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写过一段相声,题目叫做《北京地名儿》,是从千奇百怪的北京地名角度,看古都丰厚的人文内涵。不妨先来欣赏一下: 乙:最近忙什么呢? 甲:迎接奥运,我在研究北京的地名儿。 乙:这有什么可研究的? 甲:此言差矣!首都北京,乃国家之心脏,中华之骄傲,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三朝古都。文化名城,就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博大精深,不说别的,光是地名,那学问就大了。算了,不跟你说了,说了你也是蛤蟆跳井 —— 扑通(不懂)…… 乙:你小看人,我可是北京人,北京城里里外外我都熟。不是吹,闭着眼睛我都能走遍京城,区区地名儿能难倒我?笑话! 甲:不服气?那我考考你? 乙:随便! 甲:老北京有几个城? 乙:这不费话吗?北京城,当然只有一个城啦! 甲:你可真敢说,错啦!告诉你,老北京有三个城,、内城外城紫禁城。我再问你,内城有几道城门? 乙:好几道呢!有,有天安门;有,有地安门;还有一个大前门。 甲:还有呢? 乙:还有……还有……三营门,大红门,角门,多了! 甲:我问的是城门! 乙:你知道? 甲:老北京内城有城门九道,名称不同,作用不同,琢磨起来趣味无穷! 乙:我是竖耳恭听,不,不,是洗耳恭听—— 甲:听了——北京城,第一门,名叫正阳门,俗称叫前门,供皇帝龙车出入,为九门之首;前门之东为崇文门,乃古都征税之门,故门洞里的墙上雕秤一杆;前门之西是宣武门,古时宣武门外菜市口为杀人刑场,囚车从此门而出,犯人十有八九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呀! 乙:咳!那西边呢? 甲:阜成门:阜成梅花报暖春。去京西煤矿的拉煤车从此门进出,因此门洞里的墙上雕梅花一朵;西直门:西边有个玉泉山,玉泉山的水最好喝,过去给皇上拉水的水车从这里经过,所以门洞里的墙上雕水纹数道。我还告诉你,每天能在半夜进城的,只有拉水的西直门。 乙:东面呢? 甲:朝阳门,往来粮车络绎不绝,是进粮之门;东直门,日用杂品进出之门。 乙:北面? 甲:德胜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安定门,出兵征战得胜而归之门。这是内城九门。可惜呀…… 乙:可惜什么? 甲:如今只剩下前门、德胜门雄姿犹在,其他城门已荡然无存。 乙:真是可惜! 甲:不过,听说永定门要在原址重建,这可是件好事。 乙:中轴线上南大门嘛! 甲:北京的门特别多…… 乙:没错。什么广渠门儿、左安门、右安门、永定门、和平门、建国门、广安门、地安门、西安门…… 甲:但是,你注意没有,这些门北京人在叫的时候发音不一样。 乙:发音不一样? 甲:对。北京话的特点是儿话音多,什么哪儿,几儿,昨儿,边儿…… 乙:没错儿! 甲:在叫门的时候,有的不用儿话音,有的必须用儿话音。 乙:我还真没注意。 甲:比如:前门,不能叫前门儿,要不就和家里的门儿弄混了。什么走前门儿,出后门儿…… 乙:对! 甲:可是广渠门一般都叫广渠门儿,很少有人叫广渠门,听着别扭。 乙:是这么回事儿。 甲:还有哪,象“桥”,东大桥、卢沟桥、读“桥”。可天桥儿、太平桥儿、虎坊桥儿、百石桥儿就必须读“桥儿”。 乙:还真有趣儿,我问问你,有带东、西、男、北的地名儿吗? 甲:有啊!北有北新桥,南有南小市,西有西四,东有东单。 乙:那,上下左右? 甲:上有上宝庆胡同,下有下头条,左有左家庄,右有右安门。 乙:天地日月? 甲:天坛地坛日坛月坛。 乙:好嘛,四大坛。那天上飞的? 甲:鸽子房、五凤楼。 乙:地下跑的? 甲:羊市口,骡马市。 乙:水里游的? 甲:金鱼胡同雁栖湖。 乙:嘴里吃的? 甲:豆芽菜胡同果子巷。 乙:我要吃早点? 甲:有包子胡同。 乙:来点调料? 甲:有醋儿胡同。 乙:包子太软, 甲:有炒豆胡同, 乙:不能当饭吃—— 甲:有炒面胡同。 乙:有没有喝的? 甲:茶叶胡同,还有烧酒胡同。 乙:有没有玩儿的? 甲:香山八大处,北京游乐园。 乙:身上没带钱—— 甲:有宝钞胡同。 乙:走着太累—— 甲:有轿子胡同。 乙:身上太冷—— 甲:有皮裤胡同。 乙:脸上太黑,不好见人, 甲:到胭脂胡同去擦点儿胭脂。 乙:感冒了老想流鼻涕, 甲:有手帕胡同。 乙:病得厉害我想找地方睡个觉—— 甲:上动物园怎么样? 