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文化·教育-漫步北京专题-漫步北京
漫步北京


 

第二十五章 花香水碧绿盎然
 
 
  来源:      日期:2004-03-05 13:39

 
  
  世界越来越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和一个稳定协调的经济环境,而且还要有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
  城市是伴随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特殊的环境结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铺装地面,密集的人口和大量的能源、物质材料的消耗,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破坏了原先的自然植被,污染了空气、土壤和水源,带来了城市环境的严重恶化,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殃及子孙,殆害后世。世界上许多国家提出了“城市与自然共存”的目标,使绿色植物群落成为城市的空间,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联合国第43届大会,把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列为主题。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已经跨出国界,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利益。
  中国提出的“绿色奥运”无疑是最能震撼奥运官员视听感官的口号。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方面投入最多的国家。“绿色奥运”的提出让北京吸引了所有关心环保人的眼球。
  在投向北京“绿色奥运”的目光中我们看到了信任,也分明看到了怀疑。这并不令我们感到奇怪。最有说服力的不是保证,而是行动。
  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的环境保护问题特别是改善大气环境十分重视,曾多次做过重要指示。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北京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针对城市规模过大,人口过多的情况,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大环境治理资金的投入,制定新的能源政策,特别是治理以煤烟型大气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等方面,屡出重拳,从总体上看,已经收到了显著成效。
  解放前夕,北京开放游览的大公园只有7处,加上小绿地数处,公共绿地面积不过772公顷,各种树木约8万株,按当时市人口平均,每人只有公共绿地3.6平方米。解放后,随着北京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绿化和现代园林建设。经过近50年的不断努力,基本形成了点(公园绿地)、线(行道树、河岸树、防护林带)、面(机关、学校、工厂、医院、居住区绿化)相结合,几条绿化带环绕市区,多条绿色走廊伸向四面八方,十几片绿化隔离带穿插市郊,乔、灌、草、花遍地,绿满京城,绚丽多姿的现代化园林绿化风貌。除原有园林外,现代园林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上个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结合治理城市环境,建成了四十多处新公园绿地,其中有8处是利用城市的坑洼积水地,31处是乱坟岗空荒地,4处是以名胜古迹为基础建设的。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新公园绿地建设出现了高潮,除原已建成的新公园绿地不断完善,充实内容,提高质量外,又先后建成三十多处新公园。北京动物园经历四十多年的不断建设,已发展成为规模较大、动物种类和数量众多的动物园。北京植物园已经具备了国内外进行广泛交流的能力,植物种类丰富,环境清新,景观优美。现代公园注重植物造景,具有浓郁的自然气息。在造园艺术上,突出了不同风格特色,有以亭为特色的陶然亭华夏名亭园,以竹取胜的紫竹院筠石苑,突出龙的主题的龙潭公园,以《红楼梦》为蓝本建成的大观园,以雕塑为主要内容的石景山雕塑公园,还有集中现代大型游乐设施的北京游乐园和石景山游乐园。在建设方法上,采取了“军民共建”、“集资共建”、“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由市、区、县、街道、乡镇、企事业单位,多层次、多渠道进行建设,既有市、区建的,又有企业、机关单位和乡村建的现代公园已达一百多处。综合性公园、区域性公园、专类公园、城镇公园、居住区公园大、中、小型相结合,遍布全市,改善了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就近休息锻练提供了良好场所。