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大洲的友人说:到京城三件大事,登长城、吃烤鸭、看京戏,否则,就不算到过北京。
长城的雄伟自不必说,京戏是国粹也先不讲,只说这北京烤鸭,的确是闻名天下的中华美食。北京鸭鸭种优良,鸭肉鲜嫩,喂食方法独特,分闷炉、挂炉两种烤制,技艺独步天下。吃烤鸭有讲究,烤鸭上桌前,先向客人展示烤熟的整鸭,然后当场分解,肉片叠放盘内,骨架另外熬汤(也可饭后带回),吃时蘸甜面酱伴细葱丝以薄饼裹之,满口清香,回味无穷,不由你不拍案称绝。
眼下,经营烤鸭的餐厅、饭馆遍布京城,价格高低不等,一律打着北京烤鸭的招牌。但是,国内外美食者都知道若论正统名牌的北京烤鸭,京城之内只有两家,一是全聚德,一是便宜坊。这可都是享誉天下的老字号。
便宜坊比全聚德创业早。全聚德的创办人叫杨寿山,是河北省冀县杨家寨人,家中数口人在几亩薄田上苦苦劳作,仍然食不果腹。清咸丰初年,家乡闹灾荒,家中贫困无法生活,只得离乡背井,进京谋生。开始经营鸭子,也就是褪了毛,开了膛,除去五腑,在前外大街摆摊销售。由于全家人的勤奋,买卖很兴旺,攒了几个钱。清同治三年(1864年),又开办了一个小猪肉杠,取名全聚德。杨寿山是个精明的经营者,他用心琢磨,想便宜坊是焖炉烤鸭,我何不来个挂炉烤鸭。经过和大家多次试验,反复摸索,挂炉烤鸭终于成功,而且色香味都不输于焖炉烤鸭。从此,全聚德添上挂炉烤鸭,经过技艺的不断完善,形成了固定的经营品种,也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效应。但是,到北京解放前夕,全聚德同其它店铺一样,生意萧条,已濒临破产。
新中国成立后,全聚德在人民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很快恢复经营并发展起来。由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吃烤鸭的人越来越多。全聚德为了满足国内人民和外国朋友的需要,于1950年在西单设立了第一个分店。1959年,又在王府井的帅府园西口路北,设立了第二个分店。1964年,前门外肉市的总店进行扩建,在原老店的前街即前外大街路东,建了宽敞明亮的新店堂。新老店堂浑然一体,显得更加气派。
做为北京的饮食窗口,全聚德虽然是老字号,但始终在不断创新,为了进一步满足国内外人士的需要,独具匠心创造了“全鸭席”。全鸭席根据就餐人数的多少,菜肴配制可多可少。一般十人就餐,可上两只烤鸭为主菜。另外,配卤鸭什件、白糟鸭片、拌鸭掌、酱鸭膀等四个凉莱下酒。油爆鸭心、烩四宝、炸鸭肝、炒鸭肠等四道炒菜。最后有一道鸭架汤。由于厨工师傅高超的烤制和烹调技艺,全鸭席色香味俱全,很受顾客的青睐,尤其是外国朋友。
全聚德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常宴请外国朋友的地方,好多外国人认为到北京不吃全聚德的烤鸭是一大缺憾。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日本各界光顾全聚德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回国后提起访华感受,往往言及中华美食,当然也极力推崇全聚德的北京烤鸭,1979年,中日两国共同出资,在日本东京开办了全聚德分店。分店开业后顾客盈门,生意十分兴隆。
全聚德为老字号露了脸。根据全聚德的故事编排的话剧《天下第一楼》好评如潮,反映的就是民族命运大沉浮中“天下第一楼”的兴衰坎坷。如今,市场激烈竞争,餐饮一行“门”好进,“戏”难唱,全聚德始终长盛不衰,靠的是科学管理、技术领先、菜品创新、服务一流!
