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多彩贵州 醉美之旅

时间:2011-04-05 14:07   来源:金黔在线

  中国的版图上,贵州如同一片美丽的秋海棠叶,又像一片碧绿的荷叶,镶嵌在祖国西南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她东接湖南,南连广西,西邻云南,北近四川和重庆。是中国西南腹地一个承启东西、连接南北的陆上交通枢纽,南下出海重要通道。

  贵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山国”。在她17.6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山地和丘陵的面积为92.5%,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为61.9%。贵州是中国惟一一个没有平原的多山之省,又是中国乃至世界喀斯特地貌特別突出的山区,山高谷深,地理环境十分复杂。但多山的自然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也为贵州带来了无比丰富的多样性能源、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睦相处的地方。中国56个民族中,就有49个民族的同胞在这里栖居;其中,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瑶、壮、佘、毛南、蒙古、仫佬、满、羌等18个民族是贵州的世居民族。2009年末,贵州常住总人口(常住半年及以上)为379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8.98%。中国布依族、水族和仡佬族人口的95%以上,苗族、侗族人口的50%以上居住在贵州。

  贵州人的历史,可以上溯到24万年以前。贵州莽莽苍苍的崇山峻岭,是远古人类的摇篮之一:举世闻名、被考古学界公认为可与北京周口店文化比肩的黔西“观音洞文化”,被称为“亚洲文明之灯”的普定穿洞文化,在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名列第一的盘县大洞旧石器文化遗址等大量史前文化遗址,证实了早在“三皇五帝”之前的远古、太古时期,贵州绝非寥无人烟的蛮荒之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因为远离中原,贵州这片土地长期属于“边郡”、“边州”;明朝永乐十一年(西元1413年),贵州正式成为当时中国的13个行省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古代百汉、百越、氐羌、南蛮四大族系在这里交汇,贵州的土著居民,与从四面八方迁徙而至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起,共同耕耘、开发着这片共同的家园。这个过程,始于古史传说时代,至今仍然在继续着,并留下了许多可以辨析的痕跡。如今,在贵州的许多民族村寨中,依然原生态地保留着本民族来自远古的神话、传说、歌舞、习俗、服饰、节庆、礼仪……

  贵州处处皆美景

  如果你来到贵州,热情的贵州人会如数家珍地告诉你,这里有蜚声海内外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绿色喀斯特景观;这里有最壮观的“中国第一瀑”黄果树大瀑布和由十多个百态千姿的瀑布组成的黄果树瀑布群;这里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的发生地—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在这里召开;这里是中国的“国酒之乡”—醇香全球的贵州茅台酒在这里酿造;这里有中国天然辐射量最低、被誉为“奇绝、雄绝、秀绝、妙绝”的水中溶洞龙宫;这里有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溶洞奇观,被誉为“地下艺术宝库”的织金洞,让你陡生“织金洞外无洞天”的慨叹;这里有名扬四海的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弥勒道场梵净山,有地缝天沟般被称为“地球上一道最美丽的伤痕”的马岭河峡谷,还有幽深迤遢的荔波樟江秀色,如同“清明上河图”般的历史文化名城镇远,以及伴随着它千百年的舞阳河风景……众多妙趣天成的自然景观,使全省一山一景、一水一景,处处皆景,如同一座天然生成的大公园。

  神奇“大贵州滩”

  在地老天荒、混沌未开的2.5亿—2.3亿年以前,地球上这片后来叫做“贵州”的地方,是在一个被古地理学家称为“古特提斯洋”的东端,三叠纪时期,这里汪洋无边,是海洋盆地中一个未露出海面的孤立石灰岩平台地,称为“大贵州滩”。那时候,在这片“大贵州滩”水域中,到处是美丽如同百合花的棘皮动物“海百合”,身长几米甚至十几米、“巨无霸”般横冲直撞的“鱼龙”,游泳本领不高、外形有些像海龟的“多板砾甲鱼龙”,个头矮小的“混鱼龙”,脖子细长而弯曲、但四肢强壮的“贵州龙”,进化得最完善、最高级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菊石” ……在某个时期,它们和地球90%以上的生命突然消失、灭绝,却留下了遗骸直到今天,使贵州成为举世闻名的“古生物化石王国”,拥有大量丰富的化石资源,极具探索价值,强烈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古生物学家与地质学家,到贵州来,寻找三叠纪末使大量原始爬行动物(比如原始鳄类)从地球上灭绝、使恐龙在陆地上加速崛起的原因……

  多彩最是民族风

  不过,如果你仅仅游览了这些著名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如果你只是在贵州的每一个国家地质公园中见识了那些千奇百怪的地质地貌景观、古生物化石,贵州人还是会对你说,你并不能算是“看到”了贵州。因为,贵州最动人、最迷人、最多彩的“风景”,是深藏于星罗棋布的城镇、村寨之中的民族文化“精魂”。

