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教育事业发展小史

时间:2009-05-11 14:59   来源:苏州日报

 常有朋友问我,苏州工业园区哪所学校最好?这个在一般地方很简单的问题常常把我难倒:说实话,园区的学校很难说哪所是“最好”,优质、均衡、富有特色,这些高不可及的目标,在园区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各所学校都成为了现实——借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题目,“Yes, we can! ”,园区人做到了!


 

 

    再回首,每一所学校的成长,都是一个奇迹:


    1994年,园区开发之初,湖网密布的水乡特点,使园区交通极为不便,几乎村村都有小学办班点,很多办班点都是复式班,十几个孩子,一两个民办教师再加一所破旧的老房就构成了一所学校。


    1996年6月,园区第一所也是苏州市第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新加坡国际学校成立,目前,该校已成为江苏省内规模最大和最好的国际学校之一,拥有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名学生,外籍教师达120名。


    1998年2月,园区管委会第一所直属公办幼儿园新城花园幼儿园创建。如今,区内近80%的幼儿园都已成为省、市优质幼儿园。


    1998年9月,中新合作区的第一所公办学校新城花园小学成立,首开了从校长到工友全部通过招聘进入,并实行全员聘任制的先河。


    2000年9月,园区第一所九年制公立学校星海学校成立,2003年6月,该校首届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就名列全市第二,进入苏州大市的中考“第一方阵”。


    2001年5月,省政府批准正式建立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2003年底,博爱学校新校舍在园区落成,专门招收脑神经损伤患儿的博爱学校成为园区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2005年5月,区内第一所中专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建立,2008年7月,该校第一批学生毕业,当年就业率即达99%。


    2008年,园区斥资7亿,打造全国首家软件与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


    每一所学校的成长史,都是园区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这部教育小史可以用“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概括。

 

    高起点源于高投入


    一年投入9个亿办教育


    2008年11月的一个秋日,阴雨绵绵。刚于9月迎来学校第一批学生的星湾学校里,来自无锡硕放中学的六十多位老师漫步在星湾的校园,发出声声惊叹:这里的校园真美!


    是的,外地来访者常会惊叹于园区学校的建筑艺术水准,每一所学校都像一座花园。当然,“花园”里的硬件设施同样在苏州乃至全国都居于领先地位——投资亿元、面积5万平米的小学中学在这里不足为奇,几乎校校都有图书馆、实验楼和多功能报告厅,班班都有电脑和投影仪。


    这样高起点的硬件水准得益于园区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从1995年起,管委会就按“规划先行”的理念,绘制了“发展现代教育”的宏伟蓝图。十多年来,园区区镇两级财政累计投入教育事业的资金达40多亿元,平均每年投入教育的资金占到区财政总支出的10%——达到与新加坡相同的水平。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园区教育经费投入超过了9亿元,生均公用经费名列全市第一。


    在决定教育水平的关键——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方面,园区更是不遗余力、大笔投入:先后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培养方案》、《苏州工业园区优秀教师奖励办法》等政策,根据政策,各类名教师、名校长、特级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可享受每月600至1500元不等的特殊岗位津贴,及5万至15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奖励。园区的青年教师有各类在职教育、出国短训、校际交流、区市基本功竞赛和大练功大比武的机会,可以边教边学边成长。园区还全面实施了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度……有奖有罚、能上能下的灵活机制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激发了教师群体的工作激情和活力。2008年,园区共招聘、引进278名优秀教师,其中拥有硕士学位的占比15%,目前,全区共有全国模范、优秀教师8名、特级教师13名、市名教师、名校长13名,大市级学科学术带头人57名。

 

    高平台支撑高标准
    一年派出390名师生出国交流


“Jingle bell,  jingle bell……”新加花园幼儿园明亮的教室里,一群刚刚三四岁的小朋友正奶声奶气,开心地跟着一位面带笑容的外籍教师学唱英语歌。在园区,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们营造浓厚的双语情境。“双语教学”是园区学校的一大亮点,也使园区的教育事业彰显出不同一般的国际化特色。


    2002年,园区就先于苏州大市,开展每年一届的双语节。在双语节上,园区师生开展各类英语作文、演讲、表演竞赛和教学研讨,成为国际化园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园区已有17家学校与新加坡等国的近30家海外学校签署了友好学校协议,定期开展师生互访、修学研讨等活动。 2008年,园区有390多师生出国访问和培训交流,并接待了640人次海外来访师生团组。丰富频繁的国际交流活动使园区教师始终保持国际化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带动教育水平在高平台上前行。


    与此同时,园区乡镇教育水平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2004年春,园区实施“校际合作青蓝工程”,让每所乡镇学校都与开发区学校结成了“对子”,结对学校间广泛开展各类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校际合作研究教学课题、同上公开课、师傅“传帮带”和徒弟挂职学习等方式,乡镇学校的水平急起直追。 2008年底,园区又在苏州市首创“乡镇学校区级管理”,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分期分批将15所乡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纳入区级统一管理。


    目前,第一批4所乡镇学校已通过“达标升级”评估实现区级管理,将从今年起实现与中新区学校在办学标准、教师薪酬待遇和管理模式上的统一。这一重大举措将促使区内师资真正实现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区内教育资源的配置更为均衡。当前,园区择校比例已为苏州全市最低,可以预见,“乡镇学校区级管理”全面实现后,择校比还将进一步降低。


    高速度与高质量不矛盾


    用三年时间走过他校十多年的历程


    2009年1月15日,园区教育工作总结大会上,教育局长丁立新笑容满面地告诉大家:“省专家组对园区三中升四星的评估反馈非常积极,专家们说我们的各项指标都很优秀,唯一的劣势是时间太短,因为我们发展的速度太快了! ”台下数百教师闻言,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的确,刚于2008年11月破格接受四星级高中论证、评估的园区三中,是一所格外年轻的学校:2004年9月它才招收第一届学生,2007年第一届学生毕业,就升为三星级高中,时隔一年,又有望跨入“四星”行列,这样的速度,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样的奇迹,在园区又仿佛有点稀松平常。


    三中的兄弟学校——园区的工业技术学校办学三年,就走过了同类学校十多年的历程。 2008年12月,学校突破常规,接受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四星级现场考察评估,使园区高中段教育有望全部挂上“四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常规状态下,一所学校从建设到成名,至少要十几二十年光阴。园区的学校,却常常是“一年建校、三年成名”。品牌学校群体的不断扩大,促进教育质量跃上了新台阶,尤其园区高考成绩实现了重大跨越和大幅攀升。 2008年,园区本二达线率达46.8%,跻身全省先进行列。而中考成绩则再次囊括了市区三个第一,领先优势不断放大。


    与此同时,素质教育在园区也是远近闻名的亮点。很多家长想方设法,甚至不惜通过买房的方式,把孩子送到园区上学,“就是不想让孩子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折磨! ”园区的“一校一品”工程,使各校凸现鲜明的特色。星海学校的科技教育、新城花园小学的书香校园、娄葑第二中心小学的莫愁新父母学校、唯亭实验小学的书法教学等等,在苏州和江苏教育界都小有名气;各校还组织开展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仅去年一年,园区学生在省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就达3638人次。园区的学校已成为每一位师生成长的家园。

编辑:李典典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