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11日在长沙开幕,台湾媒体对此颇为关注。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文章说,和过去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极不相同的是,文化主题的探讨让这届论坛充满诗与文学语言。昨天专题报告上,王邦雄、于丹、余秋雨等两岸文化界人士,各以茶道、交流及神来一笔的“回眸眼神”,为聚会增添风采。
文章说,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宛如一抹清新,为素有“火炉”之称的长沙点缀一丝凉意。精通佛学的淡大中文系教授王邦雄说,在台湾乡土,禅七风行,佛门俨然时代主流,实则佛门本在舍离,而不在担当;七不是打坐七天,而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禅不是禅定,而是茶中有道。
文章指出,道在乌龙普洱间,也道出这场两岸文学对话。“把茶道找回来,就在两岸之间”。王邦雄说,台湾人爱喝普洱茶,大陆人爱喝台湾乌龙茶,两岸的互动道在乌龙、普洱间,是两岸交流中最善意的互动。
“这种相互赏识,正是文化认同的基础。文化传统在哪里?就在道里,茶道、花道。”你看到我的优点,我也看到你的优点,由乌龙而普洱,忘掉我是一条龙,而与人间尘土同在同行,由此文化认同,到两岸一家。
“从文本传承,到精神传承”,在余秋雨眼中,文本递嬗,繁简演革,经典隐显,方言吐纳,无非雅俗循环;重要的在精神传承,仁义、操守、戒谤、知耻。从屈原、司马迁、魏晋名士到唐宋巨匠,君子风范即千年一贯。
文章说,谈及和台湾学者曾永义二十五年前的相识,中国戏剧文化还是扮演了这场交会的媒人。“这种交流不要帐号,不用报销,在最短暂时间内,把五千年的积累化作一个眼神,就完成一次回眸。”
忆及山中巧遇余光中点滴,余秋雨难忘他的那句话,“五十年的政治割不断五千年的文化”。
“国学超女”于丹,以中国人的生命坐标细说她的领悟。“儒家给了我们土地,让我们能站在这个地上行走,但如果没有天空的话,我们就无法思考,不能飞行。道家给了我们天空。”
台湾《联合晚报》也发表文章指出,两岸论坛具有重要且无可替代的特色。一是两岸的高层互动,它已经架构了两岸领导人层级的会面平台;二是探讨议题的弹性与开放;三是建立最可能汇合双边各政党人士共商两岸议题的沟通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