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文化·教育-漫步北京专题-漫步北京
漫步北京


 

第一章辽阔高远看天坛
 
 
  来源:      日期:2003-09-02 11:31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天”是最了不得的。独霸天下的皇帝号称“天子”,万里江山号称“天下”,美好姻缘称为“天作之合”,人过五十叫做“知天命”,就连遇到大喜大悲大怒大惊大冤大屈时,也会喊一声“老天爷”!“天地君亲师”,天是排在第一位的,至高无上。
人们对“天”敬畏有加,就需要恭敬,就需要祭拜,就有了天坛。虽说北京城里天、地、日、月、社稷、先农等各坛齐备,但规模最大、形象最美、在诸多祭庙中目前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只有天坛。
天坛是圜丘坛、祈谷坛的合称,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祈祷丰年)和祈雨的场所。天坛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天地坛;明嘉靖九年(1530)在北郊另建祭地的地坛(亦称方泽坛)后,天坛专用于祭天,改称现在的名字;1918年辟为公园;1949年后,多次进行修葺和绿化,天坛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 天坛位于北京南城。出崇文门南行,过磁器口、红桥,便可见天坛那独具风采的坛墙。坛墙往西到天桥南大街折向南到永定门内大街转向东侧,到与天坛东路交汇处望北拐再到红桥,组成天坛“回”字形的包围结构。说是“回”字形,是因为天坛有两重围墙,外围墙北面为半圆形,南面为方形,表示“天圆地方”,这种北圆南方的围墙称天地墙。明代,天坛内外两重围墙全部用土坯制成,时称天坛土城。墙是一座殿脊走廊式的土城。清乾隆十二年(1747),土城改为砖坛墙。下部包砌三层城砖,中部到顶部包砌两层城砖。外坛墙改为两面探出殿式,房檐为平房式。现外坛墙周长6553米,南北墙距1657米,东西墙距1703米,墙内总面积约273万平方米。外坛墙的东南北三面原无门,只在西面有两座大门,北侧为祈谷坛门,南侧为圜丘坛门;1949年后增辟东门和北门,南门为拆除外坛南墙后暴露出来的内坛南门。内坛墙周长4152米,高3.53米,南北墙距1283米,东西墙距1025米,墙内总面积约130万平方米,东西墙之间连接一道横贯东西的隔墙,将内坛墙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的东南西3面辟泰元门、昭亨门和广利门,北面为成贞门,位于隔墙中段呈半圆向北凸出部位的正中,其西还有3间方形大门。这部分内主要有圜丘坛、皇穹宇、回音壁、三音石等建筑景点。三面辟东天门、西天门和北天门。这部分内主要有祈谷坛、祈年殿、长廊等建筑景点。此外,在内、外坛墙之间,还有丹陛桥、斋宫、神乐署、九龙柏等建造景点。
如今的天坛以北门为正门,它的对面便是有名的金鱼池,也就是老北京的龙须沟,提金鱼池还不如提龙须沟有名,因为老舍先生的一出话剧,使龙须沟闻名海内外。其实,北京的游人大都走东门和西门。东门正对体育馆路,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国家体育训练中心、体育报社、北京棋院等都集中于此,体育特色商店更是星罗棋布,俨然是京城的体育中心。西门外则是最能代表老北京地域文化的天桥,以动植物为主要展览资源的自然博物馆、以演出芭蕾舞为主的天桥剧场、以神经外科著名的天坛医院都分布在天坛西侧。南边相对要安静一些,以先农坛最为引人瞩目,北京市体育局就在这里办公,先农坛体育场也是常常能勾起老北京人那一缕情思的地方。
