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要闻  论坛成果  重要讲话  本网专稿  人物专访  评论反应  图片新闻  论坛花絮  两岸文教交流  湖湘文化  湘台往来
  首页 - 要闻
字号:
两岸各界探讨文教交流合作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

  时间: 2009-07-12 12:2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长沙7月11日电(记者 王建华 张勇 明星)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11日在长沙开幕。海峡两岸各界共500多人出席论坛,研究探讨全面推进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本届论坛主题为“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这是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自2006年开始举办以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

  中国国民党国政基金会特邀嘉宾张誉腾说:“两岸的文化教育交流,最终目的是要为两岸和平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更坚实的基础。”

  两岸代表围绕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等三项议题同时展开了前瞻性的研讨,并举行了一场台湾和大陆中部六省代表参加的两岸经贸合作座谈会。

  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被视为两岸关系未来前途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能否稳定持续,并不断取得更大的实质性突破。

  大陆知名台湾问题专家杨毅周说,去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并步入和平发展轨道,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发展,即在经济领域合作不断深化的同时,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应相应发展,而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正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陈春霖说,当前两岸关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相对于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两岸间的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尚显滞后,两岸同胞之间仍然有许多隔阂和误解有待消除。

  在11日上午举行的论坛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贾庆林在演讲中表示,两岸关系发展需要来自文教交流的动力,更需要强有力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支撑。开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要作用。
  贾庆林在演讲中提出了五点意见:维护两岸共同的中华文化传承,加强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蓬勃活力;协商签订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建立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机制。

  吴伯雄在演讲中表示,经贸与文化是连接两岸的两座桥梁,缺一不可。要共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创建两岸文化产业合作的平台;要加强教育交流,开放大陆学生到台湾求学,承认大陆学历,同时鼓励两岸学校与学生之间展开研究与教学合作,推动交换学生计划;要推动媒体合作,为两岸同胞搭起资讯沟通的桥梁。

  文化部、教育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11日下午在专题研讨会上,还公布了多项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政策措施。

  大陆文化主管部门正在制定并将适时出台惠及台湾演艺界的政策,如鼓励台湾业者在大陆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支持台湾演艺经纪公司在大陆设立分支机构等。

  教育部决定,参加台湾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验,且考试成绩达到台湾一流大学录取标准(顶标级)的台湾考生,可直接向大陆高校申请就读,经学校面试达到录取标准即可入学。鼓励、支持两岸高校通过校际交流合作,实施互换学生计划,并相互承认学分。

  广电总局将允许台湾有线电视网络服务公司,在福建省提供有线电视设备和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大陆主管部门正在着手制定并将适时出台惠及台湾电影业的政策,鼓励台湾业者经批准在大陆参与合拍影片,建设、改造电影院,发行大陆影片等。

  新闻出版总署将把北京、上海、福建、江苏、浙江作为两岸出版交流试验区,支持两岸业者以版权贸易形式合作出版科学技术类期刊。台湾业者参加大陆书业活动相关费用与大陆业者一致。鼓励台湾企业到大陆相关新闻出版行业的产业园区或基地投资落户,享受园区或基地优惠政策。对在大陆台资企业开发并入围国家重点网络出版工程的精品项目,在表彰、奖励、宣传、资助等方面与大陆企业同等对待。

  两岸新闻界代表还特别研讨了两岸新闻交流问题。代表大陆新闻界发表演讲的新华社副社长周锡生表示,两岸新闻界应以更加开放的态度,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深化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在两岸即将全面实现直接双向“三通”——通邮、通航、通商的同时,尽快实现双向直接的“信息通”,以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周锡生提出进一步推动两岸新闻交流与合作的五点建议:尽快实现两岸媒体常驻;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创新合作形式,拓宽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合作设立“两岸新闻报道奖”。

  台湾联合晚报社社长项国宁代表台湾新闻界发言时对此表示完全赞同。他说,两岸应开放媒体常驻,互设办事处,促进新闻采访正常化;对媒体驻点家数及人数放开限制,促进新闻资讯的流通;开放广告的刊登,促进商业资讯的流通;健全网络交流的机制与环境;思考特殊性质媒体合作经营的可能性。

 
编辑: 肖燕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