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安顺市东北部,有一个古老而神奇的村落,名叫鲍屯。它的原名叫杨柳湾后改为“永安屯“,因为90%以上的村民姓鲍,而改称鲍屯。
鲍屯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它原来是明朝“调北征南”大军一支先锋部队的一座军营。是鲍、汪、江、吕、许等五姓的祖先共同用智慧和汗水建设起来的。最初,建屯是为了消灭元朝的残余势力,夺取“调北征南”战争的胜利,完成明朝统一中国的大业。村庄的建筑考虑了作战的需要,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房屋、街道,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军事色彩,是一座用石头建筑起来的坚固古堡垒。“调北征南”战争结束后,鲍屯人逐渐从屯军转为屯田,从军人变成了一般的老百姓。但是,为了保卫西南边疆的安全,防止土司武装和土匪的攻击,600多年来,他们十分重视军事设施的建设、维修和保护,是所有屯堡村庄中,军事设施保存较好,军旅文化内容最丰富的一座独特古村落。
鲍屯的村落建筑十分独特、奇妙。村落的整体布局、每条街道、每座房屋的设计和建造,都充分考虑到军事上的需要。整座村落的建筑体现了明代中轴、对称的城镇建设理念,村庄主要入口、汪公殿、大佛殿、关圣殿、练武场、古戏台及鲍氏宗祠等建筑物,由建在南向北中轴线上。中轴线的两侧,由数百座石头房屋组成8条弯弯曲曲的街道,纵横交错,组成一个巨大的“迷魂阵”。八条街道,分别叫做青龙阵、白虎阵、长蛇阵、雄狮阵、金鱼阵、火牛阵、玄武阵、鹿角阵。每道阵地都有防卫设施,都是一座坚固的战斗堡垒。此外,村子四周原来筑有一道椭圆形的围墙,保护着村子的安全。目前围墙尚存数段,长近百米。
鲍屯有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武剧,过去人们叫它“跳神”。其实,这种武戏是一种在我国北方、中原、沿海等地早已失传的古“军傩”是鲍屯人的始祖最早把它引进到安顺地区并保存至今的军事戏剧的“活化石”。因为它与战争有密切关系,我们又叫它战争舞蹈,简称“战舞”。
军傩起源于古代的傩舞。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殷商甲骨卜辞。最初,傩舞是一种祭祀舞,用于“傩祭”。每逢年岁末,舞者戴着面具,由“方相氏”带领舞蹈,在室内驱赶鬼、疫。据记载,周代宫廷就有傩祭的仪式。
由于傩舞者的面具形象狰狞恐怖,对敌人有恐吓的作用,后来,傩舞就被用于军事,成为训练士兵和祈求战争胜利的祭祀活动,同时通过跳傩舞训练士兵强壮的身体和熟练掌握手中武器的本领。据说周武王曾在战场上以宏大的傩舞阵势让敌人丧魂落魄。于是,傩舞就逐渐变成一种战争的舞蹈和武戏,人们称它“军傩”。
看过鲍屯古军傩表演的人,会惊奇地发现,它与京戏有很多相同之处,如头上都插长长的庆鸡尾毛,身上都穿战袍,背上都背数面彩色小战旗,都使用枪、剑、戟、鞭、锏、斧、钺、棍、拐、矛、钩、棒、铛、锤等十八般兵器。不同的是,京戏是画脸谱,而鲍屯军傩是戴面具。专家认为,它们可能是姐妹戏,都是从古老的傩戏(傩舞)演变过来的。因此,鲍屯的古军傩,对研究京剧、徽剧的发展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当很好地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