原先,天坛坛墙的大部分是看不到的,基本都淹没在民居和做小买卖的商肆之中。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申奥成功以后,政府下决心要恢复天坛原貌,重现古坛雄姿,最难的就是清理坛墙外的杂乱建筑。但事在人为,一旦人文奥运的理念深入人心,便上下一心,排除了万难。如今,灰色的坛墙修旧如旧,把个古老的祭坛衬托得那么高远、那么雅致。
圜丘坛, 亦称圜丘、圜丘台、祭天台、拜天台,是天坛内的主要建筑和皇帝祭天的场所。位于内坛墙内南半部中央,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仿南京圜丘台的规格,为蓝色琉璃砖台;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时,将坛面、栏板、栏柱换成北京房山特产的艾叶青石。这种石石质润滑、细腻、硬而耐久。坛为圆形,高5.33米,共3层,每层四面出阶各9级。上层坛面直径为30米,中层50米,下层70米。上层坛面中央是一块圆形中心石板,称太极石,或中心石、天心石。环绕太极石墁嵌9块扇面形石板为第一层第一重,第二重则在此数上递增9块墁嵌石板18块,至第九重墁嵌81块,第一层坛面共墁石板405块。中层坛面从90块石板起为第二层第一重,至第九重162块止共墁石板1134块。下层坛面的第九重是243块。坛面周围由石栏环绕,石栏上嵌雕刻花纹的石板,上层为72块,中层为108块,下层为180块,三层坛面的栏板总数为360块。圜丘坛的设计和建造,既符合几何原理,又合乎古代“天数”,坛面、台阶、栏板等所用石板、石块数均为9和9的倍数;古代称奇数为阳数,亦称天数,代表天,9是最大“天数”;圜丘坛专用祭天,故只用“天数”,不掺杂“地数”。“亿兆景从”是圜丘坛上的科学古迹。人站在上层支面太极石上轻声呼唤一声,便会听到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回声,因为太极石位于天坛南部的中心,声波被四外建筑物阻挡后回传。圜丘坛外围有两重蓝色琉璃瓦矮墙,称随墙,随墙四面各有四柱三门白石棂星门一座。内随为圆形,外随为方形。墙内圜丘坛东面,有神厨、神库、三库、宰牲亭等,用以存放祭器、乐器和备制祭品。圜丘坛东南面有一座用绿色琉璃砖砌的燔炉,是祭祀时烧松柏木和送燎时烧祝板(祭文)、祝帛(蓝色绸幅)之处。旁边有瘗坎一座用以埋牛尾、牛毛等。坛周还有铁燎炉12个,位于燔炉前一排8座、坛东西面随墙门内左右各列1座。是祭祀时焚烧松柏枝、松花、松塔的器具。望灯台位于坛西南面,台上竖长杆称望灯杆,高悬大灯笼称望灯,因祭天都在黎明前举行,此灯用以照明。
皇穹宇位于圜丘坛北面,是收藏神牌之处。明嘉靖九年(1530)建,初名泰神殿,后改现名。原是一座重檐圆顶殿堂,清乾隆八年(1743)改建成单檐圆形亭子式殿堂。殿高19.2米,径15.6米,单檐蓝琉璃筒瓦,攒尖顶,鎏金宝顶,汉白玉石台基,周围有石护栏,东西南三面各有台阶14级。殿内天花为贴金龙凤,8根金柱上贴金缠枝莲,殿正中置汉白玉雕花石座,座上龛内供“皇天上帝”神牌,牌上刻金色满汉文字,其左右前方各有:4个方石台,置清代8个祖先神牌。殿两侧各有配殿5间,内供清代各帝王及各配神木牌。
