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园区规划调查报告:科学规划 新城典范

时间:2009-05-11 14:45   来源:苏州日报

    迄今为止,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进程中最为人所称道的必然是规划,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 (2006年前是70平方公里)的版图规划,从零开始。这不是简单的蓝图描绘,也不是随意的意志构想,这需要综合考量交通、商贸、生产、居住、景观等各项城市功能,亦需要对每个细节的科学论证。这宏大的版图规划,其实与每一个园区人,与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来到过这里的人都息息相关。


    所谓的“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在今天看来是那么平实与自然,但放在15年前,对于处在探索十字路口的开发区建设来说绝对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全新开发建设理念。


    在园区,所有的规划师都能在规划建设局内部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参阅最新的城市规划成果;公众则可在因特网上查询、下载园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成果。所有的规划师都能通过园区规划审批系统了解各建设项目的审批情况;公众还可在一站式审批中心的电子报批系统了解所报工业项目的审批进展。


    十五年过去了,苏州工业园区,这座依偎在古城东侧的全新的城市,在这个从新加坡借鉴、传承、创新而来的规划建设理念的指导下走出了一条科学规划、有序建设的典范之路。


    独特性和多样化并行


    1995年早期进入园区的企业三星半导体开工。三星眼中的园区是大规模土建和一张规划整齐的图纸,多年后三星当时的负责人发现园区所展现的面貌一如当初给他看的图纸。


    园区开发之初,中新双方互派专家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共同制定了富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园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实施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协调布局了工业、交通、商贸、居住、景观等各项城市功能,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保障了开发建设快速有序地推进。


    采访中,规划建设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园区发展的成就,离不开科学的城市规划的指导。城市规划关键在实施。园区的规划是中新双方专家共同策划、编制的成果,规划围绕城市布局紧凑、生态环境友好、资源与能源节约的新城建设目标,充分考虑后发赶超型的城市化路径,遵循市场经济的用地理念。在规划之初就充分研究并力求适应国际产业分工发展的最新进展,因而采纳了独特(与上海的错位)而多样化(一区多园)的城市定位,并与周边城镇区相协调。


    在空间上,苏州工业园区紧靠苏州古城东部,形成一个和苏州新区、苏州古城组成的苏州老城紧密联系、又具自身独立特色的苏州新城。


    在功能上,区别于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定位,苏州工业园区定位为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和苏州市中央商务区,长三角地区的次级商务中心,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之一。配合这一定位,园区积极创新理念,搭建创新载体,在区内布置了高教园、科技园、物流园、信息产业园、中小工业园、国际社区、中央商务商业文化区,形成了“一区多园”的格局。


    细分定位 配套完善


    “我对园区一无所知,以为一个工业园区就是工业、厂房,我也不懂技术、体验,所以接到邀请时还稍有犹豫,但是来了以后真是大吃一惊,我已经找到了心目中最理想的城市模式——一个不大不小的地方。”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参观完园区后如是说。


    园区规划高标准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根据不同地段土地利用的不同经济和景观价值,园区设置相应的用地类型和住宅类型。把围绕金鸡湖的高品质用地都用作生活性用途,不作工业招商之用。住宅用地规划分为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三个层次,居住密度大体随距湖越远而越高,以使尽量多的住户能够享受湖景。


    园区就公共设施配套的规划策略,是减少居住区内部零星商业,集约建设商业和其他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商业设施按城市级、分区级、邻里级三级配套,居住区以邻里中心的方式集中设置社区主要的配套设施,集商业、文化、社区服务于一体,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工业区以综合性便利中心的形式为外来务工人员设置集中的宿舍区和商业便利服务设施。


    园区对各种用地的内部设施进行细分,杜绝土地利用的无序。明确限定工厂内不建宿舍,保证住宅开发的市场秩序;限定工厂内的办公、后勤面积比例和住宅用地内的商业面积比例,保证便利中心、邻里中心、中央商贸区等城市公共商业设施的市场开发秩序;对高教区的大学校园要求进行开放式管理,同时为各个学校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大配套。另外,苏州工业园区从1994年启动至今,农民的住宅就取消宅基地,实现了统一规划下的新农村建设。


    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园区积极探索滨水地区的保护与综合利用模式,实现其生态化、景观化、公共化、商业化。记者了解到,在制定金鸡湖环湖区域景观规划设计时,规划师就明确环湖全部开放,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本,让公众受益。在公共绿地的详细设计中加入与大景观协调的商业空间,既使市民在出行游览活动中产生的各种需求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也增加了公共绿地的经济价值。


    鉴于园区土地资源有限,园区鼓励住宅和商业、办公建筑形态向高空发展,工业区也在尝试建设多层、叠加式标准厂房,这些举措也是基于更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容量。


    园区城市规划的深度做到一般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的全覆盖。园区以城市设计直接指导土地拍卖,衔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从建筑、空间、交通、绿化、市政等多方面把规划落实到地块单体设计中去。使具体项目能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获得扩大空间设计思路的依据,将视角延伸到一个更广阔的层面,把开发的规模、尺度纳入到城市整体的层面,取得与所在城市环境的协调。


    专项规划的同步编制


    除了全覆盖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园区还制定了大量专项规划。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城市形态风貌规划、商业空间利用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等。


    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园区注重完善立体道路交通设施及公共交通规划,深化公交规划,研究地铁、轻轨、出租车、公交车等出行比例,为苏州工业园区今后实现立体交通网络系统及早规划。在规划中,鼓励公交进住区,公交与镇区商业、新镇中心及住宅组团紧密结合,地下与地面、地上交通衔接,完善公交、商住、停车等设施配套,减少平交,加大畅通度。园区鼓励在居住区、商业房、商住楼设计建造立体多层、高层停车库,可不计容积率。严格控制主要道路两侧用地,形成良好的都市景观带,并有利预留立交的实施。


    十五年来,园区在精细规划的引导下遵循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国内协调发展最好、竞争力最强、经济效益最佳的开发区之一。

编辑:李典典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