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4月1日山西消息 为期三天的第九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介休清明(寒食)文化节”1日在山西介休开幕。来自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100多名学者嘉宾汇聚一堂,就共同关心的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开展研讨。
出席研讨会并发言,以下是发言全文:
仲呈祥:尊敬的罗主席、饶先生、各位老师、各位民俗学专家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我是个外行,我纯粹是珍惜山西人民给我的学习机会,到这儿学习,要我给大家汇报一点儿真情实感,我也说一点个人的真话,求一点真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到这儿看到了饶先生,感到分外亲切,今年年初,我随着中国政协委员联谊会的考察团去跟台湾的民意代表团,就是饶先生他们会见,有幸见了吴伯雄主席,他有一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我们海峡两岸同祖同根,文化同源,本是一家人,这么多年以来,我们搞经济上的交流很有成绩,但是经济上的交流不过是“手拉手”的交流,只有今天我们彼此之间文化上的交流才是“心连心”的交流。吴主席讲得好,讲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我想对中华民族同祖同根的文化根源探究,自然要追寻到节庆文化,节庆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我想起了一句名言:研究一个民族,有两种文化不能离开,一种文化是学究式的、书本的、郑重其事的、节庆才有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清明节,它是一个民族的情感体验、道德追求以及民族浸入在集体里边的意识体现,这种东西是非常宝贵的;另一种是琐碎的、家庭式的、日常的。
孙家正副主席在我们国家当过五年的广电部部长,领导过我,又当过十年的文化部长,十五年的部长生涯,如今是文化领导人,他说什么是文化?“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而生”,文化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它像上善流水一样,流淌、浸润在一个民族的肌体里,是一个无处不在的软实力,文化需要长期积累,水到渠成,万勿操之过急。我想前面两位学者他们的谈话都透露出一个信息:要尊重文化自身的规律,要以博大的胸怀、世界的眼光、现代人的思维来看待人们的传统文化,所以我觉得节庆文化也如水,是流淌、灌注在中华民族肌体里面无处不在的软实力,它浸润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情感理念、道德观念、伦理意识、宗教信仰、审美方式和艺术特色,这是非常宝贵的我非常赞成冯友兰先生的“道德抽象继承论”,他说“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面,传统艺术品里面,传统的节庆活动里面,都可以抽象出一种永恒的、代代相传,凝聚这个民族,并且促进这个民族持续发展的一种真理”,比如说清明节里面蕴含着忠孝诚信、不计功禄等等,这种理念不仅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要实现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资源,甚至于我可以讲,它是救治我们当下人类、全世界面对的经济危机、精神危机、道德危机的文化良方,因此它不仅属于中华民族,而且属于全人类。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中华民族的重要节庆,就是引领自己的民族群体性地、自觉地、年复一年地反思自己的生活,这不是说我们要做当代的介子推,而是说介子推这种历史现象里边抽象出来的忠义,讲究诚信,讲究忠孝,追思祖先这样一种理念是永存的、永恒的,是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并让它与时俱进的发展,正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我们的节庆文化,一个民族对自己有生命力的节庆文化的珍视,是一个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标志,只有自信自己民族有生命力的节庆活动当中蕴含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这个民族才能走向自强。所以我认为,节庆文化也是民族文化大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的大厦是靠一根根文化支柱把它鼎立起来的,而节庆文化就是期间重要的栋梁支柱,对这样的支柱,我们要精心地维护它,并且按照它给我们提供的至今仍有生命力的一些哲理、情感、道德理念,精心地加以维护,按照他顺势的方向,与时俱进地丰富、生化、发展,这是一个民族自觉的标志,而不应该反其向意识地,轻率地去颠覆它、解构它,更不能够用西方的一些时髦的观念随意地对它进行曲解,知识分子作为知识分子,就是因为他先期占有了人类文明的成果,他的义务和天职,就是将人民和时代赋予他的知识奉还给自己的人民和时代,而不能够客观地站在旁边消极地顺应时尚,因为永恒的往往并非是时尚的,而时尚的常常未必是永恒的。如果我们放弃了引领,一味地迎合,那对时代是非常不好的。最令人忧虑的是,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一旦放弃发出科学的声音,一旦放弃了引领的神圣天职,那后果是非常非常不妙的。因此,我非常赞成冯骥才先生所说过的,文化是可以有产业的,但文化不能产业化,文化产业化说到底,是把文化急功近利化,或者讲文化庸俗化,那样对一个民族的未来,对精神建设是非常不利的,甚至于我想,不能否认西方某些强国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推行“文明冲突论”,推行“文化扩张”,而我们是一个主张文明和谐,主张文明共存互补的伟大民族,我们是高举着“文明和谐论”的,我们认为国家不分大小、民族不分强弱,各个群体的文化都是有价值的,应当共存互补,而不应当互相蚕食。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像中华民族这样的国家和民族,我们的文化应该坚守人类的精神家园,应该高杨起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和合理念,我们所主张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主张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等,可以给中华民族今天的伟大复兴,以及给人类今天面对的各种危机提供文化良方的东西。我们国家已经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化功能的十二个响当当大字: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我衷心拥护这样的提法,因为文化归根到底是划人的,把人的境界、素质划高,高素质的人自然会维护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文化以牺牲人的素质为代价,甚至于放任媚俗思潮,那么将来低素质的人就会把搞上去的经济吃光、花光、消费光,这是极其危险的,艺术都是养心的,优秀的艺术往往是既养眼又养心更养神,但是我们要防止一味地让艺术只为养心,甚至于花眼乱心,败坏了民众的审美素质和艺术涵养。
来到介休,进入绵山,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滋养真正如水,流淌在我们的心尖,滋润着我们的灵魂,愿我们真正像费孝通先生所主张的那样,各美其美,同时也像王石先生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不妨以开阔的胸襟接受世界其他国家和人民好的节庆活动,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人与共,走向天下大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