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园区新农村发展调查报告:城市生活触手可及

时间:2009-05-11 14:50   来源:苏州日报

 回望15年前的金鸡湖,围绕在渔歌水声中旧时光影依历历在目。娄葑镇的茭白、芡实清香满面,唯亭的阳澄湖大闸蟹唇齿余香,胜浦的水乡服饰也是韵味无穷……传统产业与悠久文化却掩饰不了在蓬勃市场经济大潮下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水平的落差;传统农村、农业与现代工业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让昔日园区所在地的很多农民依然徘徊在传统与现代的边缘地带。


    1994年,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一声号角,将园区的农村和农民彻底“唤醒”,园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烈序曲也是自此拉开……


 

 

    经济发展篇


    【数据】


    1994年,园区农村一乡四镇(娄葑乡、唯亭镇、胜浦镇、斜塘镇、跨塘镇)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0.39亿元,累计注册外资0.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41亿美元。


    2008年,园区农村三镇(娄葑、唯亭、胜浦,斜塘为娄葑所合并,跨塘为唯亭所合并)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区比重40%左右。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0亿元,是1994年的43倍;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5.3亿元,是1994年的160倍;注册外资2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4亿美元,分别是1994年的38倍、20倍。


    【解读】


    15年来,园区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乡镇工业企业向工业区集中,优化工业布局,加强招商引资,全面提升工业集中区的新型工业化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农村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保持30%左右的增幅。园区不断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内资外资双向互动,在提升农村经济实力的同时,为更多失地农民等提供上岗就业、发展创业的机会。2008年,园区农村新增注册内资完成211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注册资本101亿元,累计注册资本达397亿元,户均注册资金365万元,列全省首位。


    园区各镇村(社区)级经济实力也是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08年底,村(社区)级集体资产达22.3亿元,村(社区)级总收入达22686万元,村(社区)均412万元。实现2000万元以上收入的村19个,实现1000万元以上收入的村19个。全区55个村(社区)全部完成了股份合作社改革,成立了5家富民公司、1家大闸蟹专业合作社。


    基建环境篇


    【数据】


    1994年,园区农村居民饮用深井水的比例是25%,饮用城市自来水的2.7%,家用电话普及率和有线电视普及率分别为1.4%、1.9%;农村镇至村道路里程67公里,80%是道碴路。
    2008年,农村居民100%饮用了园区水厂的自来水,家用电话和有线电视基本全面普及。园区农村道路宽敞,镇村道路132.8公里,区级主干道有101.7公里,均为水泥或沥青路,从任何一个地方自行车最长15分钟、汽车5分钟内均可到达城市的主要干道,村村都通公交车。


    【解读】


    自2007年起,园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动迁小区燃气入户实事工程,经过连续两年的建设,到2008年11月底,累计完成燃气庭院管铺设80635户、实现挂表通气57795户,在苏州全市率先实现农民动迁安置小区使用洁净、安全、经济、便利的管道燃气。


    在创造一流生活环境的同时,园区更注重乡镇环境的建设。 15年来,园区以“三清”、“三绿”工程为抓手,不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所有农村道路全面保洁,全部148条、208公里农村河道专人管理。累计新增农村绿化面积38700亩,先后建成了23个市级绿化示范村,农村陆地森林覆盖率达24.3%,整体环境友好自然,曾荣获“绿色苏州”建设一等奖和先进集体,斜塘河绿色水廊工程、莲池湖大型片林示范工程获优质工程奖等。 2008年4月,沪宁高速公路园区段绿化提升工程已全线竣工,共新建、改造绿地1890亩,填土300万方,工程先后获得省“沪宁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先进单位奖”和市优秀工程奖、优质管护奖。同时,园区以环阳澄湖生态绿化为重点,着力推进大型片林建设,投入1.6亿元综合推进环阳澄湖湿地森林建设。目前已经建成阳澄半岛生态湿地310万平方米,投资7571万元。


    去年,园区更是在全市率先完成阳澄湖围网整治工程,共拆除养殖水面近3万亩,对于允许保留的1万亩水面,由“唯唯亭亭”阳澄湖大闸蟹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采取“合作社+农户+养殖基地”的管理模式,推进农业产业经营,进一步保护阳澄湖水源水质,实现湖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社会事业篇


    【数据】


    1994年,园区乡镇下辖132个行政村,总人口15.2万人,农业人口约占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025元。


    2008年,园区96%以上的农民已成为城市型社区的居民,失地农民劳动力就业比例为95.2%,本地私营企业主超过9500名,参与农村“三大合作”组织的农户达5.3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0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202元, 其中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占比超过42%,实现1994年以来年均增幅12%左右。目前,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


    自1994年6月,园区第一个动迁村娄葑乡团结村(现娄葑镇团结居委会)开始,15年来,先后动迁农户约5万户,建设安置房共计约1046万平方米,建成动迁小区88个。


    【解读】


    15年来,园区不断深化以“创业、就业、物业”等为主的富民举措,推进“三大合作”改革,增加农民收入。园区娄葑镇斜塘股份合作社是省内规模最大的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净资产3.55亿元,占总资产比率超过96%,主要是东景工业坊内的标准厂房等物业资产,资产收益率高,回报稳定。园区农民致富带头人张剑英,从创办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为一家现代印刷企业,目前拥有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员工近百名,固定资产近1800万元,为多个世界500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园区农民抓住了“大开发、大动迁、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步伐。近几年来,园区更是根据区镇“规划对接、建设对接、管理对接”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按照城市副中心定位,借鉴欧美卫星镇建设理念,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先后有娄葑镇莲花三社区、唯亭镇东亭社区、胜浦镇园东社区等19个社区被命名为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为实现园区新农村建设新的跨越,园区正在建设一批富有特色、在全市处于一流水平的农村社区,其中近期2个,2009年上半年建成,分别是唯亭镇阳澄人家社区、胜浦镇吴淞社区(金淞湾小区)。其中的阳澄人家突出苏式风格,形成自然生态特色。整个小区充分利用阳澄湖优势,以原生态为设计理念,将苏州园林的布局手法融合在社区景观系统之中,建筑采用黑白色调,既体现回归自然的苏州江南水乡特色,又突显现代苏州的典雅意境。


    15年来,园区更是不断加大教育资源统筹力度,区、镇二级累计投入资金4亿元左右,完善农村基础教育条件,使得农村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农村医疗卫生形成高水平覆盖,目前拥有二级综合医院一家,一级综合医院三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2家,农村医疗服务网络已经覆盖全区农村。 15年来,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主要健康指标逐年提高,平均期望寿命接近80岁。

编辑:李典典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