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台湾高等教育

  时间:2005-12-05 13:17    来源:     
 
 


  台湾高等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太学”。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则始于日本统治时期。1946年,日本殖民政府在台湾设立1所帝国大学(即今台湾大学前身)及3所独立学院。当时高等教育学生近3000人,教师60余人。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日本人建立的一些大学经过改制得到发展,大陆一些知名大学如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与中央大学等也在台相继复校,同时新建了不少高等学校,使台湾的高等教育得以发展。到1988年,台湾有39年大学和独立学院,其中有13所综合大学,6所理工科学院,6所医学院与12所师范学校,1所艺术学院与1所体育学院。90年代以来,由于教育政策的大幅调整与开放,台湾许多专科技术学校改制为大学或学院,使得台湾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目前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及大学与院校研究所。正规高等学校的学制一般为4年,但师范、法律和建筑系为5年,医学系为6-7年。高等院校研究所招收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专科以上学校大部分设有夜间部,学生以在职青年为主,学习年限较日间部多一年。日间与夜间部均采用学分制。到2000年学年度,台湾有大学53所,独立学院74所,专科学校23所,合计150所(公立53所,私立97所),3925个科系;在校学生10.9万人,教师4.3万人;研究所达到1410个。

  台湾当局对高等教育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首先是大学招考制度有重大变革。1953年开始,台湾实施大学联合招考制度。1989年,台湾成立“大学考试中心”,研究改革联合招考制度,并于1992年提出多元入学方案,1994年试办推荐甄选,1997年试办申请入学,不再公布各系组的最低录取原始分数。2001年,台湾高考制度进行重大改革,采行“考招分离”的“多元入学方案”,即“甄选入学制”与“考试分发制”双轨并行,前者占招生比例的六成左右,后者占四成左右。主要内容是:一是“考招分离”。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专门负责命题研究、学科能力测验与指定科目考试等,而招生业务则由“联合分发委员会”负责。“甄选入学制”包括推荐甄选、申请入学和各类资优保送等多种升学方式,由各大学校系自行决定招生方式。“考试分发制”分为甲、乙、丙等三种方案,其中甲、乙两种方案为两阶段式考试,第一阶段为学科能力测试,第二阶段为各大学指定科目考试。丙案则只要参加指定科目考试即可,也就是联考。为配合2002学年度起的多元入学方案,全面停办大学先修制度。这一改革方案,较为复杂,引起社会的极大争议。这一改革后,台湾的高考升学率大幅提升,从此前的约60%上升为2003学年度的110%。

  为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台湾“教育部”于2001年8月公布首部《大学教育政策白皮书》,提出多项重大高等教育发展计划。主要包括在两年内开放大学学年制与学季制并行,缩短现行学士4年、硕生生1至4年、博士生2至7年的修学年限,五年内设立10所以内的重点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10年内完成25岁以上成人在具备一定条件后免学历入大学的目标。

  为适应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变化,台湾开始大力发展研究型大学,加强高等教育的基础研究。在台湾当局的政策鼓励下,台湾许多大学逐渐规划发展为“研究型大学”,增加研究所硕士与博士生人数。2001年8月,台湾“教育部”选出台湾大学、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成功大学、阳明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台湾科技大学与政治大学等9所大学,提供7.2亿元,用以提高研究所基础教育,推动校际与国际合作,及推动研究生学习国际化。2001年,台湾一般大学研究所硕士与博士班招生名额达到27043人。台湾大学与中央大学研究生比率均已占学生总数的36%,计划未来达到50%;政治大学也减少本科学生人数,增加研究生比例,未来也计划达到1:1。

  为了提高高校资源利用率和竞争力,台湾教育部门提供数十亿元,鼓励高校整合。近年来,台湾不少大学出现跨校研究中心或数所高校成立大学系统,甚至出现中等学校并入大学的趋势。未来计划实行“学系学程双轨制”,高等院校可设立跨院系学程,独立招生,大学可跨校组成大学系统、研究中心,以推动校际整合。

(来源:中国网)

                                编辑:秋日

 
编辑:system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