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台湾中小学的“生命教育课”

  时间:2008-10-15 09:07    来源:中国教育报     
 
 

 

  鉴于青少年自杀率居高不下,“飞车族”对生命的漠视态度,以及青少年械斗自残现象层出不穷等情况,台湾近几年在中小学广泛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

  这门课程的主旨是:阐释生命的可贵及生命应有的尊严。该课程主要由两个单元构成:一是生命的旋律,二是温馨你我他。

  在“生命的旋律”这个单元的教学中,由老师首先讲解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而让学生了解迎接生命的喜悦,成长、成病、衰老、死亡等现象则主要是通过各种课外的活动来完成。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在参加台大医院的活动中结束的。参观的第一站是了解“生命的跃动”,让学生看到孕妇肚里的胎儿,并让学生们听最原始生命的节奏——胎心音。参观的第二站是了解“生命的喜悦”,让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使学生看到刚出生的新生命并非个个健康,有带眼罩的黄疸儿,有放在保温箱里的早产儿,还有先天不良而在加护病房的小婴儿。让学生看到这么多的人类生命现象,是为了让他们体会到健康成长是多么的幸福,也是多么的不容易。参观的第三站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挑战”,让学生到手术室参观,观看病人膝盖开刀的录像带。参观的第四站是让学生了解“科技与生命”。让学生参观核磁共振仪,医生用现成脑部断层的照片做比较,让孩子们猜猜哪一张照片的脑部更年轻?并解说高科技是如何被运用于诊断和医疗的。第五部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尊严”。带孩子们去参观安宁病房,瞧一瞧病房内温暖的布置,那种家庭的感觉,以及那些患了绝症的病人。从病房里出来,在充满绿意的空中花园,医生为孩子们解说安宁病房的创始以及所施行的缓和医疗,为的是让癌症末期病人减少痛苦,在温暖安详中有尊严地走完人生。在这趟由生到死的参观之后,组织一次综合讨论会,由列席的医生和护士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从学生们踊跃发言的场面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可以说是满载而归,相信能够引导儿童从小珍视生命,尊重生命。

  在“温馨你我他”的教学单元中,三个实验班分成三路。一班上网找寻台北县市的安养院、养老院、育幼院等资料,然后分组分别安排时间前往不同的机构参观、访问,并拍照,再返校报告有关情况。第二班则去结识本校的多样化的特教班的儿童,了解其类型,并学会与他们相处。为了让这些健康的孩子体会到残障的不便,老师让儿童们模拟视障的世界,要他们说出在黑暗中的感觉,并观赏如何与残障朋友相处的录像带。最后,特教班五、六年级的14位同学与该班学生共同上美劳课——做话筒,普通班的同学帮特教班的同学穿针引线,做好成品后拿来一起玩。让同学们体会到特教班的残障儿童实际的困难,引发正常儿童的爱心。第三班的同学则和幼儿园的园长、老师讨论后为幼儿园整理环境,由前院、花圃、厕所到后院沙坑,一人个个干得流浃背。在陪伴幼儿园的活动中,他们终于发现校园里还有他们可以提供帮助的小不点。

  通过这些活动,儿童内在的爱心被激发出来了,他们感觉到自己与社会、学校和其他的人是息息相关的。他们的行为实践,也就是他们参与社会的第一步。而老师们也实践了“教育即生活”(杜威语)的理念,了解了“从做中学”的真谛。

  目前在大陆,有关青少年自杀的报道也相当多,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而中小学生对生命的不尊重、不珍异的态度也相当的普遍和严重。此外,中小学生因为对死亡、疾病、生病的残缺毫无认识,毫无体会,也造成了许多问题。为此,的确有必要在中小学逐步地开展有关生命的教育,让中小学生对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有所认识,从而对自我的以及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这应该是推进我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编辑:贺晨曦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