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专访台湾“中华两岸大熊猫保育交流协会”理事长

  时间:2006-01-17 10:31    来源:     
 
 

中国台湾网117消息  随着媒体对赠台大熊猫乳名征集的火热进行,两岸民间掀起了新一轮大熊猫热,截止今日凌晨,网友提名已突破6万对。昨天下午本网联合新浪网连线访问了台湾“中华两岸大熊猫关怀保育交流协会”理事长张家治先生。以下为访问实录。

 

李雷(记者):您好,请问“中华两岸大熊猫关怀保育交流协会”在此次赠送台湾地区大熊猫的活动中做了哪些工作?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张家治:本人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的理事,十几年前我就到过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并且还认养了大熊猫宝宝。我所创办的“中华两岸大熊猫关怀保育交流协会”是属于台湾民间组织,已经成立四年多了,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有长期的合作关系。

 

这次大熊猫赴台,我们的态度是乐观的、欢迎的!

 

我举个去年举办活动的例子给你听,2005528号,我们协会与台北市木栅动物园合办了一个“全台湾小朋友画大熊猫”活动。这个活动中总共有一千多个小朋友的作品参展,得奖作品有三百多幅。这个活动举办的非常成功,小朋友们的反应很热烈。台湾的小朋友没有亲眼见过大熊猫,画图的时候靠的是想像,对大熊猫的感情都是从电视、资料片、幻灯片等媒体中得到的。所以这次中国赠送台湾一对“真正的”大熊猫,是对小朋友们最好的礼物!

 

我们协会去年与台北市教育局也合作,对全台北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大熊猫知识的普及培训,目的是为了在大熊猫来台之际,让小朋友们对大熊猫有更多的认识。

 

前两天台北市议会召开一场“我们要大熊猫”的记者会,这个记者会邀请了家长、学生、专家,我们协会则作为提供专业知识的一方。

 

除此之外,我们协会也在台湾做了很多民调,目的就是向台湾当局反应“民之所向”。其中一次对小朋友做的投票中显示,有73%是赞成,27%表示没意见,这个结果其实就表示台湾小朋友都愿意大熊猫来台。

 

  我们确信这么多的民调结果,能向台湾当局表现“我们要大熊猫”的心愿!最终台湾当局也不能罔顾民意的!

 

李雷:这次大熊猫到台湾,您认为对台湾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张家治:我觉得这是台湾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机会。中国大陆送给八个地区的大熊猫,在人工饲养方面都做的很成功,没有失败的例子。所以大熊猫来台,全世界都在看台湾的能力。

 

台北市木栅动物园现在可能还有许多不足,但是毕竟是全球十大动物园之一。我很有信心木栅动物园能在大熊猫来台之前,做好最完善的准备。

 

台湾有很多保育人士认为台湾养不活大熊猫,但他们连大熊猫有几颗牙齿都不知道,对大熊猫根本不了解就来反对,为了反对而反对,我觉得这是一种意识形态作祟。我觉得保育工作不是做口号,就像我一直说的:“尊重生命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我们要先去了解大熊猫,才能保育、繁殖大熊猫,而不是一味的反对,不敢接受。

 

  我们协会的宗旨跟目的,就是要让台湾社会大众认识大熊猫,了解大熊猫,不要担心,不要害怕,不要拒绝。 

 

李雷:就您所知,台湾地区为迎接这一对大熊猫已经做了哪些准备?可能碰到一些什么样的困难?

 

  张家治:台北木栅动物园目前正在建设一个新的多功能馆,但是有人置疑这个馆不是大熊猫专用的,会影响大熊猫的生活。在我看来,台北要建设一个大熊猫专用馆,在建筑或技术上都没有问题。


  李雷:大陆媒体预测9月份能将大熊猫送到台湾,您觉得在这段时间足够台湾做准备么?

 

张家治:台湾的媒体曾经预测,大熊猫6月份就能来台了,呵呵。就如我刚刚说的,兴建一个大熊猫专用馆对台湾而言不是很困难的事,大概23个月就足够了。所以在硬体设施上,台湾很快就能准备好了。一旦双方决定好运送路线、讨论好相关细节,台湾有足够的能力接纳大熊猫。 

 

李雷:现在大陆媒体正风风火火地在为赴台大熊猫征名,您对这俩宝贝的名字有什么好的想法?

 

张家治:我们协会在今年6月份就举办了大熊猫征名活动,目前有200多组入选的名字,我们还计划再投票选出20组。如果有和春节晚会pk出来的名字相同的,我们还会赠送取名者奖品。


  我一直很希望这个征名活动能和大陆媒体共同合作,毕竟大熊猫是两岸共同的瑰宝,名字由两岸人民共同参与取出来,这将意义重大。


  进入专题:赠台大熊猫乳名热征
      两岸关爱赠台大熊猫



  相关链接:访台南教师: 台湾小朋友喜掀“胖达热”
       连线卧龙:熊猫“金童玉女”赴台完全有适应能力
       专访野协秘书长:赠台熊猫乳名将于新春零时揭晓
       专访大学生:期赠台熊猫早日赴台 盼祖国统一繁荣
       网友:熊猫 友谊使者与和平象征
       探营入台备选大熊猫:我认养的熊猫能来台湾吗?



                                责任编辑:简卓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