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1929]
 
 
  来源:      日期:2005-10-19 08:38

 

  1925(民国十四年) 二十一岁 


  〔南京——北京——上海〕

  年初 经友人秦抱朴介绍,开始给爱玛·高德曼写信,并收到复信。

  六月 五卅惨案在上海发生后,南京学生开展声援活动,巴金亦参加。这段生活后来写进了中篇小说《死去的太阳》。

  八月 毕业于东南大学附属高级 


 

中学,随即前往北京,准备投考北京大学。在北京结识曾通信联系的朝鲜流亡青年沈茹秋等,经沈介绍住北河沿同兴公寓。在北京住半月左右,因患肺结核未进考场,在寓中读鲁迅的《呐喊》,得到慰藉。下旬返回上海养病。

  三哥尧林进苏州私立东吴大学念书。

  九月 参与发起创办无政府主义刊物《民众》半月刊。发起人共十六人,为:真恒、健民、仲九、三木、培心、惠林、芾甘、禅林、吕千、索非、一波、茹秋、种因、剑波、抱朴、不如。

  本年,发表各种译文、论文约二十篇。


    1926
(民国十五年) 二十二岁


  〔上海〕

  在上海住康悌路康益里,后迁法租界马浪路和友人同住,直至次年一月离沪赴法。

  一月 为纪念被军阀政府杀害的工人领袖黄爱、庞人铨,撰写《黄、庞死后的第四年》。

  一月至三月 在《时事新报·学灯》、《洪水》等报刊上撰文,就国家消亡等问题批评郭沫若。

  四月 《五一运动史》出版,这本小册子是目前所见的第一本单行出版的书。

  上半年 曾和法国巴黎《新世纪》发行人、无政府主义者格拉佛通信。

  十一月 译完克鲁泡特金的《面包略取》。

  本年,向友人卫惠林学习日语。读斯捷普尼雅克的《地下的俄罗斯》日译本。
  本年,发表各种政论文二十余篇。


    1927
(民国十六年) 二十三岁

  〔上海——巴黎——沙多——吉里〕

  一月 15日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九人。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运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

  赴巴黎沿途写《海行杂记》三十八则。

  二月 18日抵达马赛。19日抵巴黎,住Blanville街五号旅馆,后又搬至Tournefrt街的旅馆。

  上午常到卢森堡公园散步,晚上去法国文化协会附设的夜校学习法文,不久,家里破产的消息传来,便停止了正式学习。

  三月 为排遣寂寞心情,写下《灭亡》第一至第四章。

  四月 与君毅、惠林合写的《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一书,由上海民钟社出版。该书在法国写成寄回上海印行,主要讨论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与无政府主义的关系。19302月被国民党政府以煽惑军队的罪名查禁。

  五月 用文言补译李石曾译《狱中与逃狱》(克鲁泡特金著)由广州革新书局出版。该书共52页,后12页原译稿遗失,书局请巴金补译。

  本月 参加救援凡宰地、萨珂的活动,给狱中的凡宰地写信。凡、萨是流亡美国的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被美国当局诬陷犯抢劫、杀人罪判死刑。这件事当时成为轰动欧美的大事件,法朗士、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等都参加救援,形成国际性援救活动。

  七月 上旬收到凡宰地的回信和一包书,11日给凡写第二封信,并在此后几天内,激动地写下《灭亡》第十一章立誓献身的一瞬间

  夏初 因健康恶化迁至巴黎以东约一百公里马伦河畔的小城沙多椉?又译作蒂埃里堡)休养,住在拉封丹中学,并学法文,同时根据英文本(参照内山贤次的日译本)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在翻译过程中,阅读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斯宾诺莎、叔本华等人的著作和《圣经》等。这时,还系统地研究法国大革命,阅读了大量史料和著作,如《吉隆特的党史》(拉马丁著)、《法国革命》(L马德楞著)、《四个法国妇人》(道布生著)、《大革命史》(J米席勒著)、《1789-1804年的法国革命》(W·布洛斯著)等。对民众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十分重视,对马拉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亦极推崇。

  开始撰写俄国民粹派女革命者苏菲亚、妃格念尔等的传记,后来编成《俄罗斯十女杰》一书。

  这期间获悉一些关于国内·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消息,就国内政局在《平等》月刊(美国旧金山华侨工人钟时主编的无政府主义刊物)上发表一些短论,批评国民党和其他反动政客,并宣布同赞成清党的无政府主义刊物《革命周报》(系李石曾出资创办)断绝关系。

  八月 上旬在沙多椉锸盏椒苍椎?23日写的回信。24日,下午从报纸上得知凡宰地、萨珂两人已于22日午夜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查理斯顿监狱中被电椅烧死,整天激动地写信寄往各处,探诉美国政府。此后几天内,连续写下《灭亡》中的若干片断。

  十一月 8日,译完凡宰地的自传。

  译作《面包略取》(克鲁泡特金著)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这是他单行出版的第一本译著。