乙:我不去! 说起老北京的地名,可以用一句祖辈流传的老话进行概括,叫作“三街、六巷、五坛、八庙、七十二斜街,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可见北京城之大,道路街巷之多。 路的重要自不必细说。在南方城市中最窄的道路大概要算是“弄”和“巷”,在北京却叫“胡同”,“胡同”——一个别致的叫法,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 北京的小巷为什么叫“胡同’’?众说不一,有好几种解释。有的专家认为“胡同”一词是元大都时才出现的,“胡同”一词是蒙古语,意思是“水井”。因为过去北京城里居民日常生活中用的是井水,水井就在两排四合院之间的小巷里,所以市民把水井所在的小巷也称为“胡同”。 另一种意见认为“胡同”一词是蒙古语中“浩特”一词的音转。“浩特”是“居民聚落”的意思,后来发展成为城镇。例如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就叫做“呼和浩特”。还有人认为“胡同’’就是小的通道的意思,这种通道在蒙古语中叫做“火疃”,以后人们渐渐地就把“火疃”读成“胡同”了。 我比较信服第一种说法。我曾插队到内蒙古的一个小村落,叫“塔步忽洞”。“塔步忽洞”是蒙语,“塔步”是“五”的意思;“忽洞”是“井”的意思。有井的地方必定有人居住,因此,从读音上以讹传讹,“忽洞”演化成“胡同”也就不足为奇了。类似的例子很多,如很多人都不知道“包头”是什么意思,只是以为就是一座草原钢城。其实“包头”就是蒙语“博克图”的音讹。“博克图”是“鹿群出没的地方”,所以,包头也叫“鹿城”。 北京的过去并不缺水,以水为名的街道胡同很多。位于建国门南侧的泡子河,“泡子”就是水坑的意思。以前这里确实有一大片水域,现在则完全消失。位于崇文门南边的三里河,在元大都时期曾经是城南的一条重要水道,因离南城墙有三里路而得名。西河沿、东河沿的名称,显然是因为这些胡同位于城门东、西两侧护城河的边上与护城河平行而得名。 都市人口密集,吃水紧张,要多打水井,北京有许多以井命名的胡同,像二眼井、三眼井、四眼井分别是指一个井盖上有两个、三个、四个孔。苦水井、甜水井是指这条胡同里的井水的味道。不过甘井胡同中的井水却不是甜的,因为它原名干井胡同。高井胡同是指这条胡同的水井井台很高。柳树井是指水井旁边有柳树。阜成门内有个福绥境的地名,实际上是从“苦水井”改的。 的确,北京的“胡同”无论是作为古都城建的一大亮点,还是作为京城交通的一大特色,都充满了东方文化的独特气息,说道着实不少。就拿胡同名称来说吧,简直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天上地下,水火雷电,乃至江山社稷、庙寺塔陵、日用百货、人生众相,应有尽有。不信,咱们一一道来…… 先说植物,北京城里有许多以树木命名的胡同,像槐柏树街、榆树大院、枣林街、丁香胡同、苹果园、葡萄园。想来当年胡同内的这些树木必定郁郁葱葱。极为繁茂的。另外像右安门内的南菜园、阜成门内的官菜园,当年可都是菜园,只是没有鲁智深倒拔垂扬柳的故事发生。 有植物自然也就有动物。鱼雁胡同、驴驹胡同、鲤鱼胡同、双鱼胡同、金鱼池、骆驼胡同、火鸡胡同、黄雀胡同、鹞儿胡同、鸦儿胡同、大小鹁鸪胡同、喜鹊胡同等,包括了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河里浮的、圈里养的。听说过有鲤鱼跳龙门吧,据说鲤鱼胡同北边不远处就是贡院,举子参加考试时在这条胡同里寄宿,考上进士就好比一步登天,鲤鱼跳过了龙门,所以取名为鲤鱼胡同以讨个吉利。 不知因为什么,北京的好多胡同名称都与动物尾巴有关,有许多以尾巴为名的胡同,不过后来不少都加以雅化了。像狗尾巴胡同改名为高义伯胡同,猪尾巴胡同改为朱苇箔胡同,豹子胡同改为报子胡同,牛蹄胡同改为留题胡同。至于老鼠胡同、屎壳螂胡同则早已不见。 中国文字以象形而演化至今,胡同名称也有不少以形状命名的。口袋胡同,是指胡同像口袋一样,只有一个出口,北京的口袋胡同不少,但绝大部分都是死胡同。也有不少口袋胡同有两个出口,那可能是后来打开的。旧时小孩儿存钱用的“扑满”,也叫闷葫芦罐,上方只有一道缝,可以将钱放人,却无法将钱拿出来,用钱时只有将罐摔碎,用闷葫芦罐给胡同起名是形容胡同里边的空间较大,出口却很狭窄。