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图成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时间:2011-09-22 10:24   来源:三秦都市报
    文化是一个民族深刻的印记,是一个地域彰显的名片,是维持人们精神的核心价值体系。经济的高速发展让城市日趋时尚现代,不再为吃喝烦恼的人们对文化的追求显得越发热情。过去几年中,陕西的公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诸多成就。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五大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行的有声有色。目前,全省广播综合覆盖率达到96.71%,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7.7%。各级文化馆、艺术馆、图书馆、文化站等文化场所更是数量甚多,覆盖颇广。从城市到乡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战线”越拉越长。而拥有百年历史的陕西省图书馆,作为省内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型的公共图书馆,更是不断升级发展,成为了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领头羊,全力推动着省内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市民尽享免费文化大餐
  持续了多日的阴雨天气终于画上休止符,温暖的太阳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陕西省图书馆的存包处,前来存包的人数比前些天多了不少。正在精心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大四学生杨乐存好了自己的东西,拿起书本和水杯走向自习室。“我挺喜欢在这上自习的,比较安静,环境还好,找资料也方便。在学校自习室老碰见同学,一聊天就不想复习了。”杨乐笑着说道。从决定考研开始那一刻,他就每天来这里自习,风雨无阻,有时还去听听讲座,参加一下馆里的活动。走进自习室,像杨乐这样的求学者可真不少,有的埋头认真的看着写着,有的则去书架前徘徊,选择自己的“心头好”。杨乐找到了常坐的位置,轻声说道:“这儿是免费的,所以来的人挺多,想坐个好位子就得来早点。”
  的确,“2011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这无疑是条令人兴奋不已的好消息,推出时就引起了众多市民与网友的热议。省市级图书馆、美术馆接连实现免费服务,人们的生活中多了一道免费得文化大餐,有机会阅读到更多优秀书籍,聆听专家学者的演讲,欣赏名家的书画展览,参与馆中的各类文化活动,视野与见识都得到了拓展,文化素质也日益提升。
门槛降低服务升级
  比起其他文化场所,省图的免费脚步迈的更早。早在2009年,省图借成立百年之际对馆内的服务布局进行了全面改造和重大调整,随后便实现了“免费办证、免证阅览,基本零门槛服务”的目标。据省图办公室主任陆路介绍:“免费开放一年多来效果很好,图书馆的多项指标均有所增长。读者接待量从102.2万人次增加到205.4万人次,增加了一倍多;外借册次从51.4万册次增加到86.7万册次,增加了68.6%;持证读者从60330人增加到85951人,增加了42.5%;网站点击率从33.5万次增加到69.9万次,增加了108.5%。而公众对服务方式、馆内环境、管理模式、自主借还等方面服务都十分认可,给予了良好评价。”门槛虽然降低了,但省图的服务质量却不降反升。采取了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和服务理念,用无线电视频技术实现自助借阅。门口的24小时自动还书机,可借可还,操作起来十分方便。此外,陕图讲坛中的专家演讲与多种读书活动也十分精彩,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引领全省公共图书馆发展
  作为省级图书馆,省图肩负着带动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责任。针对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平衡、总体发展水平滞后的状况,省图作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和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全力推动全省共享工程和古籍保护工程建设。共享工程开展八年来,在基层建设与服务、资源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建成了省、市、县各级中心108个,基层服务点28539个,资源总量达到1.7TB,陕西文化信息网站点击总量达到115万次,建立了影视平台、播客平台、监控平台、远程互动培训平台等;在古籍保护工程建设方面,全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已全面展开,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与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申报、古籍专业人员培训、古籍修复等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同时,还利用省图计算机管理系统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 VPN 专网开始在全省市县级公共图书馆推进计算机编目一体化建设和地方文献联合征集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全面建立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本报记者周蓓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