  本年,还发表各种政论文章二十余篇。

    1928(民国十七年) 二十四岁


  〔沙多——吉里——巴黎——马赛——上海〕

  一月 翻译高德曼的《易卜生的四大社会剧》和《斯特林堡的三本妇女问题剧》。

  二月 5日收到美国伦敦《自由》杂志主编T.H.Keel寄来的赫尔岑《往事与随想》英译本(·嘉尔纳特夫人译)

  参与编译的《克鲁泡特金学说概要》(柏克曼等著)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

  三月 参与翻译的《苏俄革命惨史》(柏克曼著)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

  四月 参与翻译的《革命之路》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

  译完克鲁泡特金《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上册,同年九月以《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为题出版。

  五月 由于《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中涉及与国民党合作问题,·一二政变后受到一部分无政府主义者的误解和攻击,因而写《答诬我者书》作自我辩护。

  夏 收到大哥来信,更深切地意识到自己与大哥在思想上的严重分歧,决定完成《灭亡》,使大哥更了解自己要走的路。

  八月 经过半个月时间,于月初整理和补写完《灭亡》全书二十一章,并抄写在五大本硬纸面练习簿上。将书稿寄给在上海开明书店工作的周索非,打算自费印刷。在该书稿上第一次署笔名巴金。寄出书稿后从沙多——吉里回到巴黎。

  九月 翻译托洛茨基的论文《托尔斯泰论》,亦署名巴金,寄回上海,载于1018《东方杂志》第25卷第19号。由于该文发表较《灭亡》早将近三个月,因而,是以马金的署名最早披露于报刊的一篇文章。

  十月 17日办理回国手续。18日到马赛,因海员工人罢工,滞留十二天,住马赛海滨的美景旅馆,此期间读左拉的《卢贡一马加尔家族》。30日乘船离马赛回国。在船上产生创作描写自己家庭生活的小说的想法,并拟题《春梦》。

  本年,在巴黎翻译廖亢夫的剧本《前夜》(即《夜未央》),译稿在寄回上海的邮途中丢失。

  在法国期间,常用世界语与朋友通信。

  在法国期间,曾与高德曼和柏克曼见面。柏克曼是流亡西欧后加入美国籍的俄国无政府主义者。

  十二月 月初回到上海。应友人索非之邀,在鸿兴坊七十五号上海世界语学会住半个月。

  本月 译作《一个卖鱼者的生涯》(凡宰地自传)出版。

  本年,写研究俄国社会运动及革命人物的一些文章,1935年整理后收入《俄国社会运动史话》一书。

  本年,还发表论文、译文二十余篇。


    1929
(民国十八年) 二十五岁

 
 〔上海〕

  一月 从鸿兴坊搬至闸北宝山路宝光里十四号,与索非同住一楼。直至19321月下旬离开,共住三年。在这里创作了《家》、《雾》、《新生》(第一稿),翻译了《秋天里的春天》等作品。

  本月 中篇小说《灭亡》开始在《小说月报》连载,至四月载完,在文坛引起反响。决定发表《灭亡》的是当时《小说月报》的编者叶圣陶。《灭亡》的发表使巴金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本月 加入上海世界语学会(号数为317),并任上海世界语函授学校教员,后当选为上海世界语学会执行委员(理事),直至1932年初才离开世界语运动。先后据世界语翻译过许多文章和作品,比较重要的有剧本《过客之花》(意大利亚米契斯著)、《丹东之死》(苏联阿·托尔斯泰著)、《骷髅的跳舞》(日本秋田雨雀著),中篇小说《秋天里的春天》(匈牙利尤利·巴基著)等。

  本月 译著《断头台上》出版。

  本月 开始参加无政府主义者创办的自由书店的编辑工作,以马拉之名编辑五期《自由月刊》。自由书店主要出版克鲁泡特金的著作。因书店负责人朱永邦与巴金等意见不合,加之朱赌博造成经济亏空,书店于次年停办。

  四月 在本月出版的《自由月刊》一卷四期发表文章,就托尔斯泰的评价问题批评钱杏屯。

  五月 译著《蒲鲁东底人生哲学》(克鲁泡特金著)出版。本月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下册。

  春夏之际,在宝光里索非家结识翻译家马宗融,九月下旬见到其未婚妻罗世弥(罗淑)

  六月 14日写《克氏〈人生哲学〉之解说》,系统论述克鲁泡特金的道德观。

  七月 大哥尧枚从成都来上海,住一月左右,闲谈中,巴金提到写《春梦》的想法,得到大哥支持。三哥尧林是时在北平燕京大学念书。

  本月 译作《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下篇)出版。

  八月 译作《地底下的俄罗斯》(斯捷普尼雅克著)出版。

  十月 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单行本由微明学社编、开明书店出版。此书1934年被国民党当局禁止发卖。

  年底,创作第一个短篇小说《房东太太》。

  本年,译完克鲁泡特金的《我的自传》,托索非请丰子恺题写书名。

  本年,还发表各种译作、文章四十余篇。其中《〈工女马德兰〉之考察》、《〈党人魂〉及〈火榴〉之考察》、《〈黑暗之势力〉之考察》等文,是他最早的文艺评论文章。

                                                             责任编辑:剑卓

 
编辑: 王巍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