除了陶然亭公园、紫竹院公园、龙潭湖公园、日坛公园、地坛公园、月坛公园、玉渊潭公园、青年湖公园、人定湖公园、团结湖公园、红领巾公园、东单公园、官园、宣武公园、石景山游乐园、水碓公园等新型公园外,进入新世纪以来,又新建了朝阳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明城墙遗址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菖蒲河公园等一批公园及绿地,使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迅速增加。大规模大面积的造林绿化,栽种花卉,铺植草坪,为首都披上了绿色的盛装,城市“肺”功能明显改善。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也是绿化的重点。解放前北京的街道绿化比较简单,行道树稍为整齐一些的仅有南北池子、府右街以及东、西交民巷等处,约有树木1.4万株,长八十余公里。解放后全面绿化了街道。上个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根据“有路就有树”的原则,配合城市道路、河道的建设,积极栽植了行道树和河岸树。80年代以后,城市道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建,出现了众多的“三板四带”式道路和规模宏大的立交桥,为街道绿化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街道绿化打破了“一条路,两行树”的单一形式,采取常绿树、落叶树、灌木、绿篱、草坪、宿根花卉相结合的栽植方法,建成了一大批多行多带,有深度,有厚度,层次丰富,绿带宽阔,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林荫大道。街道绿化总长度达两千多公里,建成了三十多座立交桥绿地和二百多处街头绿地及景点,分散镶嵌在街道交叉口和两侧,美化了市容,改善了街道环境。以横贯东西的长安大道为例,两侧宽阔的绿带内,青幽幽的松柏树,绿茵茵的草坪,高高的白杨垂柳,密密的灌木绿篱,一眼望不到头。每逢春意闹京城的时候,中南海南墙外的玉兰迎风怒放,香气扑鼻,惹得过往行人驻足观赏。复兴门外大街两侧松柏常青,草地如毯,月季、美人蕉、夹竹桃等花卉争奇斗艳。再如在京密引水渠两岸,绿树排行成荫,垂柳倒影入水,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如今的路网,成了绿网、花网,将现代化的首都打扮得百媚千娇。
   纲举目张。随着道路的绿化,居住区绿化也有了很大发展。重点建筑的绿化建设从1950年开始,先后完成了政治性、纪念性建筑以及大型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使馆、宾馆等公共建筑的绿化工程。特别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一百多个驻华使馆以及1990年三十几座亚运会体育场馆的绿化,工程规模大,设计水平高,树种丰富,苗木规格要求严格,施工质量上乘,达到了立地成景,庄严壮的绿化效果。
  机关、企事业单位庭院和居住区普遍绿化。从1955年开始,即把组织机关、工厂、学校、医院、居住区庭院和部队营区绿化作为实现城市普遍绿化的重要的一环,每年都要发动群众自己动手绿化工作、生活、学习环境。1980年以后,进一步提出以建设花园式单位和实现整个地区的花园化为目标,提高普遍绿化水平。新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住区,统一规划,统一绿化建设,大量原有单位和居住区也进行了改造和提高。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城近郊区近万个单位和居住区,绿化面积达到七千八百多公顷,全市共有花园式单位和垂直绿化单位两千两百多个。如今走进这些单位,满眼花红草绿,到处树茂鸟鸣。座座假山泉水涌冒,处处雕塑增添情趣,没有了昔日的飞尘,告别了单一的色调。人们的工作、学习、旅居、休闲环境正在向花园式标准迈进,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首都钢铁公司、空军机关大院、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清华大学、紫竹院小学、市第五幼儿园、中日友好医院、香山饭店等单位的绿化就最有说服力。
  北京有大量零散的平房四合院,较为集中的有近百个平房小区,绿化面积已达到四百多公顷。倍受老外喜爱的西城“胡同游”的什刹海一带,繁花似锦,水静如镜,浅灰色的民居掩映在绿柳荫中,恍似画图一般。新建的数百处居住小区,已绿化的面积占应绿化面积的90%左右,如和平里、光明楼、双榆树、新兴里、呼家楼、西便门、团结湖、劲松、方庄、蓟门里等都已初步达到了花园式小区标准。
   为了保证城市绿化所需的苗木,苗圃建设也有很大发展,苗木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从1953年开始至1960年,年年开辟新苗圃,扩大育苗面积。1985年以后,根据国家、集体、个人--齐上的方针,依靠多种力量发展苗木生产,城市绿化苗木、花卉的生产能力大大增加,保证了各项城市绿化的需要。目前全市有苗圃面积200多公顷,全年出圃苗木达百万株。
