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时间:2009-07-11 17:39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7月11日长沙消息 在11日举行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分论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湖南省作协主席、岳麓书社首席编辑唐浩明发表演讲,以下为唐浩明演讲稿:

  二十多年来,我在整理编辑近代湖南乡邦文献的工作中,有幸接触到许多珍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由此走进湖湘文化的深处,偶尔似乎有一种已经听到其心脏律动之声的感觉。掩卷默思,常为历史感动得心在颤抖,血在奔涌。我时时看到近代湖湘苍穹上横空出世般地写着两个大字——血性!从曾国藩、左宗棠组建湘军,在一片狂潮中奋起捍卫名教道统,直至后来收复新疆镇守南国;到黄兴、蔡锷率先高举义旗推翻帝制,保卫共和;到蔡和森、毛泽东秘密成立新民学会,后又公开拉起队伍走上井冈山,发誓改造中国与世界;到抗战期间,湖南境内五次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以180万血肉之躯与20万伤亡的代价,抗击外侮,谱写一曲长存史册的浩然正气之歌。湖湘大地上这一次又一次壮举,将“血性”这两个大字,书写得既惊心动魄,又光照寰宇。

  众所周知,湖湘文化深受屈原、贾谊精神之滋养与濂溪程朱学问之化育,故而乾隆帝称之为“道南正脉”,意即中华道统在南方的正脉。显然,湖湘文化中的这个“血性”,既带有强烈的湖湘地域特色,又是中华文化的一脉传承。《易经》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威武不能屈”、“舍生取义”等等,无疑是这种湖湘气质的精神源头和力量源泉。

  我们中华文化当之无愧地是人类最优秀的文化之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生存繁衍发展过程中的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儒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主体。中华文化以效法天道为其最高原则,以敦睦血亲为其切近起点,以健全人格为其坚固基础,以构建群体和谐为其根本目标。由此而衍生出公正、至诚、仁爱、孝悌、中庸、忠恕、刚明、俭约、信义等价值理念。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万事万物,即《礼记》所说的“天下为公”;将至诚之念视为宇宙之原动力,即《中庸》所说的“不诚无物”;具仁爱之情关怀别人,即《中庸》所说的“成己成物”;以孝悌之行敬奉父祖友爱兄弟,进而善待天地万物,即《西铭》所说的“民胞吾与”;以中庸之道去处理世间繁琐,即《论语》所说的“过犹不及”;以忠恕之襟待人待事,即韩愈所说的“严己宽人”;以刚明之志对待困难晦暗,即曾国藩所说的“贞干睿智”;以俭约之方持身持家,即诸葛亮所说的“宁静淡泊”;以信义之守立身行事,即《左传》所说的“信以行义”等等。所有这些,构筑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且因此以其鲜明的特征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
化。在这种价值观念的指导下,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顶天立地的民族脊梁,创造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史,为人类世界的文化作出不朽的宝贵贡献。中华文化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历经千折百难而依然劫后复兴,在四大古文明中惟一存活至今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实赖我们民族的贤哲与众生代代传承的结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有千千万万的张横渠怀着这种崇高使命感,中华文化的精粹才能薪火相传,虽百世而不衰。

  记得十六年前,我应台北故宫博物院之邀,以大陆学者作家身份出席该院举办的曾国藩逝世双甲子纪念活动。举办方安排四场演讲,分别由台湾“中研院”余英时院士、张玉法院士、吕实强所长和我主讲,每人演讲一百分钟。我因为是客人,受优待安排在第一场。演讲会由故宫院长、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秦孝仪先生主持,听众达五百人之多。台湾政界元老名流如陈立夫、李元簇、李焕、孔德成等人都来到现场。那还是两岸恢复往来的初期,台湾民众大多对大陆不太了解。大家怀着好奇的心情听取我的题为《曾国藩的生平与事功》的演讲。演讲结束后,听众纷纷向我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表现出既兴奋又颇感意外的激动心情。他们兴奋,是因为从大陆学者的口中听到让他们感到亲切的理念与表达方式。他们感到意外,是因为分离四十多年后居然还可以感受到这份来自大陆的亲切。

  我告诉台湾的同胞们,这原因便是因为我们同是炎黄子孙,我们是同一个文化所哺育出来的。这个文化便是我们共同引以为荣的伟大的中华文化。听众从我的演讲中看到中华文化在大陆的传承,我则从这个活动中目睹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会后,时已九十四岁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亲笔题赠我一段孟子语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在我拜访他的时候,精神矍铄的老先生娓娓谈起中华文化“大而能容,刚而不屈,中而无偏,正而远邪”的博大精深内涵。他说,因为中华文化符合人类共生共存共进化的原理,故而这个文化不仅可导中国于先进,而且可拯救世界。


  在陈立夫先生和广大台湾民众身上,我看到两岸发展的前景和未来,对两岸的和平统一充满无限信心。我们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这种骨肉亲情岂是外在的力量所能割裂的?文化需要传承,文化更需要创新。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积历史之经验,可知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于吸纳外来文化,在吸纳的同时与本民族的文化相融合,从而化生为我们自己的文化。中国古代几次大的民族融合以及印度的佛教转化为本土的禅宗等,都是证明。尤其是“五四”以来,迅速传入中国的民主与科学,更是中华文化创新的一次重大飞跃。以感悟的归纳的思维方式为主要特点、以人为本的中华文化,的确非常需要吸纳以逻辑的演绎的思维方式为主要特点、以物为重的西方文化的许多优长,民主与科学的引进,使得中华文化更为完美,更具活力。当前,两岸炎黄子孙正面临着中华民族腾飞的绝好时机,在中华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两岸中国人,极需要以创新的文化理念为指导,携手合作,共创未来的美好愿景。我们期待着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的观念突破文化创新!

编辑:董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