  虽然贵州各族人民来自四面八方不同的族群,带来各自不同祖先、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但来到贵州之后,都在这里寻找到了适合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相互交流、碰撞、融汇,“大杂居,小聚居”、“既杂居,又聚居”,形成了“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但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生态。各种不同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民族族群,共同构建了与中国其他地方迥然不同、多姿多彩的贵州文化。目前,贵州省有62项101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名录;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处;有50个市(区、县、乡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在宣导“生态文明”的今天,较之中国广袤大地上一些开发过度的地方,“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把保住青山绿水作为立省之本,正越来越显现出自己的无穷魅力:无须人工“打造”的本色秀美山川,无须涂脂抹粉的本色多彩的民族风情,无须矫揉造作的本色热情豁达,无须虚与委蛇的本色宽厚仁慈……贵州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生态环境的价值,正在为贵州人自己重新“发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十大世界少数民族风情保护区”之一,联合国世界文化基金会确定的全球“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十大旅游首选地之一,并与西藏一起被世界保护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自2005年至今,每年均开展的“多彩贵州”系列活动(歌唱大赛、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和舞蹈大赛),以最广泛的群众性和创造性,终成“黄钟大吕”,让贵州和贵州之外的人们,清楚地听到了贵州文化的“声音”。贵州的新形象,正在为中国所认识、世界所感知。

  “避暑之都”数贵阳

  贵州省省会贵阳,因城区位于“贵山之南,富水绕前”而得名。它居处于青山绿水之间,是集自然景观、文化古跡、民族风情于一身的魅力“山国之都”。浑然一体、相映生辉的明山、秀水、幽林、奇洞、古寺,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四月八”、“三月三”、“六月六”、“跳场”等少数民族节会文化,堪称中国戏剧“活化石”的以傩戏、地戏为代表的“傩文化” ……追述着贵州历史的源远流长和贵州多民族文化的交融。

  特殊的地理环境,良好的森林植被,四季宜人的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5.3℃,最热的7月下旬常年平均气温24℃),使贵阳整个城市就是一个纯天然大“空调”、纯天然大“氧吧”,春夏秋三季都是旅游黃金季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设的环城林带,如今已构成宽1—7千米、长70余千米、总面积9067公顷的绿色屏障,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独有的环城森林景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日环境合作示范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贵州省园林城市”、“全国回圈经济生态试点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诸多美誉齐聚贵阳。2006年,贵阳因夏季“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风速有利,紫外线辐射低,空气清洁,水质优良,海拔适度,夏季低能耗”的最佳科学综合评价,被命名为“中国避暑之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最佳数贵阳”、“爽爽的贵阳”等新俗语,正在民间广为流传。

  30年拼搏不寻常

  对于许多从未到过贵州、或对贵州略知一二的人来说,贵州这片土地始终是个不解的“谜”,甚至长期不为人知,或被一些人瞎子摸象般的“误读”。比起中国的不少地方,贵州开发较晚是不争的事实。基于历史、地理、社会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贵州人知道自己的处境,清楚自己身处“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的区位,既是“边疆的腹地”,又是“腹地的边疆”,可以说是事事艰辛。也因此,贵州各族人民从不怨天尤人,始终用“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顽强和坚韧,默默耕耘着这一方土地。贵州社会经济的提升和民族文化的弘扬,需要贵州人付出十倍、百倍于人的努力和艰辛。

  在30年的改革开放岁月中,贵州各族人民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完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从“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省情出发,积极探索一条贵州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全省经济社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运行品质、效益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3887亿元,同比增长11%;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779.58亿元和416.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和19.7%;一般预算支出1358.76亿元,同比增长2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38.18亿元,同比增长3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7.25亿元,同比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10.9%和10%左右;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1161.2亿元和1087.2亿元。标志着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近年来,贵州各族人民紧紧围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主题,敢于破除传统的思维定式,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昂扬斗志,集中精力谋大事、创大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选择一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作为突破口,朝着全国乃至世界最高水准去努力。随着贵(阳)广(州)快速铁路开工建设,贵阳至昆明、成都、重庆、长沙、南宁五条快速铁路和客运专线正式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等重大专案获国家批准立项,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迈出重要步伐。贵州各族人民正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大力构建“和谐贵州”,在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中加快发展,抢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机遇,不断破解制约贵州发展的一道道难题,迅速提升全省的经济实力,使全省经济社会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又好又快发展,把实现贵州历史性跨越的伟大征程推向新的阶段。贵州的发展充满希望,前景十分美好。

  共建“天地人和”新贵州

  在这个拥有多样性文化的世界上,贵州始终用自己有容乃大的心态,去拥抱世界。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生境、共同的艰难、共同的愿望,更因为以“多样性”、“包容性”为根基的共同文化心理基因,使贵州人世世代代与自然和谐相处。贵州,也因为世世代代贵州人共同演奏的一曲以多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为主题的美好乐章,成为中国典型的“天地人和”的和谐之州。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代贵州人梦寐以求的,就是有一个和平、幸福、安康的生存空间和生活环境。经历过太多艰难跋涉终于走到了21世纪的贵州人,终于有了一个更为开放的好环境,一心一意地努力建设自己的家乡。这是一次新的、伟大的长征。贵州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力量,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漫漫征程中,振奋精神、开拓创新、苦干实干,以“护我环境,惜我资源,利我地方,惠我群众”的要求,实现跨越式发展、超常发展、创新型发展和高水准发展。贵州人要创建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存的家园,把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文化多彩、民族团结、山川秀丽、人民幸福的美好贵州,献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编辑:陈佳慧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