   绿化必须从大处着眼,整体动作。根据大环境建设发展战略,1986年开始起步,按照行政管区实行分地段负责实施的办法,以较快的速度,逐年开展,到2000年前已基本完成二环、三环、四环和市区外缘四个层次的环形绿化带;在规划市区内建成了14片大面积的绿化隔离带;建成了5条通向外埠的干线公路绿色走廊,绿化总面积达到四千多公顷。为实现分散集团式的规划布局,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增强城市防护功能,健全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在城市绿化中广泛铺栽草坪,发展花卉,推广垂直绿化,增加城市的绿量,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到1999年末,草坪面积达到四千两百多万平方米,宿根花卉一千多万株,攀缘植物八百多万株,立交桥实现了垂直绿化。花卉已从公园普及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养花摆花蔚然在风。从1984年开始干道和天安门广场年年大量摆花,花坛布置造型新,寓意深,年年创新。首都的节日万紫千红,显示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团结祥和的气氛。
  环保是个大课题。北京市域总面积1680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1041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2%,平原面积639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8%。规划市区面积1040平方公里。北京地区有高山、峡谷、悬崖、溶洞、亚高山草甸、天然次生林等资源。高峰有灵山、海坨山、雾灵山、百花山、云蒙山。山地与平原高差悬殊,界线分明。由山区向平原过渡的前山狭长地带,地貌类型多样,风景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北京市域有大中小型水库八十多座,河流百余条,其中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蓟运河、北运河、大清河五大水系,还有众多的清泉池水,形成山水之利。北京西北面和北面有重峦叠翠、群山屏障,形成山前暖区,为林果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解决北京地区森林覆盖率偏低,水土流失严重;规划市区发展迅速,规划隔离地区不断被“蚕食”;城市公园绿地数量不足,分布不匀;防护绿地少,而且建设速度慢;城市生态环境失调,环境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北京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规模之大、人数之众、面积之广、效率之高,可称奇迹。解放前夕,山区仅有林地200平方公里,林木覆盖率只有1.3%,其他基本上是荒山秃岭。解放后经过群众性的封山育林,大力播种油松、核桃、板栗、柿子、山杏等树种,使山山披绿,处处有林。每年春季喧嚣肆虐的沙尘暴得到了有力的遏制,阳光明媚的好日子越来越多。
  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是北京在城市发展中的一条重要经验,观光农业的出现就是典型的例子。观光农业为市民到郊区旅游提供了去处和场所,汽车进入家庭又拉近了市民与观光农业的距离。来自全国的农业专家们认为,北京已经具备了明显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特征,观光农业符合未来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也是北京未来发展现代化都市型农业的方向。
   有关专家说,目前北京的都市农业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农业概念已变成观光、休闲、受教育等,许多设施农业也已发展到了市内,像锦绣大地、蟹岛、碧溪、小汤山等。人们在城市的范围内就可体验现代观光农业,享受大自然的生活。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课题组对北京郊区观光农业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是现在北京郊区越来越依附城市,首先要满足城市的发展,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市民最关心的就是如何使北京郊区变成生态园和花园。因此,观光农业在消费市场上极具潜力,其地位也日趋重要。再加上充分利用北京郊区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遍及各区县风景旅游区,将会带动北京观光农业的大发展。
  北京郊区的观光农业按资源可分为如下类型:
  观光农园。在城市郊区或风景区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花圃等,让客人入园摘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这是观光农业最普遍的—种形式。如大兴的西瓜节、怀柔苹果节等。
   农业公园。按公园经营的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起来,包括服务区、景观区、养殖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如丰台区南宫村的地热博物馆将地热蔬菜种植、热带鱼养殖、土特产品尝及地热公园等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极具特色的观光农业游览线路。
   教育农园。利用农园中所栽种的作物等进行农业科技、生态、示范,向游客传授农业知识;提供可夜宿的休憩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民族风情和地方习俗。如门头沟区的爨底下村明清古村落旅游区。