天坛最奇的是回音壁,亦称传声墙。为皇穹宇外的圆形围墙。墙外和墙顶覆琉璃瓦,墙高3。72米,周长193.2米,内径61.5米,墙内壁为磨砖对缝砌成,弧度十分规则,表面极其光滑。若两个人分别在东西配殿后面北而立,一人挨墙说话,一人贴耳于墙细听,无论说话者声音如何小,对方都可清晰地听到。漫步于此,人们总是稚气大发,争先对墙而试,屡试不爽后欢呼雀跃,几如孩童。
三音石是天坛内的又一奇观,为皇穹宇前石陛下甬道的第三块石板,会产生“人间私语天闻若雷”的回音现象。若人站在此石板上,敞开殿门,将全殿门窗紧闭,并使殿门到殿内正北神龛之间没有任何障碍物,然后面对殿门说话,就可听到两、三声回音,声音非常洪亮,站在殿外任何方向都可听到。游人常在这里放声高呼,然后细心聆听,去体验先祖建筑的大智慧。
祈谷坛位于内坛墙内北半部中央,为三层圆形石台,与圜丘坛形状一样,台面墁嵌金陵紫金山官窑厂产清水澄浆方砖,称金砖,坛上座祈年殿。坛面上层直径68.2米,高1.82米,中层直径79.6米,高L 83米,下层直径90.8米,高l。9l米,三层总高5.56米。三层坛各出8阶,每阶9级,南北两面各3出,东西两面各1出。三层坛面周围均有石护栏,各层栏板数均为108块,共324块。护栏以下是须弥座式坛座,护栏的望柱下都有排水嘴。坛四周围方形谴墙,周长197丈7尺2寸,四面各有一座随门。南谴门内北面有一座5间大宫门,上覆蓝色琉璃瓦,下承汉白玉石崇基,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建,曾先后命名为大祀门、大享门、祈年门。门外东南面有一座绿色琉璃砖燔炉、一座瘗坎和八座铁燎炉。·
祈年殿是天坛最壮观的建筑物,也是天坛的标志性建筑物,甚至可以说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物,位于祈谷坛中央,为皇帝祈祷丰年和祈雨的场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建,改称大享殿,三层檐覆三色琉璃瓦,从上至下依次为蓝、黄、绿,分别代表吴天、皇帝和庶民;清乾隆十七年(1752)再次整修,三层檐全用蓝琉璃瓦覆盖;光绪十五年八月二十四(1889年9月18日)焚毁于雷火。次年开始重修,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完工;1970年10月又重修,至1971年9月完工。殿为蓝琉璃瓦圆攒尖顶的三重檐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上层檐下悬挂“祈年殿”飞龙华带匾,三重殿檐逐层向上收缩,殿顶莲花座上为巨大鎏金宝顶。殿内部为层层相叠而环接的穹顶式,类似砖砌券殿,但未用砖石柁檩,而用枋柁桷榱互相环接,下承短梁楹柱环转支架;其中内外楹柱各12根,藻井楹柱4根,共28根楠木柱。藻井楹柱支撑着殿顶中央处的九龙藻井,称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殿内石板地面中心墁嵌圆形大理石,上有天然龙凤纹,俗称龙凤石,与殿顶中央的龙纹藻井及殿内壁的“龙凤和玺”彩画交相辉映。殿内北部圆形石台上的雕龙宝座和东西两则石台上的宝座,分别置皇天神牌和皇帝祖先神牌,宝座后都有木质浮雕屏风。祈年殿前有东西配殿各9间,面阔数米,进深8.5米,座于高1.5米的砖石台基上,是存放配祀神牌位之处。明代时此配殿后还建有9间配殿,称双重配殿,共27间,存配祀诸多神牌;清乾隆十五年(1750)拆除重殿,只留他的祖先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祯五个神牌位放在祈年殿配祀。1990年7月,祈年殿东配殿新设祭天乐舞馆,用207个乐手塑像再现清代皇室祭天乐舞的场面,同时播放由天坛保存的中和韵乐乐器演秦的“祭天大乐”录音。音乐古雅,大气磅礴,确是黄钟大吕,动人心魄。