后来闷葫芦罐改名为蒙福禄馆。类似的例子很多,笔杆胡同的得名是由于胡同很直。曲尺胡同则是形容胡同像曲尺的形状。就拿北长街来说吧,这条街位于西城区东部。北起文津街,南至西华门大街,全长810余米,车行道宽10米。此街地处皇城之内,因在西华门外之北,因此得名。明清两侧多为内务府所掌会计司、掌仪司、营造司等官署驻地。东侧有福佑寺,康熙帝曾避痘于此。1949年后为班禅驻京办事处,第一六一中学、北长街小学在内。像这种一两公里长的胡同街巷北京还有很多。大秤钩胡同、拐棒胡同、牛角胡同、月牙胡同、藕芽胡同、弓背胡同的得名是由于这些胡同都是弯曲的。八道湾是因为胡同曲里拐弯,并非有八个拐弯;一尺大街是指街巷很短,并非只有一尺。其他如两条街呈“丁”字形相交的丁字街;胡同环绕三面,两个出口在同一方向,像椅子的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圈胡同;像一个“口”字,可以绕回到原处的四环胡同;长方形的抽屉胡同、盒子胡同。基本上细长,一端比较宽敞的烟袋胡同、耳挖勺胡同、油勺胡同等,甚至有形象的骆驼湾儿胡同、铁辘轳把胡同。 北京作为古都,城市标志性建筑与设施非常多,形态、风格各不相同,很多胡同因此而得名。大栅栏闻名全国,知名度极高,其实原名廊房四条,清初在街口安装上了栅栏,因为栅栏甚大而得名。北京人叫“大栅栏”叫成“大栅(“石”的发音)栏(读“烂”加儿化音)”,并不按普通话的标准音读。 西单北边有个名叫甘石桥的地方,原来叫做干石桥,明代这里有条河,后来干涸了,只留下一座石桥横跨河道上,所以得名干石桥。西四南边有个砖塔胡同,它的东口南侧有一座砖塔,塔有九层,八个角,密檐、实心,成为这条胡同的标志。东黄城根南街在东城区中部偏西。北起五四大街,南至东安门大街,长1014米,车行道宽12米。与东黄城根北街一起,明清为皇城东墙所在,墙外称火道半边街,因东侧为民居,西侧为皇城墙,中间为防火隙地,因此得名。清代称东安门外北夹道,北段东侧先后有大公主府、理藩部。民国年间,皇城墙拆除,街面展宽,以谐音更名黄城根,中法大学、蒙藏院设于旧理藩院地。1949年后辟建五四大街,将街分为南北两段,始有今名。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北京市委员会、《团结报》社等均在此街。现在,随着皇城根遗址公园的落成,旧貌已荡然无存。只见绵延数里的绿化带中,曲径在花丛中穿行,雕塑散落期间,加上潺潺流水,亭亭秀石,虽在闹市,却别有一番清雅之气。 北京虽然是都市,但寺庙多、道观多、宗祠多、庵堂多、会馆多,在地名上也有充分体现。天坛东北方的法华寺,阜成门的白塔寺,牛街东边的法源寺,西便门外的白云观,都成为所在地区街道的名称,还有黄寺大街、夕照寺街、法华寺街、圆恩寺大街、报国寺前街、天宁寺东里、大佛寺街、辛寺胡同、护国寺街等都很有名。至于东城区北新桥以北的雍和宫大街是以雍和宫命名的,雍和宫先是清雍正帝登基前的府邸,后为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的喇嘛庙。老北京城里这类建筑非常多,有些至今尚存,有些早已毁坏无存。夕照寺位于崇文区夕照寺中街。存大殿两座,前殿3间,后殿为大悲殿。大悲殿西壁有《古松图》,是画家陈寿山于乾隆四十年(1775)所画;东壁为王安昆手书行草梁朝沈约的《高松赋》并跋。书画双壁,是夕照寺的文物珍宝。《古松图》和《高松赋》存北京文物研究所。寺为崇文区重点保护文物。 东便门附近原有一座白衣庵,但庵是什么样,我没有印象了。但那一带每逢三月三的蟠桃宫庙会,我却赶上了一两回,依稀还有些记忆,细情却说不出来,只记得杂技搭棚,小吃遍地,捏面人的、卖鸽子的、抖空竹的、看风筝的,热闹非凡,人们摩肩接踵,拥来涌去,很少有人空手而归,尤其是孩子们。 北京作为数代古都,期间又经历了元朝蒙古族的统治、明代汉族当政、清宫满族号令天下,加上四海来仪,五洲宾客,各民族文化碰撞交流,融会贯通,在地名上的反映也很鲜明。牛街是回族聚居之地,老北京人没有不知道的;而带旗字的地方,如厢红旗、西三旗等等,则必定与蒙古族或满族有关。 北京的胡同多,文化积淀也厚,对此,外国人很感兴趣,近年来兴起的“胡同游”已经成为北京旅游的特色项目,招徕了不少五大洲的游客。相信到2008年,“胡同游”会越来越火,成为人文奥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