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教育、科技及工业水平相当发达,日本侵占东北后,积极从日本本土往沈阳运送工业装备,把东北及沈阳视为日本本国建设,日本人在占领东北的14年中,东北生产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本土,1945年,日本战败时,沈阳共有企业4570家,日本依靠在沈阳及东北的强大工业侵占了大半个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其强大的工业和科技基础令当时的前苏联甚为恐惧,当时奉天飞机制造厂就能月产飞机70架,生产发动机100000台。因此在苏联红军进驻东北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把日本人在东北建设的庞大工业全都运回苏联。东北解放后国家积极恢复建设,沈阳工业依靠老技术工人在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飞速发展,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摇篮。
沈阳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最重要重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沈阳的工业门类已达到14200个,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533家。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以振兴东北大环境为背景,以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为主线,提出“东北大振兴,沈阳要先行”的口号,在坚持改革开放和工业立市方略的同时,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外资和民营经济迅速成长壮大;城市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得到优化和拓展;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化工医药等产业初具规模,已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软环境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沈阳经济建设和社会环境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沈阳经济和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崭新时期。与此同时,沈阳还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连续两年进入全国百强城市前十名,并跻身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行列。
根据辽宁省及沈阳市规划,沈阳将建成辽宁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期进一步提升沈阳在国家城市中的地位。到2020年,沈阳市常住人口将达到10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7%;到2030年,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90%,同时全面实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竞争力优势明显的东北亚重要城市的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面对全面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机遇,沈阳市政府确定,到2012年把沈阳建成全国装备制造、东北地区商贸物流和金融三大中心,成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增长极。沈阳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工业基础及科技实力,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发达的交通网络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区之一。
和平区:沈阳市的中心区域,是全市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
沈河区:沈阳市的政治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旅游胜地和开放门户,是全国城区中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皇姑区:辽宁省的行政中心区和文化教育大区。
大东区:沈阳民族工业的发祥地。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新型工业城区,以汽车及其零部件、飞机发动机、机械装备、生物制药、仪器仪表等先进制造业形成产业集群,是中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基地,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商务汽车生产基地。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是大东区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这里已成为全球现代制造业向东北亚地区转移的理想投资地
铁西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强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化示范区、入选“新中国60大地标”。浑南新区: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的国家级产业基地,是老城区延伸的新城区,是向“大浑南”辐射的桥头堡,即“现代服务业的中心、研发创新的基地、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和展示形象的窗口”。
东陵区:兼具城乡两种管理职能的新型城区。
于洪区:毗邻母城,半环市区,是沈阳西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板块。
沈北新区:沈北新区是沈阳重点推进的四大发展空间之一,是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新型产业的集聚区、生态市建设的先行区、和谐社会的示范区。
苏家屯区:国务院批准的沈阳南部副城,是沈阳这座区域性中心城市连接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一个战略门户,也是沈阳开放的前沿。
法库县: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正式确立为“东北瓷都”和“东北建筑陶瓷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