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离茅盾文学奖有多远?

时间:2011-10-03 10:28   来源:光明日报

  网络文学=“文学注水肉”? 网络文学曾被乐观者誉为“新文明的号角”,也曾被悲观者斥为“言语的垃圾”。在热闹、争议和疑问中,网络文学一路磕磕绊绊地走来,“注水”的隐忧一直以来都是挥之不去又难以回避的一道伤疤,甚至被冠以“文学注水肉”的称号。勾犇/CFP

  9月19日晚,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在互联网上风生水起的网络文学,与此中热闹没有多少关联,多少显得有些“落寞”。本届茅盾文学奖首度吸纳网络文学作品参与评选,一共有7部作品参评,结果无一斩获,除《从呼吸到呻吟》、《遍地狼烟》、《青果》在第一轮投票中冲进前81名外,其余均名落孙山,仅仅是在176部参评作品名录上露了一下脸而已。

  两千年与二十年的“比拼”

  网络文学落选于全国性文学评奖并非首次,去年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选也出现过类似情况。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茅盾文学奖中同台竞技,从目前的情形看是难有胜算的。究其原因在于,从评奖性质上看,这两大文学奖项说到底还是属于“专家奖”的范围,其评选的机制和遴选标准都是基于文学传统和社会期待而设置的,是纯文学的“精英奖”。如茅盾文学奖的评选要求作品拥有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注重思想的深刻内涵,要有切入社稷民生的历史担当和人性温暖,以及艺术审美的精致与创新等。这些显然不是网络文学的强项。

  “自娱以娱人”的网络写作,其长处不在于精致和深刻,而在于市场、大众、草根的认同和广泛参与。从《诗经》算起,我国传统的精英文学已经走了两千多年,而汉语网络文学的成长期满打满算还不到二十年。两种文学的创作方式、功能模式、发展水平和品相质地都存在较大差异,现在却要求用同一个评价标准去衡量,网络文学显然处于弱势。

  且不说这次参评的几部作品是否真能代表浩如烟海的网络小说的创作实绩,单就本次参评作品要求必须是已经完成并公开出版的纸质出版物而言,这个前提就基本上预设了网络小说的“命运”。因为网络小说可以是超文本和多媒体的,文字叙事可以连载和续写,其生命活力永远存活于网上,点击率才是网站、写手和网民品评作品的基本“标的”。

  于是,就难免出现这样的质疑:既然参评的网络小说都没有走得更远,茅盾文学奖是否过于“阳春白雪”了?

  是的,茅盾文学奖就是文学界阳春白雪式的“专家奖”或“精英奖”。吸纳网络小说参与这种评奖是必要的,作为数字传媒时代最具大众趣味的网络文学落选于这样的奖项也属正常,没什么好抱怨的,不属于常识以外的意外。

编辑:张维佳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