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彬:论华语文化的复兴路线

时间:2009-07-12 10:15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7月12日长沙消息 在11日举行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分论坛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魏文彬发表演讲,以下为魏文彬演讲稿。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华语文化曾经长时间照亮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星空。但是,当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工业文明兴起之后,华语文化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面临着日渐式微和失语的尴尬境地。

 

  今天,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全球各地的华人,特别是海峡两岸的同胞,能否凝聚在一起,共同谱写华语文化的新篇章,共同描绘华语文化的复兴图景,再创华语文化的盛世辉煌呢?

 

  要论证这个宏大的命题,我想从一条河流谈起。离我们今天这个会场约80公里的地方,有一条叫汨罗江的河流,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称它是蓝墨水的上游。说它是蓝墨水的上游,是因为它的上面屹立着一位两千三百年前的伟大爱国主义者——屈原。这句话,令人深思,令人激动,而且,越深思越激动,也越自豪。我知道,光中先生说它是蓝墨水的上游,指向的不仅仅是诗歌的上游,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上游。上游的源头,喷涌而出的是中华民族浪漫而坚定的文化性格,生生不息的爱国情操和人本情怀……

 

  一位网友在百度网站里发了这样一个帖子,他问: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那蓝墨水的下游在哪里呢?我认为,这位网友问的应该是文化的上下游关系,讲的是新世纪中国人的文化使命。问得好,问得振聋发聩,我为他的屈子情怀感到骄傲。

 

  其实,今天我们坐在一起要讨论和探求的就是文化的上下游关系,就是文化产业的兴起,中华文明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要做好,一定要有一份清晰的文化复兴路线图。如果要绘制这个路线图,我认为有两个关键词不能回避。

 

  第一个,国力的强大,除了GDP的强大,还必须要有文化软实力的强大。物质产品养血养肉养身,文化产品养情养知养志。一个文化消费上依靠舶来品的民族,注定是一个缺乏凝聚力的民族,一个精神上缺铁缺钙、站立不稳的民族。这次爆发于美国的全球经济危机也给出了一个看问题的新角度:随着经济泡沫的破灭,挤干水分后的美国经济露出了真面目。现在看来,真正成为美国经济坚实基础的,已经不再是以通用为代表的制造业,而是以好莱坞、迪斯尼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三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也是以好莱坞和百老汇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挽救了美国经济。难怪当年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只要我们还有秀兰邓波儿,我们的日子就会没事”。

 

  第二个关键词是,华语文化产业有没有能力PK英语文化产业?我的判断是:不仅有,而且应该。但是,文化的自信必须换算成文化产业的自信。这种自信,要建立在文化产品能够无障碍地流通的基础之上,能够为全世界所消费。这是华语文化产业必须面临的一次世纪大考,也是华语文化产业必须翻越的一座历史山坳。

 

  当今世界,美国的文化产业产值占其GDP比例高达25%,而中国仅占4%。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当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音像业的出口甚至超过了它的航天工业,成为美国创造利润最多的行业之一。而中国作为全球风头最劲的第二贸易大国,文化产品的贸易量少得可怜,版权贸易中软件和电视节目这一块甚至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翻一下两国的文化家底,美国的文化底子只有两百多年,而中国的文化富矿已经孕育了五千多年。全球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只有不到4亿,而说汉语的人高达14亿。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历史的长短和人口的多寡论成败得失,但我们既然能够做出世界一流的GDP,就一定能做成世界一流的文化软实力。

 

  今天,我们能坐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说明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我想,只要我们聚精会神,只要我们排除杂念,只要我们携手共进,华语文化产业的春天就一定会到来。

 

  记得2000年,我去了一次台湾,主要是考察文化产业和寻求合作,包括拜会琼瑶、平鑫涛夫妇。到台湾前,我的内心是有些谜团的。最大的谜团就是大陆和台湾会不会渐行渐远、越走越散?在台湾,我走了很多地方,到处都透着一种亲近感,其中有两个地方让我特别震撼。一个是花莲的公路,那种地理上的极端,环境上的险峻,气势上的决绝,让我想到了建设者们内心的无比强大,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坚忍不拔。那一刻,我对台湾同胞产生了一种特别的亲近和敬佩。

 

