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林:合作双赢,共同推进两岸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时间:2009-07-12 09:48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7月12日长沙消息 在11日举行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分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胡惠林发表演讲,以下为胡惠林演讲稿。

  能够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就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共同发展这一主题交流探讨,深感荣幸。
  

  作为一位在上海交通大学从事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与教学的读书人,我曾经两次去台湾访问考察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第一次我作为中华文化联谊会的成员访问台湾,从台北到高雄,无论是莺歌陶瓷,还是黄金博物园区;无论是霹雳国际有限公司,还是在原居民文化博物馆,无论是在陶窑观看在台湾仅存在的传统的砖瓦生产依存,还是在传统造纸作坊自己动手做扇子。台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台湾在发展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尤其是在发展体验式文化创意产业方面非常值得大陆文化产业界借鉴学习。今天来参加这个论坛,我特意把我在黄金博物园区亲自动手淘来的金子带来了,以见证台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带给我的深刻印象。虽然4年过去了,但是这个盛有来自宝岛的黄金的小瓶子却一直放在我的书桌上,每天陪伴着我。不仅如此,我今天穿的这件衣服,也是在台湾买的。自从我穿上这件衣服后,凡是见到的,没有说不合身的。特别是台湾的霹雳国际传媒有限公司黄老先生及其家族对流传于福建沿海的布袋戏的传统中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开发出了以现代动漫为载体,以传统的布袋戏为表现形式和审美形象,以卫星传输为主要营销手段的完整的产业链,给我印象极其深刻。我们中国有多少这样的好东西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中华民族共有的传统价值理念和精神守望,该有多少这样的题材出现在两岸文化产业共同追求的文化形象中啊!倘若我们两岸的文化产业界联起手来共同合作开发,那又该有怎样的市场前景啊!两岸文化以共有的血脉方式贯穿其间,使我们在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界的同行交流探讨的时候,其乐融融,至今不能忘怀!

 

  其实,在我去台湾访问考察之前,台湾和大陆文化产业界的交流早就开始了。台湾的朋友们就已经把这方面的经验带给了大陆。就拿几位突出的台商在上海发展文化产业来说吧:杨惠珊的流璃工坊带来了中华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结合的成功范例;登琨艳在对上海老厂库、老厂房的开发利用中,为上海现实的带来了发展创意产业的新理念和新实践;台湾东森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不仅增强台湾和大陆传媒领域的合作,更把合作的领域扩大到了文化产业专门人才的培养方面。

 

  当然,两次访问台湾,也给我留些了一些遗憾。作为一个读书人,走到哪里都要去逛书店。我在书店看到不少书是由官方机构指导赞助的;典藏杂志社送给我一套“文化创意产业丛书”,也是官方机构指导赞助的。我问他:怎么都是赞助的呢?他回答说:台湾市场很小,印数也很小,除了畅销书,一般的书的价格都比较高。如果没有赞助,这样的书根本就出不了。其实那一套书是很好的,在大陆很有市场,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在大陆才兴起不久,理论和实践都准备不足,很需要这方面的书。当时我就在想,能够获得赞助当然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果两岸出版社发挥各自的优势联合出版,那该多好。虽然,在台北诚品书店旗舰店书架上我看到了我写的书《文化政策学》,不仅如此,我还看到了台湾的一些大学开设的文化产业和文化管理专业的参考书目里,也把这本书列为必读参考书目。这当然令我感到高兴。但是,总觉得还不够。两岸还应该在文化、在文化产业领域里有更大的交流,更广泛的合作,以市场经济的方式,通过扩大文化产业的合作,共同推进两岸的学术交流和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当今人类文化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现代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当不发展文化产业,便不能有效地获取新的文化生存方式和文化传播方式的时候,发展文化产业就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寻求新的文明发展共同选择。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被重视,能够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甚至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至少有两个具有关键意义的因素:一、文化产业成为一种新的财富创造形态,正是由于文化产业是一种新的财富创造形态,因此,它改变了原有的以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为主要财富增长方式的经济发展道路和社会发展模式,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和内容,改变了原有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生产力结构,从而使知识经济以文化经济的全新转变而成为现代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低碳经济”;二、文化产业由于是在购买人们的精神消费的过程中实现财富的创造的,因此,它不只是改变了财富的创造方式,而且还改变了人们的精神消费方式,改变了整个现代社会的精神世界的空间结构,因而具有一种物质性创造所不具备有的一种深刻的无形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改变了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空间的原有格局,影响和改变了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走向与秩序建构。文化产业的兼具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以及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力量,使得他在世纪之交迅速的成为现代国家和地区重新安排产业调整和建构新的产业结构布局的重要选择。

 

  两岸合作交流、共同发展是当今的主题。两岸合作发展,不仅体现在经贸领域里,而且也表现在文化领域里;不仅表现在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交流,而且还表现在文化产业领域里。文化产业是沟通两岸文化交流,促进经贸合作,共同推进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今天,我们正遭遇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对危机带来的生存和发展困境,人们普遍选择通过文化产品的消费来慰藉自己的心灵,这为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创造了条件和带来了机遇,这就为两岸文化产业共克时艰,共度危机,共同推进两岸文化产业的合作发展,创造了战略机遇。大陆有广阔、潜在的巨大市场,台湾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成熟经验,两岸联手,优势互补,借助于两岸大“三通”顺势而上,这应该是我们发展两岸文化产业难得的条件。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是推进和扩大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的共同基础。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两岸人民所共同拥有,积极开发五千年华夏民族的历史文明成果,参与世界文化市场竞争,是两岸文化产业发展的共同利益所在。两岸文化产业都面临着国际文化市场的激烈竞争。周边国家利用和开发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又把这样的遗产开发所形成的文化产品卖到了两岸市场。无论是在动漫游戏产业领域还是在影视产业领域,两岸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是一样的。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两岸的炎黄子孙最有发言权。然而,在今天,没有发达的文化产业就没有话语权。

 

  积极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就要继续扩大两岸文化产业业界和学界的交流,搭建促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的交流平台,创建促进两岸文化产业经贸往来的合作机制,是否可以考虑成立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发展促进会;是否考虑举办“两岸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上海交通大学曾在2005年举办过首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两岸四地共有60多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出席论坛),积极探讨两岸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是否可以考虑不断扩大两岸文化贸易规模,在已有的“海峡两岸图书交易博览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两岸文化产业发展共同市场的可行性。目前两岸已经有许多大学开办了“文化产业管理”之类的专业。文化产业管理是一个新专业,为了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大陆高校已经建立了一个“全国高校文化产业研究与学科建设联席会议”机制,是否也可以考虑建立一个“两岸高校文化产业研究与学科建设联席会议”,共同探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这件大事,合作开展文化产业研究呢?等等。总之,不断丰富和扩大近年来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的成果,共同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共赢、发展。

 

  在即将结束我的发言的时候,我愿意用一个我在台湾的经历与大家共享:在我第一次访问台湾的活动即将结束返回大陆的时候,陪同我们的一位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的负责人问我,“胡教授第一次访问宝岛有何感想?”这一问,不由得我突然感到一阵激动,随口借中国唐诗的意境回答道:海峡海水深千尺,不及两岸兄弟情!

编辑:陈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