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博导回忆珍贵一瞬 85岁巴老送客至门口
 
 
  来源:      日期:2005-10-19 14:19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定宇先生是在住院部的病榻上听到巴老去世的消息的,这让他的心绪更加沉重。吴先生在1982年硕士毕业时以一篇《论巴金小说的艺术风格》的论文引起现代文学研究界的瞩目,20多年来,他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巴金的研究。

  吴先生家里保留着一张珍贵的合影,是他1989年在上海参加首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去巴金先生家拜访时留下的。“那是在1989年11月25日。”虽然在病中,吴先生谈起此事仍然非常兴奋,“我们几位参会的学者结伴到巴老家看望他。他已经是85岁高龄了,腿脚已经很不方便,但他坚持和我们聊了许久,并且临走时还请人搀扶着送客人到门口。”因为吴先生同巴金先生都是四川人,他们之间用家乡话进行的聊天特别融洽。
              
  听到吴先生来自广州的中山大学,巴金先生显得十分感兴趣,他特意问起自己上世纪30年代曾经游览并写入散文中的新会“小鸟天堂”。吴先生回答,今年来当地政府更加注重小鸟天堂周边的环境,工厂搬走了,自然环境得到良好的保护,小鸟更多了。巴金先生非常高兴,但对于吴先生诚挚的邀请,他只是怅然地说了句“走不动了”。
              
  吴先生说,巴金先生和广东的渊源不止于此,他还曾写过一篇文笔优美的小说《月夜》,记叙参加农民运动的乡民被杀害的事迹,也是以新会地方为背景的。在他的散文集《旅途随笔》中,也细致地描绘了旧时广州的社会百相:龙舟比赛的热烈场景,两岸街市的热闹,还有海珠桥上随处可见的工人等等。
              
  自1989年后,又召开过四次以上的“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巴老不能亲自出席,每次都请他的弟弟到会。随着学术空气的活跃,学者们对巴老的作品也渐渐有了些不同的意见和研究角度,巴老的弟弟每次都会认真记录下来,转告给病中的巴老。而巴老明确表示,作品写出来就是社会产品了,如何看待它们是评论家和读者自己的事,他并不介意得到怎样的评价。
              
  最让吴先生感到遗憾的是,本来10月24日就要在嘉兴召开新一届的研讨会,上海作协将成立巴金研究所。与会专家已经商定:无论如何要去见巴老一面,哪怕只在病房外看上一眼!谁知现在连这个小小的愿望也无法实现了。
              
  吴定宇强调:“如果仔细看我们的合影,会发现巴金先生旁边出现了另一个人一只搀扶的手,那并不是疏忽。
              
  来源:羊城晚报 记者:邓琼 谭秋明

                                责任编辑:剑卓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