是啊,前门全聚德已有137年的历史。想当年,它只是三间门脸儿的鸡鸭店,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沧桑,如今已成为国内一流的餐饮集团,北京的一面金字招牌,周恩来总理生前先后27次到全聚德宴请外宾。他对全聚德这仨字做过精妙的阐释:“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这12个字概括了全聚德的文化内涵,其实就是以人为本,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敬重。正是有了这样的经营理念,老字号才能老而弥坚,生机勃勃。
常言道: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北京人无论哪个阶层,都习惯品茶,也喜欢以茶待客、以茶为礼、以茶会友。茶成了中华第一饮料,茶文化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喝茶的人多,卖茶的买卖自然也就多。喝茶的人品位有高有低,卖茶的商家档次也就不同。但说起来大家公认的,还是最爱喝“张一元”的茶。
张一元这个字号在京城有100年的历史了。关于“张一元”字号的来历说法不一,戏说的是当年张老先生一到北京正赶上发售“黄河彩票”,花了一元钱买了一张彩票,结果中了大奖,开了这家茶庄,取名张一元。商说者是张一元因就卖一元钱一包的小包茶而得名。其实都与事实不符,实际上,张一元茶庄的创始人是安徽人,叫张昌翼,字文卿。从小学做茶,1900年在花市开办了第一家店,取名“张玉元”,“玉”在古汉语里也有茶的意思,“元”在汉语里是第一的意思。1906年在前门大栅栏开设了第二家店,取名“张一元”,比“张玉元”更好记、更有寓意。“张一元”取“一”和“元”两个首位的意思,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寓意企业能在同行业中争第一。1908年又在前门大栅栏街开设了第三家店,同样取名“张一元”,为区别前一个店,该店亦称“张一元文记”茶庄。1947年冬,大栅栏张一元文记着了把火。由于火灾,张一元的老铺底子伤了元气,直到1952年才修复重张。后来,观音寺的张一元与大栅栏的文记合并,统称张一元茶庄。1956年张一元茶庄公司合营,张玉元的字号同时取消。“文革”期间张一元曾更名为“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张一元的牌匾也被摘下来。1982年恢复老字号,张一元字号重新恢复,但老牌匾却找不到了,只得请北京市书法家董石良先生重新书写牌匾,即现在所用。1991年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张一元字体商标,注册号是560790。到现在为止张一元除注册了包括茶叶、茶叶袋用品、商品包装、商品打包、进出口代理、拍卖、推销、锡纸、包装纸、塑料泡沫包装用品、茶叶加工等几十种使用标识外,同时还设计注册了企徽商标。企徽的设计方案中间是用隶书的“张一元”字体,字体外是一个圆,象征着张一元茶行销全国,小圆外是一个大圆,两个圆中间是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云海,大圆象征着国际市场。企标的主色是金色,体现出“金般品质,百年承诺”的企业内涵。这样“张一元”这个字号延用至今,越来越火。
其实,“张一元”的字号深入人心,还是因为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具有无穷的魅力。照现在张一元人的说法:“一元”表达了员工以诚信为本,对待顾客始终如一的信念。一片冰心在玉壶。人品如茶品,好人与好茶一样是至清至纯的。“一元”竞争意识强,逢一必争,逢冠必夺,在京城茶行,张一元是第一家以老字号为名成立的公司,也是第一家以老字号的为名搞连锁经营的茶叶店。以老字号注册品牌和商标的茶叶店,张一元也是第一家。此外,张一元还是恢复传统花茶口味的第一家。在报刊、电视上以企业形象打造老字号茶庄品牌,张一元又当了第一。1999年,张一元头一号由国企茶庄改为股份制。2001年,张一元成为全国茶行惟一的一家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之一,正是有了这些第一,张一元的业绩在全国茶行独占鳌头。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幻,张一元的老传统始终没有丢。别的不提,单说张一元的茶叶包讲究就多了。老张一元的茶叶包,包出来是上面宽下面窄,看上去像从前农村盛粮食的斗。不但外观上讲究,而且茶叶包掉地上不带散的。许多顾客打开包,试着再包,怎么也包不出来。现如今,一般的茶叶铺卖茶叶讲究直接装盒。营业员省事儿,顾客拿着也方便。但张一元认为打茶叶包是老字号的一个形象,什么时候也不能扔,营业员上岗之前,仍然先练包茶叶,许多老北京就认这种茶叶包。到张一元排队买茶叶,欣赏营业员打茶叶包也是一种享受。
眼下,京城的茶叶店多如牛毛,有名有姓有头有脸的茶庄达到了6000多家。马连道开了一个茶城,一条街上的字号有200多家。茶叶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但张一元特色不改,把经营茶叶的市场定位在为普通百姓服务上。从1999年开始,张一元每到4月新茶上市时,都搞一次绿茶节,每到6月茉莉花开的时候,都搞一次茶文化节,宣传和普及中国的茶文化。为了弘扬茶文化,他们还先后在茶庄开了5个茶馆,约300多个茶座。老百姓花10块钱泡壶花茶,能在茶馆坐一天,茶馆成了张一元弘扬茶道的一个窗口。