  我的第二个震撼留在了台湾的故宫博物院。在展馆的第三层,我徜徉在中华文化那些不朽的丰碑间,神交历史,对话古人,感念民族之伟大,敬畏历史之深邃,惊叹艺术之精湛。王曦之、米芾这些艺术大师,从历史的深处走来,饱尝蓝墨水的滋养,给一个民族的血脉增添了如此辉煌的精华。我在王曦之的《快雪时晴帖》前流连忘返。这是书圣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被乾隆皇帝称为“天下无双”。我当时就在感慨,曾几何时,大浪淘尽了那么多英雄豪杰和纷扰世事,枪炮兵戎、刀光剑影也都归于了沉寂,惟有文化的魅影在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之后仍然是那么的超凡脱俗,让全球每一个角落的华夏子孙都为之倾倒。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但不管怎样的变故,我们对祖先的崇拜和对文化的认同是改变不了的。

 

  从台湾归来,我总结了几句话:在这个地球上,最大的联系是文化的联系,最大的亲近是文化的亲近,最大缘分也还是文化的缘分。我的这个判断不仅仅来自那次台湾之行,在孕育湖湘文化的潇湘大地,我也可以给大家讲同样的故事。

 

  汨罗江是一条流向洞庭湖的河流,离它不太远,就是我的家乡桃源。桃源县内有一条叫沅江的河流日夜流向洞庭湖,国民党创始人之一的宋教仁先生,在他有限的32年生命里程中,有21年的时光生活在这条河边。近百年来,宋先生的名字一直在告诉后人,对国家的忠诚,对民族的挚爱,对民主的渴望,是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家乡人民在河堤上修了世界上最长的文化诗墙,延绵六华里,墙上镌
刻着先人留下的1267首状物言情、忧国忧民的名家诗篇。其中有一首是孙中山先生悼念宋教仁的: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我想,谁也不会认为沅江边这长长的诗墙只是一道风景而已,它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见证,也是湖湘后人在文化态度上认祖归宗的见证。既然说到了湖南,请允许我更多地阐述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从沧海桑田中演变而来的洞庭湖,伴随着中华文明的成长,接纳了那么多的文化养分。屈原来了,贾谊来了,杜甫来了,刘禹锡来了,魏源来了……这些内心充满理想和忧患的文化大师留给湖南一片特有的文化沃土。湖南因此被植入某种性格基因,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其中当然包括了曾国藩那支著名的湘军。

 

  现在的湖南,又有了一支“湘军”,叫文化湘军,它包括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广播电视这一块,我们湖南卫视多年来在国内电视界,无论是影响力,还是经营收入,都是遥遥领先的,它已经连续十年是全国省级卫视收视率最高的电视频道;《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的成功举办,造就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具盛名的文化现象,并成为国内多所大学文化产业的教学案例。湖南出版集团是全国500强的大型企业之一。湖南的原创动漫作品也居全国第一,产量占据全国三分之一。这几年,湖南的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高于国内其他省份,达到了5%有多。

 

  最近,湖南还有两件大事我要告诉台湾的客人。第一件事情是,国家已经批准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改革试验区。我的理解,它就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特区。第二件事情,在全球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我们湖南今年的经济却实现了“弯道超车”。也就是说,我们行驶在弯道上,别人都降低了车速,但湖南的经济增长速度却逆势上扬,不断加快。

 

  应该说,这与几年前我们省里主要领导提出的“经济强省、教育强省、文化强省”战略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湖南是发展文化产业不可多得的理想洼地。

 

  最近我读到吴伯雄主席在南京大学的一个演讲。他也非常喜欢岳阳楼上那句旷世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认为,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动人的传统。他鼓励两岸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年轻一代,不要背负很多上一代的恩怨,努力为两岸文化价值的整合和创新做出点点滴滴的贡献。我觉得这话讲得很好。

 

  现在,我们需要的其实就是用一次次牵手、一次次合作来启动中华文化产业的按钮。因此,我在这里想特别地提议,能不能在湖南,在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或者在风景优美的张家界,规划一个深度合作又目标远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个园区,除了环境优美,理念先进,目标坚定,两岸的设计者决策人要尽可能多地跳开一些政治的羁绊。这个园区,在产业上不输于好莱坞,在创意上不亚于硅谷;这个园区,足以辐射全国、辐射两岸三地、辐射华人经济圈、辐射全球;这个园区的设计,应该起点高、立意准、格局大;这个园区的建设,肯定不会容易、绝对不能大意;这个园区的出现,将使肩负大任的中国文化产业真正实现漂亮的转身,让全球华人的智慧激情奔涌。让文化的财富照亮华人的星空!

 

  最后我还是要借用余光中先生的话来作一个结尾。我们这里是蓝墨水的上游,请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用这条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蓝墨水河流,去浇灌培育出一片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产业的灿烂之花,献给这个其实并不安宁的世界。

编辑:陈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