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群孩子在新办的章贡区第五保育院上课。新学期,章贡区有5所学校、幼儿园投入使用,缓解了中心城区“入学难”问题。记者张庆云 摄
■促进教育公平惠民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杨雍谨说,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对今后五年我市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特别强调要促进教育公平惠民,充分体现了市委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作为一名来自教育战线的党代表,既感到无比振奋,又深感责任重大。过去五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校安工程和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教育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我们的工作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如农村留守孩教育管理问题,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等,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在谈到如何结合赣州教育工作实际贯彻党代会精神时,杨雍谨充满信心地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代会精神,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实干意识,以办社会需要、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惠民。具体来说,今后五年我们要紧抓如下工作:一是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为主抓手,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二是继续推进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大力实施农村留守孩关爱工程,确保城乡每个孩子都有学上、上好学。三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每个乡镇建设1所以上公办幼儿园,每个村办好1所幼儿园,切实解决当前各地存在的入园难问题。四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建设赣州职业教育园区,支持驻市高校发展,优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促进专业与产业、市场和实际需求对接,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五是扶持发展民办教育,抓好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推进赣南教育学院申报改制工作,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六是争取各方面支持,切实提高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待遇,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落实边远山区教师特殊津补贴,使教师成为人人向往的职业。”
■实施卫生民生工程
市卫生局党组书记陈仪珍说,我市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健全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上实现了新进展、取得了新成效。332所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前一年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全市新农合参合人数达683.8万,参合率达96.37%。实施中央农村卫生建设项目588个,新建、改建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66.73万平方米,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跃上新台阶,全市床位量达到19900张。市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市中心血站整体迁建等一批重点医疗卫生建设项目相继开工。抓好了问题奶粉、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保证了群众生命安全。
陈仪珍说,未来五年,全市将围绕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基本实现全市卫生资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数量日趋适宜,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有效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起功能齐全、技术过硬、运转协调、保障有力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市县卫生应急体系,重点完善卫生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重大案件响应和查处机制,提高重大案件查处能力。通过“抓两头带中间”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即抓好医学院校与乡镇卫生院的合作对接,进一步加固基层医疗网底;加强市属3所三甲医院建设,添置高精尖医疗设备,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建设一支高精尖医疗队伍,着力打造品牌医院,努力提高赣州医疗技术整体水平。全力开展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主题的“三好一满意”活动,通过“三好”来提高群众满意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参合率巩固在95%以上。大力实施卫生民生工程,全市100%的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尽力办好对尿毒症困难患者实施免费血透治疗、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等重大民生项目,最大限度地惠及群众。
■文化给力“幸福赣州”建设
市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钟家伟说,文化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幸福指数的重要衡量尺度。打造幸福赣州,要充分发挥文化温润心灵、舒缓压力、涵养人生的作用,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钟家伟说,我们将以赣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到2015年,实现市有“四馆”(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美术馆)、县有“三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一站(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有一室(文化活动室),开放共享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全面推进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免费开放,真正形成城市“15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 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有效覆盖和入户水平。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地方元素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和培育公益文化活动品牌,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群众基本文化生活需求。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充分挖掘和利用赣州历史文化资源,积极申报建设客家文化(赣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启动赣南围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七里窑大遗址保护、建设宋城历史文化公园等工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区域性新闻传媒、影视制作、印刷出版、演艺、会展、创意等中心,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快速成长型的经济增长极。推进“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整合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生态文化等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打好赣州文化旅游特色牌,实现“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总收入翻两番以上。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市民政局局长李桂生说,近几年来,我市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成功应对了2008年冰冻雨雪灾害和2009年大余、南康特大洪涝灾害,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因灾倒房恢复重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全面建立健全了城乡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现了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在全省率先为困难群众发放了临时物价补贴,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81%;新建和改扩建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360多所,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8个,全市千名60岁以上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5.8张;慈善事业迅速发展,募集各种慈善资金4亿元,在全省率先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普惠型长寿津贴,惠及全市11.4万名高龄老人;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军供保障、军休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殡葬改革创造“赣州经验”,我市在全国率先实行全民遗体免费火化政策。
李桂生说,未来五年民政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将上新台阶,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和抚恤补助标准大幅提高,自然灾害发生8小时内,保证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民政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上新台阶,实现“困有所助、灾有所救、孤有所保、军有所优、老有所养、需有所供”;民政社会管理创新水平上新台阶,100%的城市街道和社区建立社会综合服务中心(站)、30%以上村建立农村社区,创建100个全省精品农村社区;大力推动行政区划调整,增加市辖区数量,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