皇乾殿亦称祈谷坛寝宫,位于祈年殿北面,为存放皇天上帝神牌之处。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天库,原为6间黄琉璃瓦顶;嘉靖二十四年(1545)重建,改为5间,命名皇乾殿;清乾隆时又改覆蓝瓦。现为5间,座于汉白玉石栏围护的台基上。
长廊俗称72连房,位于祈年殿东面,共72间,为曲尺形连檐通脊式一面暖房,北面砌砖,南面辟大窗门。祭馔牲俎要经过有屋顶的长廊送至祈年殿,长廊西端至祈年殿一段没有屋顶,祭祀时要搭棚帐,因此这段路面有搭帐棚时用的柱穴。长廊东端有宰牲亭,长廊中部北面有神库5间,神库西面为神厨。神库门前有井,称甘泉井,水味清甜,祭天的供馔和糕点全用此水调制。七星石位于祈年殿东南、长廊正南面广场的草地上,仿北斗七星排列,共8块顽石,石面刻云纹图案,建于明嘉靖年间。
丹陛桥亦称海墁大道、神道,为一条砖石台甬道。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位于连接天坛内两组主要建筑的南北中轴线上,其北端接祈年殿,南端为圜丘坛。在丹陛桥下面东、西天门相对处,有一条曲尺形、拱券顶隧道,称走牲路,是祭祀用的牲畜从位于天坛内西部的牺牲所赶往东部的宰牲亭的通道。通道门在西面,称进牲门,亦称鬼门关。
斋宫则位于西天门内西侧,主体建筑为正殿和寝宫,正殿为皇帝祭祀前斋戒处,寝宫为斋宿时的住处。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嘉靖九年(1530)、清雍正三年(1725)、乾隆七年(1742).、嘉庆二十四年(1819)都曾重修;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后,在此设联军总司令部。宫坐西朝东,呈正方形,总面积4万平方米。有两重宫墙,外墙称砖城,周长198丈2尺2寸营造尺,内墙称紫墙,周长123丈9尺9寸营造尺。紫墙外环绕167间加廊,回廊中画1300多幅彩画,回廊为守卫宫墙的士兵用;回廊外面有深沟环绕。围墙正东有宫门二道,左右各有一座角门,角门前面各有一座汉白玉石桥。斋宫有正殿5间,汉白玉石基石柱,重檐垂脊,殿顶呈拱券形,不露栋梁榱桷痕迹,故称无梁殿。殿前左右各置配殿3间;丹墀之上,左右各有一座白石亭,左为斋戒铜人亭,右为时辰亭;斋宫东北角有钟楼,内悬明永乐年间铸大铜钟,乾隆年间建。寝宫位于正殿后面,为5间,上覆蓝色琉璃瓦。此外,斋宫内还有熏沐殿、茶果局、膳房、什物房等辅助建筑,所有房屋都是5间一套,南北、左右对称的。
神乐署位于广利门外西北,是管理祭天时演奏古乐的机关。明永乐十八年(1420)创建。原称神乐观,清乾 隆时,先后改称神乐所、神乐署。围墙呈长方形,大门坐西朝东,门内有大殿5间,明代称太和殿,清康熙改称凝禧殿,覆绿色琉璃瓦,承汉白玉石殿基。殿后有显佑殿7间;此外,署内还有奉祀堂、掌乐房、协律堂、教师房、伶佗堂、昭佾所和存放乐生冠服的库房。这些地方一般游人是不去的。
天坛占地辽阔,建筑奇特,雄浑壮丽,气魄非凡,它的园林植物也堪称一绝。为了充分体现天年永寿和皇命万载的理念,坛内遍植松柏万余株,其中树龄在300~600年以上的约有2600多株。相传于1420年所植的九龙柏,高10米,胸径1.2米,树干表面凹凸花纹似群龙绕柱。人们都说北京四季有四景:春游颐和园,赏玉兰雅韵;夏游北海,赏碧荷粉莲;秋游香山,赏红叶似火;冬游天坛,赏长青松柏,尤其是踏雪行进在古柏苍松之间,那份静谧、那份古朴、那份出俗,说是说不出来的!