张一元历来重视茶叶的质量,老北京人喝茶为什么认张一元?就因为他们的茶“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这12个字里,最主要的是“汤清”。老北京人喝茶认口儿。早年间,京城各个老字号经营的茶叶各有各的口儿。改革开放后,张一元把退休的老技师请回来,恢复了老字号的传统口味。为了保证茶叶的质量,他们早在1995年就把上柜台的200多个茶叶品种,拿到国家质监局检查,从那时起每年都送检,为让百姓喝到放心茶,张一元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检测费。在历次送检和质监局的抽检中,张一元的茶都合格,被北京市评为“购物放心单位”。张一元为让百姓喝放心茶,在福建闽东地区建了自己的茶叶基地,基地所在地是海拔700米的半山区,这里没有工业污染源,周围都是树,用的是国家指定的茶叶农药,而且严格控制采摘的合理时间,所以茶叶在质量上得到了保证。2000年,张一元的茶叶基地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绿色基地证书。
老字号要发展,就要有开拓创新精神。张一元现在亮出的口号是“中国茶张一元”,这意味着他们将把首都的老字号名牌打到国际市场。中国是产茶大国,这么多年,中国的茶行还没有一个在国际上特别叫得响的品牌,张一元的奋斗目标就是要争这个第一。还是那句话,“张一元”打大众牌这就是他们的成功之道。老字号靠诚闯天下,向未来,前途灿烂,旺气冲天。
京城茶叶行业的老字号还有创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7年),至今已有115年历史的吴裕泰茶庄,同样受到老百姓的喜爱。
如今走进前门大栅栏,老字号的招牌琳琅满目,十分壮观,实际上,在市场经济大风大浪的搏击中,它们大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有数字表明,目前中国约有700家左右的“老字号”已经不复存在,而剩下的200多家“老字号”中,仍然有活力的不到20%。最近,又一家百年老字号 —— 王麻子刀剪宣告破产。往昔的金宇招牌 ,今朝的门庭冷落,老字号的沉浮激起了一片惋惜声。一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品牌,它带给消费者的已经不仅是商业本身的价值,更多的是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从发展的角度看,—个品牌是以一种文化的兴起与衰落为生存依据的,如果它所依赖的文化已经消失了,那么老字号淡出历史舞台也在所难免。你没法让今天的年轻人和来华的外国游客欣赏老北京的舒记豆汁,同样也没法让生活在电脑时代、享受无纸化办公的新新人类对一得阁墨汁感兴趣。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创新的角度看,珍惜老字号,让老字号在继承中发展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毕竟,老字号是我们民族的一笔珍贵遗产。如果任其自生自灭,是对自己、对历史、对民族的不负责任。就像当初拆城墙、平四合院,扒古树、扳佛象一样,没了,就无法弥补,即便重建,修旧如旧,也是假的。赝品多会儿也不值钱!
老字号讲究货真价实、实惠、牢靠,一双内联升的鞋,32层布的底儿,穿上几年也磨不坏;瑞蚨祥做的旗袍,选用的绸缎是江南最好的面料,从裁剪到钉扣层层把关,钉扣一寸半长18针到加针,丝毫不马虎。如今,文化的浮躁带来了消费理念的浮躁,在穿着片鞋看DVD,手提电脑坐三轮的时代,人们似乎对真材实料的追求更口号化了,但是,浮躁毕竟会成为过去,老字号的货真价实总会让人们青睐与回归。长期以来,老字号建立了响亮的声誉,千金难买。历史悠久、货真价实、工艺独特、质量可靠,诚信为本,这些都是一代又一代老字号人惨淡经营、奋力拼搏换来的,是不可丢弃的。
一个老字号历经时间的磨砺生存到今天,自然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积淀了上百年的历史,一根门柱都能说出一堆典故,每个金字招牌后面都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如何善待老字号,挖掘老字号的文化内涵,把商业运作和品牌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已成为当务之急。虽说从上世纪80年代始,许多曾各领风骚近百年的老字号,相继倒闭,杏如黄鹤,风光不再,然而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老字号的生存与发展,政府重视,群众关心。2008年的北京奥运是又一次历史机遇。它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次体育盛事,更是一次巨大的商机,当五大洲的朋友把目光定焦到北京的时候,除了绿茵场上的角逐,关注的是民族风情,寻求的是传统文化,老字号正是大展身手之时,提高质量,改进服务,以全新的理念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扬帆远航,老字号应该为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出新贡献。
我们祝愿老字号越走越好,一路顺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