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需更好服务文化中心建设

时间:2012-02-09 13:47   来源:北京文化创意网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日前完成的《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文化产业已成为北京新兴的朝阳产业,但北京文化产业发展仍存在四大问题,需要更好服务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强化首都文化对全国文化建设的融合力、影响力、辐射力和服务能力。

  文化产业成北京新兴的朝阳产业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说,文化产业作为北京新兴的朝阳产业,发展时间短、发展速度快,经济与社会效益明显。

  2010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共7576家,文化创意产业创造的增加值由2005年的674.1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1697.7亿元,平均增速为20.3%,高于全市5.1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由2005年的9.7%提高到2010年的12%,共提高了2.3个百分点。

  截至201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实现收入7442.3亿元,同比增长24.3%;从业人员122.9万人,同比增长7%;资产总计8624.8亿元,同比增长20.9%。

  报告分析了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三大行业特点。

  一是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艺术品交易等优势行业仍然处于优势地位,整体实力日益雄厚。

  2010年北京文艺演出行业收入为10.8亿元,观众人次居全国首位,全国演艺中心的地位正在形成。北京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品种均居全国首位。北京广播影视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十一五”期间北京地区出品电影1000多部,占全国产量一半以上。北京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传统工艺品交易集散地、高端文物流通和艺术品交易中心,是文化产业所有行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二是软件、网络及计算机等新兴行业迅速成长。动漫游戏的原创和自主研发实力雄厚,网络游戏出口居全国第一。软件、网络及计算机行业的产值达105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网络游戏的产值为87亿元,动漫和新媒体为5.2亿元,动漫教育近10亿元。影视动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位居第五。

  三是广告会展、文化旅游等融合行业持续发展。2010年,全市文化旅游、广告会展两个行业收入占比达到19.5%,广告会展业发展态势良好,广告经营额位居全国首位,会议业国际化趋势明显,旅游业中文化元素日益增多。

  报告分析了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六个重要问题。

  一是文化资源整合情况。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改革发展步伐加快。截至2010年底,经中央部门批准的试点集团达80余家,北京地区占10家,其中央属6家、北京市属4家。北京大力推动文化单位转企上市,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截至目前,北京市辖区内已上市文化创意类企业40家,其中央属14家、北京市属26家,累计融资275亿元。

  二是文化要素与服务市场建设情况。北京地区产权交易国内中心市场正在逐步形成,交易规模和交易品种均居全国领先地位。以展会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交易要素市场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图书会展、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北京电影季、中国怀柔影视文化节等。2010年,北京古玩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达360.43亿元,占全国成交总额的62.8%。截至2010年12月,北京共有登记拍卖企业80家,具有一类文物拍卖资质企业31家,占全国三分之一。

  三是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情况。全市文化创意产业非公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比重有所提升,规模继续扩大。2010年1至11月,在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中,非公有制及混合所有制单位实现收入4483.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比重为80.5%。

  四是新媒体和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北京新媒体和网络文化产业基础雄厚,已成为“中国网都”和网络应用中心。截至2010年底,北京地区资本控制的户外新媒体所拥有的各类终端接近10万个;网站、域名总数均居全国首位;IPV4地址总数居全国首位;网民总数达121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69.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5.1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达827万人,占全市网民的67.9%。

  五是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截至2010年底,全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总数已达30个,覆盖16个区县。2010年1月至11月,全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单位近700家,实现收入630.3亿元,从业人数7.8万人。798、中关村软件园这样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集聚区尚少。

  六是文化贸易情况。北京地区文化产品进出口的规模逐年扩大,进口规模由2000年的2.4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5.4亿美元,文化产品出口额逐年增长,但进口额相对增长较快,文化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北京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四大突出问题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分析,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离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存在四大突出问题。

  一是对发展文化产业的宏观把握与实施推进上欠缺主动性、科学性。在对文化产业的规划和促进上,往往重文化产业GDP的规模和速度,轻产业的内涵和质量;重文化遗产带来的经济效益,轻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传承;重文化消费的形式和数量,轻文化消费的内容和质量。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不清晰、特点不突出,结构失衡、后劲不足。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还没有在文化产业中得到较好体现和发挥。北京文化产业所有制结构单一,从领导体制到经营机制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国有文化企业主动创新、应对市场的能力较弱。

  三是首都雄厚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较好整合利用。中央在京文化资源所占份额大,与北京市竞争多于合作,业务重叠、资源浪费。民营文化企业很难得到政策关注。市属文化企业的整合多采取“拉郎配”,整合后有规模但集约化程度低、失去竞争优势。

  四是文化产业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北京高端产业人才、一些民营文化企业面临流失问题,产业难以有效升级,很难造就一流的大师、一流的作品和一流的品牌,削弱了北京文化产业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北京文化产业发展要服务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认为,北京要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需要树立首都意识,注重北京文化产业在全国的引领、示范作用,强化首都文化对全国文化建设的融合力、影响力、辐射力和服务能力,正确处理文化软实力与城市竞争力、文化精品与核心价值、法律规范与政策推动、市场环境与市场秩序、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北京文化产业对其他经济产业的驱动、联动与辐射效应,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

  报告提出六点建议:一是思想统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引导北京文化产业发展;二是政策支持,以相对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推动北京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制度安排,以体制机制的改进来完善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体系;四是环境优化,以服务与要素市场的建设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五是资源整合,以市场手段整合和配置首都文化产业资源;六是内容生产,以文艺精品创作带动北京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