   生态农业园。通过农村生态结构调整与功能结合、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及生态产业发展,形成独特的生产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农村地域。如顺义的安利隆生态观光农业村。
  实现“绿色奥运”,观光农业值得提倡。
  
  绿化北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1993年10月6日,国务院在批复1991-2010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要求:切实保护和改善首都地区的生态环境。要建设完善的城市绿化系统,严格保护并尽快实施规划市区组团间的化隔离地区,保证城市地区足够的绿色空间。要进一步加强首都地区的水源保护和水土保持,特别是官厅、密云两水库上游及其他重要地区环境的综合治理。将北京建成生态环境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北京市绿化规划的总目标是经过20年的努力,把首都建成世界一流的花园城市。绿化规划从地形特点上分为山区和平原两大部分,从规划地域上分为远郊区和市区两大块。
   山区的宜林地,在本世纪末要完成绿化,在普遍绿化造林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三个重点工程”和“三个基础建设”。‘‘三个重点工程”是:密云水库、怀柔水库上游水源保护林工程,涉及密云、怀柔、延庆、昌平四县区,治理总面积41.6万公顷;前山脸地区绿化工程,西起房山张坊,东至平谷金海湖,共涉及11个区县、51个乡镇,全长230公里,总面积5.8万公顷;经济沟治理开发工程,按小流域规划,治理开发193条沟,以发展经济林为主,兼营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三个基地建设’’是:山前暖区新建2万公顷以果树为主的经济林基地,使沿山地带形成一条春花秋实,既有经济效益,又有观赏价值的果树带;在浅山区新建3.5万公顷以刺槐为主的薪炭林基地;在深山区海拔800米以上地区新建3.3万公顷以刺槐为主的薪炭林基地;在深山区新建1.3万公顷落叶松基地。
  与此同时,大力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规划在完善和提高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和百市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再增加灵山、云蒙山和雾灵山三个自然保护区,以有效地保护生物资源及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环境,并缓解北京地区的水土流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改革开放的需要,结合北京地区拥有的文物古迹和自然、人文景观,根据各景点所处的行政区(县)界、地理位置和各自的景观特色,规划了十渡;上方山一周口店;潭柘寺—戒台寺;龙门涧;小西山;八达岭一十三陵;龙庆峡—康西草原;慕田峪;黑龙潭一京都第一瀑;司马台一古北口;金海湖;潮白河沿岸和半壁店一团河行宫等13个风景名胜区。
   平原地区绿化规划的要点是:在规划市区与远郊区的结合部公路一、二环之间,建成环绕市区的绿色生态环,在这一环内的绿化、农田、河湖等绿色空间用地要求达到70%以上,成为向市区供应鲜空气的重要场所,还可为首都市场提供一定数量的副食品;搞好康庄、南口、大沙河、潮白河、永定河五大风沙危害区的治理,要大种其树,有效地防止风沙侵袭,减少风沙危害;积极开辟蟒山、李遂等十多处森林公园;加强对17条主要放射公路和3条环状公路、8条主要铁路和永定河、潮白河、蓟运河、北运河、大清河五大水系的若干条河流两旁的绿化建设;提高农田林网的结构和质量,形成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的完整的农田林网系统,有效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城镇和村庄绿化美化水平,本着“先见林、后见城”的精神,抓好县城和卫星城的绿化,规划新建公园十多处,在全市约300个乡、镇和4000个村庄中,本着“先见林、后见村”的要求,重点抓好“两环”(环镇林、环村林)、“两美”(街道美、景点美)、“一个院”(绿化美化经济院)的建设。
   规划市区的绿化主要有市区外缘的森林环带、中心地区与边缘集团之间的公园环带、城市中心区的绿化系统和带状绿化网络四大部分组成:
   规划市区外缘建设森林环带,主要是结合清河、温榆河、凉水河、永定河等两岸规划河道绿化带以及砂坑、水库、河湾规划了清羊湖、洼里、清河营、沙子营、八里桥、大葆台等若干个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果园、林地,由宽阔的干道、河道、铁路绿化带串连,形成“藤上结瓜”的市区外缘的森林防护环带,以保护农田,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辟建市郊游览场所。
   城市中心地区10个边缘集团之间的城乡结合部,规划建成公园绿化环带。在公园环带内要建设好安家楼、太平庄、左安门、南苑北、菜户营、小瓦窑、六郎庄、清河南等9片隔离地区,结合窑坑、洼地和自然地形,发展和辟建北郊、姜庄湖、南湖渠、三山公园等若干个近郊公园绿地,保留近郊各乡大片果园,提高和发展苗圃、花圃和药圃。上述各项绿化用地共同构成公园环带,以维护“分散集团式”城市布局,有效地防止市区建设无限制蔓延以及农村建设向城市伸展,为城乡人民创造更多的游憩、娱乐场所。
