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4月1日山西消息 为期三天的第九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介休清明(寒食)文化节”1日在山西介休开幕。来自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100多名学者嘉宾汇聚一堂,就共同关心的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开展研讨。
出席研讨会并发言,以下是发言全文:
许端容:主持人、各位前辈、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刚刚王主席把我整个都搞乱了,他讲的内容非常丰富,也涉及到我今天所要谈的一个主题,常常我有一些意见是跟他相同的,但是又有一些差异,我想相同和差异是一种相对性,它不是断然的,它一直在变化当中。所以刚刚王主席谈到了所谓的主流和非主流,他相当赞成所谓的多元化,他也担心多元化不可能存在,或者说现状不支持,但是我比较乐观一点,因为我的生命经验和我对事物的理解,我认为不存在永恒的东西,比如我现在一讲,它就过去了。有人说“没有现在,只有过去和未来”。我认为这也比较极端,总是有一点吧!有一点就是现在。实际上时空并不永恒,它一说就过了,就像闪光灯一样。
刚刚王主席说我们现在在会场不错,出去就没有人认识我们,那又怎么样?时空拉长的话谁都是如此,谁认识李白、杜甫?主流和非主流,变动和所谓固定的东西的相对性一直在变化,所以刚才我们谈到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它也是在变动的,一直都存在现在、当下,有矛盾、有冲突是必然的,这样它才会变化,一变化以后它又合了,相对其他的国家文化,我们中华族群确实是比较合,那不合在合当中基本上还是一个合,所以我还是站在一个结构的角度来谈中国传统文化。
我相当乐观,比如今天我来参加这个会,清明和寒食不是固定的,你不能意识形态给他,没有用的,他就是喜欢周杰伦,喜欢看烂片,你有种就拍一个他喜欢看的好片。族群的文化就是这样一直在变化当中。所以像清明和寒食,经济重不重要?当然重要,我们都要吃饭,经济有什么问题?没有问题,产业看你怎么用。这边绵山风景区说是有20个亿,所以怕什么?经济太好了,经济、文化跟所谓的政府推动其中是一种拉锯性,也是不断在转变的。刚才讲到一个所谓的“文化入侵”,文化入侵一直都存在,族群之间一定是冲突的,因为不一样。但是人性还是有同的,我们都希望有福气,所以所有的传统节日基本上都是祈福的,清明节是追思,那也是一种幸福快乐,我们知道我们的源头在哪里,往后也会一直传承下去,它是一种不断变动的运动,我个人是搞老庄的,我认为万世万物都是相对的,西方大概偷了庄子的东西,他讲变异的东西,这个周易早就讲过了。
现在传统文化是一种具象的东西,跟抽象的东西是吻合的,我自己的观察,关于传统文化的节日,我观察了四个,就是关于祸福的问题,早期的清明节、端午节等等,都是让你去运动,让你身体好,所以是祈福的状态,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自然形成的,我们希望都幸福,希望破坏的东西都不要来。那有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呢?没有,所以清明节跟寒食可以结合,寒食有时不跟清明节结合,他冬至和夏至结合,清明节、寒食节可以说是冬至的105天,或者106天,可以说一天,也可以说三天、一个月,所有的元素都是在变动的,我们一讲它就变,一介入它就变,我一直愤恨韩国的端午节,后来一想,不用愤恨,我们入侵成功。什么样算中国人?文化过去了就算,不是血统的问题。所以现在中国不是在突飞猛进吗?谁怕谁?好的东西留下,不好的东西流走了,所以我们会随时不断地应变。那么中华大族群,国内有少数族群,还有其他国家的族群,现在信息化太流通了,现在年轻的小朋友们是跟电脑讲话,他的影响性超过我们。所以我比较喜欢用一个解构性的东西来看,中华传统文化从来都是现代化的,只是我们现在加上了比较有利的科技、产业,还有政府的东西。我在这里讲话也有我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会趋势你去做什么,这是我对这次传统文化的一个观察。
生命性、情感性的是所谓通俗性的东西,是所谓群性的东西,高级知识分子基本上已经抽象化了,你当然说它比较尖端,但是它必须建立一个庞大的群众,否则就是“高处不胜寒”。最后我有一个想法,你把时空拉长来看,我们现在都是历史的碎片,所有历史的碎片你都合起来,多元化起来,同时存在起来,现在年轻人有他们的想法,中年人、老年人也有老年人的思考,他们都是存在的,不会因为你骂他,他就不存在,也不会因为你鼓励他,他就绝对存在,它是由群性的东西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