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群众需要每一个角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综述
时间:2011-09-30 12:5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29日电 这几天,浙江省海盐县百步镇的文化员吴晓青一直在忙着编排镇里的女子滚灯节目,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将在今年11月当地举行的南北湖旅游节上演出。
吉林省靖宇县农村电影放映员刘晓明近来也“相当忙”,他开着自己的微型面包车,每天穿梭在吉林省东部山区的乡间小路上——他要赶在秋收开始前,为14个村庄放映完今年的最后一场电影。
在广大基层农村,有无数个像吴晓青、刘晓明一样的“文化人”奔波在田间地头,把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送到群众手中,带领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我国文化建设正处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促进繁荣的重要时期,广大的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在实实在在为群众服务中,成了基层的“理论政策宣传员、社会舆论引导员、思想政治教导员、精神文明倡导员、文化活动组织员”,为传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付出了不懈努力,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办了大量好事实事,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逐步推进 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充实配备基层工作力量,是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重点。长期以来,在很多地方,行政村以下没有专人负责文化工作,文化建设的自发性淹没了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必须有大批专门人才去完成村级文化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针对这一问题,云南省制订了“四个一批”队伍建设方案。一是从省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拔一批“文化副县长”。2010年8月,省文化厅配合省委组织部,从省级有关部门首批选派了9名文化副县长,他们的重要职责就是围绕“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推动农村文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从农村有知识且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农民中聘用一批“文化干事”,主要负责“文化乐民”的群众文化活动,抓好“文化育民”的“农文网培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推进“文化富民”的乡村文化产品的开发推介。三是从大学生村官中聘请一批“文化辅导员”,主要负责“农文网培学校”的培训工作,为农民学员开设一个形式多样、手段现代的课堂。四是从热心文化事业的村民中招募一批“文化志愿者”,主要是在闲暇之余协助“文化干事”做好文化活动中心或文化活动室的日常事务。有了这支队伍,农村文化建设逐步进入了常态化。
为适应新形势下基层文化工作的需要,重庆市不断充实基层工作力量。每个乡镇(街道)都配备宣传委员和1-2名宣传干事,通过择优选调和公开招聘等渠道,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充实1000名文化专干,使每个乡镇文化站有了3到5名专职工作人员。重庆市还组织了10000名大学生村官参与基层宣传文化工作,招聘了15000名基层文化工作志愿者,支持农村“土才子”、民间艺人担当“文化义工”,鼓励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等参与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确保每个村(社区)有一名志愿者。通过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使基层队伍有了“活水源头”,有效改变了基层队伍人手偏少、年龄偏老、学历偏低的状况,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加强培训 提升队伍素质
为贯彻《全国“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要求,全国各地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站建起来还需要一支可以保证其有效运转、能够为农民提供良好服务的人才队伍。各地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实效的工作。
山东计划从2010年到2012年完成对所有综合文化站站长的轮训,以保证和提高文化站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自2010年11月第一期培训班至今,山东已经成功举办8期培训班,完成了对近800个乡镇文化站站长的培训工作。培训针对文化站长的岗位职能,涵盖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在日常运行中的所有必备知识。培训采取课堂教学与实地观摩结合、模拟教学与研讨交流结合、基础知识与文艺欣赏结合的方式,力求取得实效。
福建福州有一支超过13000人的业余宣传文化骨干队伍,对他们的培训已被纳入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培训的总体计划,通过“面对面”辅导、大规模轮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围绕提高文艺骨干的水平,举办群众文艺骨干合唱、指挥、声乐、舞蹈等专项培训班,每年有50000多人参与;组织戏剧、歌唱等名家与群众文化活动骨干开展“手拉手辅导活动”,建立“专家教骨干、骨干抓活动”的工作链;组织业余讲师团、理论宣讲员开展现场集体辅导等活动;组织业余宣传文化骨干参与到各类文化活动现场观摩、交流探讨、学习提高。这些措施极大提升了文化队伍的工作能力。
创新工作方式 文化服务面向基层
“我做了30多年农村文化工作,现在创新要靠小青年啦。”浙江省海盐县百步镇文化站站长沈明生高兴地说,过去他这个站长几乎是“光杆司令”,现在有了县里下派的文化员,文艺方面的群众力量一下子就充实了。
吴晓青今年26岁,之前在杭州的一家民营歌舞团工作,今年3月,她回到海盐通过考试,当上了一名文化下派员。不到一年时间,她就组织了两支舞蹈队,还到嘉兴市进行了巡演。“其实农村文艺爱好者很多,我们的责任就是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出来。”吴晓青说,“今年我们已经完成了全镇的10个行政村的下村演出,重阳节我们还要到敬老院慰问老人。”
2010年3月,海盐县在浙江省首创了文化工作员下派制度,招聘3名文化下派员赴乡镇、街道工作,今年,这个县又新招聘了5名文化下派员。县文化局局长王祖利说:“事在人为,要有专业人才队伍去提升、巩固农村文化建设成果。今年我们每个镇、街道都要有文化下派员。”
在重庆,活跃着1000多支大学生“村官”宣讲团(队),被老百姓称为“板凳宣传员”。每次中央重要会议和市委全委会召开后,全市都要组织“市级100场、区级1000场、村镇10000场”主题宣讲活动,大学生“村官”宣讲团(队)都是主力军。他们深入田间地头、院坝,紧密结合农村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生产生活实际,通过面对面的引导、心贴心的阐释、实打实的点拨,让广大群众及时理解掌握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惠农政策。
在福建,全省有14000多名村级文化协管员活跃在广大农村,他们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组织者的作用,积极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组织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极大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2010年,福建全省开展文化活动17万多场,参与群众达1700多万人次;完成农村电影放映18万多场次,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
现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广大基层农村工作人员奔波在乡镇、田间、院坝,深入到群众需要的每一个角落,把公共文化的阳光遍洒中华大地。(采写记者:冯源、郑茜、陈鹏、杨丽萍)
编辑:陈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