   要提高完善城市中心区的绿化系统,即结合文物古迹辟建小型公园绿地,保护和发扬古都风貌,适当扩大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山公园等处的绿地面积,共同构成文明古都的中心区和现代北京的花园广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西海、后海、前海、北海、中海、南海的水面和绿化,与周围的恭王府花园、乐家花园、钟鼓楼等绿化,形成湖泊、古建、四合院相互辉映、环境优美的古都风貌游览区。旧城南部的龙潭、天坛、先农坛、陶然亭和大观园,从东到西排列有致,由南护城河的滨河绿带连接,形成一组以文物古迹为主的公园带。旧城北边的国子监、孔庙、雍和宫和柏林寺,结合文物保护,把其控制范围规划为绿地,形成寺庙古迹为主的特种绿地;结合可园、莲园等明清宅园和城区危旧房的改造,开辟为“袖珍式”,或“盆景式”的公园绿地。
  居住区、机关、厂矿、医院等单位内的绿化用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必须按照《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规定的指标进行建设。
   规划带状绿化网络,安排了小月河、左安门、六郎庄等楔形绿地。同时,按照市有关法规划定宽度不等的河道、干道和铁路绿化隔离带,以及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防护绿带,相互有机结合,构成绿色防护网络。
   北京的绿化规划实现后,全市林木面积达到66.7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40%;规划市区公共绿地面积发展到6474公顷,每个城市居民占有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到那时,首都的广阔山场将是青山长在,绿色常留;13个风景名胜区和5个自然保护区,象颗颗明珠镶嵌在绿海之中;沿山地带春天鲜花飘香,金秋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象;公路、铁路、河流两侧绿色长廊和农田林网、“四旁”绿化以及公路一、二环之间的生态环和市区的防护环、公园环,把山区和平原,城市和乡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加上卫星城镇和市区内的公园绿地,形成以林木为主体,点、线、面、带、网、片相结合,清洁优美、生态健全的绿化系统。
   如今,这个规划在有条不紊的实现着。“绿色奥运”的承办理念和庄严承诺使得实现规划的压力增加了,动力更足了,建设提速了。最近奥运森林公园及中心区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奥运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是北京奥运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城市中轴线的北端。其景观设计范围包括森林公园及北侧清河沿岸用地约700公顷,中轴线两侧开放空间约160公顷。根据要求,森林公园将建设成为一个绿色生态地带,成为北京市区与外围边缘集团之间绿色屏障的一部分,不但满足奥运会要求,也能适于奥运会赛后的运营管理。最近,奥运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设计方案公开征求市民意见,评审结果出台后,3个方案从7个参选方案中脱颖而出,被选为优秀方案。
   优秀方案的设计各有特色。有的方案将金木水火土的传统五行思想融入设计,提出用一条巨大的龙形水系自北向南贯穿整个森林公园及中心区,将整个奥运森林公园分成左右两部分,西部重山水,东部重林艺。龙形水系的尾部自然地勾勒出城市中轴线的延伸。在设计者的思路中,森林公园就代表了“木”,它代表了生长和未来,代表绿色,代表希望;“金”则指的是金碧辉煌的文化广场,它标志着成功;奥运中心区的新闻广场代表着“水”,代表了运动;体育广场代表“火”,代表动力和热情;中心标志性的奥林匹克广场则代表了“上”,它位于古土城遗址附近,代表了土城的历史。同时,金木水火土五种颜色各代表了一个大洲,融入了奥林匹克精神让世界大团结的美好祝愿。
   设计沿用了北京市棋盘式网格的布局原则,这套网格起自湖畔,止于森林公园广场,将城市的格局有序延伸,直至融入自然之中。
   设计中引用了“天圆地方”的概念。在公园轴线最靠近城市的端点矗立着一座40米高的不锈钢与铝合金的方形拱门,它跨越于中轴线与老城墙相界的圆形池上,水中的倒影与方拱本身形成一个闭合的正方形,象征着大地;而在轴线最北端森林公园广场的入口处,也有一座99米高的半圆拱,凌越于方形基座之上,据称,它的灵感源于中国传统建筑常用的“月亮门”。按照设计者的理解,“田”就是中国的土地,养育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承载着中国人最深的情感。
  这些方案共同的特点是体现了对土地、对自然的充分尊重,最低限度地改变自然地形,用最少的工程量,将科技、人文、绿色等奥运理念融人到自然原生态中。有的方案还设计了较大的湿地系统,可以对奥运公园水系所用的中水资源进行再处理,更具有生态环保的特点。
   无论最终采用什么方案,我们都有理由相信,北京的山会更青,水会更绿,阳光会更加明媚,城市会更加美好。待到2008年笑迎八方来客的时候,北京一定会放射出无穷的魅力。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