天坛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代表。
文化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示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和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使东方神韵与现代奥运完美结合,为奥林匹克精神输入新的内涵,是人文奥运的深刻主题。
2003年8月3日晚,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揭幕仪式在天坛举行。由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策划执导的这个具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盛典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古朴与现代相结合的舞台选择在天坛,意义实在深远。森森绿柏、郁郁青松拥抱的汉白玉石阶,迎来了即将揭开面纱的奥运会徽……
这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夜晚,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夜晚。北京再次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全城洋溢着一片喜气。月上柳稍,十里长街华灯初放,火树银花中,一辆精心改制装饰得美仑美奂的汽车缓缓地驶离中华世纪坛,载着一个神秘的精致盒子驶上长安大道。盒子里是世界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
会徽什么样?此刻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包括车上做现场主持的CCTV的国家级“名嘴”朱军和周涛。这对“国宝”级的主持人,男的英俊潇洒,女的端庄秀丽,此刻,他们一面引导观众浏览京城不夜天的秀色,一面充分运用语言技巧,把观众的胃口调的足足的。人们带着一个急切要知道的“谜”,随他们一路前行,驶向中国独一无二、气势恢弘的世界文化遗产 —— 天坛。在那里,奥运会会徽将揭开神秘面纱,公开亮相。
车队缓缓驶入天坛的林荫道,参天的松柏在柔和的灯光中显得更加高大繁茂,园林里庄严肃穆,就连主持人那滔滔不绝的解说也戛然而止,文化的魅力就在这里,无须多言,此时此刻,那个浓郁的氛围已经把这个尚未亮相的会徽的中国内涵充分衬托出来了。
丹陛桥上走来了众多明星,他们的个人魅力在古老的天坛里似乎变了一种味道,更具有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功夫皇帝”成龙和“乒乓皇后”邓亚萍护送着会徽慢步走向祈年殿。一个以中国功夫在银幕上叱诧风云征服世界影迷的明星和一个以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在世界乒坛上屡夺金牌为国争光的健将真的是一个完美而又奇妙的组合,在古老的天坛里,这个组合把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竞技、甚至把阴与阳的协调表现得淋漓尽致。
祈年殿那高大的影子融合在蓝色的天幕里浑然一体,吸引住所有人的眼球,抓住了所有人的心灵。张艺谋说:“把晚会定在天坛祈年殿含有传统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结合的想法。我们也考虑舍弃传统“中心舞台”的一般构思,把祈年殿原先3排的圆形护栏再接出3排,形成5个跑道,也代表五环。我们所有的节目都将在这个五环跑道上以运动的方式完成。晚会设置了“奥林匹克星光大道”,邀请了成龙、邓亚萍、巩俐等文体明星。但晚会不是为了突出几个大腕,不是艺术家个人的才华表演,而是以全民参与的方式表达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传统的结合。张艺谋说:“全民参与这个形式是别的国家没有的,所以我相信这是我看到的所有会徽发布表演里独一无二的。”
是的,比起电影导演的随心所欲,这个晚会更强调“功能性”。为功能服务第一,第二才是艺术创作。以往的晚会就是唱歌、跳舞,跟“奥林匹克”关系不大,如果节目不动换个其他主题也是一场晚会。而这次就是为阐述奥林匹克精神所做的晚会,这点是别人没有过的。
但是,尽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在天坛举办活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使天坛的古建筑得到妥善保护,组织方想尽了办法:庆典仪式所需的各种线缆均以“明线”方式布置;在通往祈年殿的台阶上,铺上了灰色的地毯;在现场搭起的用于支架灯光、音响的钢架结构与地面的接触点,也被木板支垫起来,以使地砖不受破坏。组织工作的科学严谨,高效有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奥运理念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使天坛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广阔舞台;浓厚的文化氛围,祥和安宁的文化环境,深刻地阐述了天人合一的古朴思想。
盛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先声夺人,天坛的这一幕为2008年奥运会的重大活动举行了一个成功的奠基礼!
来吧,到天坛走走,享受都市里的那一份沉静,享受文化中的那一份悠远,或者,什么都不去想,只是漫步在松与柏的浓荫中、花与草的摇曳中、天与人的无言的对话中,走向2008……
(撰稿: 徐 刚)

 
编辑: 田云鹏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