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概况
历史概况
绥芬河,满语是锥子的意思,因为绥芬河里生长着一种尖锐如锥的钉螺,满族人因此称它为绥芬河。绥芬河是发源于长白山麓、注入日本海的一条中等河流,当它于万山丛中蜿蜒而来,接近边境时,突然舒展开了腰身,形成了一个冲积平原,这就是东宁平原。
绥芬河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四五千年前,绥芬河境内就有中华民族的祖先繁衍生息。近年来,我市建新、大砬子、大岭下、保府沟等地陆续发掘出多处古代文化遗址。经有关专家对出土石器的鉴定,证明早在4000多年以前,伴随着中华民族对黑龙江流域的开发,我们的先人们已开始在绥芬河这片土地上耕耘劳作和生息繁衍。经考证,这些先人正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黑龙江流域的古代先民——肃慎人(满族祖先)。清朝建立后,为保护祖先发祥地,将东北大部划为禁区,现绥芬河市区域就在其内。
1858年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割让给俄国。1860年,俄国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吞并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使绥芬河地区开始与俄国接壤,原居住在双城子、海参崴一带的中国居民,不堪忍受俄国当局的欺凌,陆续迁回国内,其中一部分人在今绥芬河市建华村一带定居下来,形成一个屯落,成为绥芬河地区近代首批居民。
为了更牢固地占有这片远离欧洲的土地,俄国修筑了一条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条大铁路的最东端是位于日本海沿岸的海港城市—海参崴。由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筑成功,俄国继续向中国境内延伸势力。1896年,清政府与俄国签署《中俄名办东省铁路章程》,决定由俄国在中国境内修建中东铁路,中东铁路的经营权归俄国。这条横穿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开始于海参崴,那里被称为第一站,到绥芬河是第五站,因此绥芬河又被称为五站。
中东铁路在最初设计时是沿着绥芬河河谷进入中国境内的,第五站建在河岸的东宁县三岔口村。因此,五站也叫作绥芬河站。但是修建过程中,由于地质结构复杂而向北移动到50公里外一个海拔500多米的山坡上,就是现在的绥芬河市。
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后,以这条铁路为纽带,绥芬河曾与海参崴、哈尔滨得到过同步的发展。当时来自俄、日、朝、英、法、意、美等18个国家的使节齐至,商贾云集,带来了欧洲的商品、文化和建筑。一时间,小小的镇子上同时飘扬着十七、八个国家的旗帜,五颜六色,林立市区,时称"旗镇",并一度以"国境商业都市"、"东亚之窗"的美誉而闻名遐尔。因绥芬河在东北最先开通火车、汽车,最先有电灯、电话,被冠之"文明中心",载入《吉林通志》。
1933年日本关东军占领绥芬河后,中苏间铁路被堵塞中断,绥芬河经济日益萧条,人口巨减。1945年绥芬河光复。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余年间,绥芬河口岸始终承担着运输中苏战略物资和进出口货物的重任,最高年份过货量近200万吨。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由于中苏政治关系的恶化,两国处于冷战时期,两国的贸易往来因此处于停滞状态。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中苏两国政治关系的逐步改善,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机,1984年和1985年,中苏两国签订"经济和科技合作协定"、"贸易和支付协定(1986——1990年)",1988年绥芬河市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为通贸兴边试验区,两国的经济贸易环境显露出较好的发展趋势。
1992年绥芬河市被国务院批准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城市后,实现了由省级通贸兴边试验区向国家级沿边开放城市的历史性跨越。
1999年6月经中俄两国政府批准成立中俄绥——波互市贸易区(贸易综合体)。
2009年4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黑龙江绥芬河综合保税区"。
2011年6月,绥芬河被赋予黑龙江省辖市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绥芬河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一座风光秀丽的边境山城,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7公里,辖区面积460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下辖绥芬河镇、阜宁镇。
绥芬河森林覆盖达到76%,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周边有国家级著名风景名胜区长白山和镜泊湖,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金角湾和阿穆尔湾等旅游胜地。绥芬河还是共产国际地下交通线主要的国境枢纽站,李大钊、周恩来等中共领导曾由此进出国境。
科教文卫
绥芬河市科教文卫事业飞速发展。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获两基“全省先进市”称号,双高普九工作通过省级复检,全市学校实现省级“标准化合格学校”达标率100%,高考万人口升学率居全省领先水平。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到广泛覆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100%覆盖,连续五届获得“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称号,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单位”称号和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奖。数字电视入户率全省县级市最高,互动高清电视平台搭建完毕,光纤入户试点工程圆满完成。绥芬河市先后荣获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城、全国文明城市、省级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安全生产
2011年,绥芬河市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人,与上年持平。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0.625,下降6.29%。
社会保障
绥芬河市建立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被列为全国首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参保农民人均养老金标准全省最高。争取到全省首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在全国率先将外来常住人口纳入医疗保险范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五年累计争取再就业资金5921万元,发放各类保障金、补助金2607万元,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4449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2604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3.1%。投入3000多万元,实施了弃管楼改造工程。家庭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建设廉租房1.5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0元。
环境保护
绥芬河市以提高环境质量,打造生态优异的宜居城市为目标。2011年,绥芬河市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49天。全市有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381公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进入正式运营阶段,标志着绥芬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人口
绥芬河市下辖绥芬河镇、阜宁镇两镇,户籍人口65991人,非农业人口54422人,常住人口16万,旅游旺季时达到20万。男性人口33294人,占总人口比重50.5%,女性人口32697人,所占比重为49.5%。18岁以下人口12972人,18-35岁人口18313人,35-60岁人口28825人,60岁以上5881人。主要民族有汉、满、蒙、朝鲜、回族等。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受教育人群为62462人,所占比例为90.5%,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占13.7%;具有高中学历的占17.9%;初中、小学学历的占68.4%。
经济
2011年,绥芬河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1.7亿元,同比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2亿元,同比增长18.1%。地方综合实力位于全省十强(市)县前列,被确定为省直管县(市)改革试点。
一、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是绥芬河市支柱产业,从1998年至今,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已连续十多年占黑龙江省外贸的1/4,边境贸易额也连续十多年占全省边贸的1/3。进出口贸易额从1996年的2.32亿美元,发展到2010年高峰值63亿美元,在10多年的时间里保持快速发展,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7%以上。2006年-2010年,对外贸易额累计实现237亿美元,其中:进口累计完成143.7亿美元;出口累计完成93.3亿美元。
2011年,绥芬河进出口贸易额实现70亿美元,同比增长15.7%,口岸过货689.18万吨,口岸过客98.7万人次;对外投资项目126项,投资总额7.47亿美元。
二、进出口加工业
多年来,绥芬河充分发挥口岸通道优势,依托俄罗斯远东地区丰富的木材资源和国家级进口原木加工锯材出口指定口岸政策,大力开展对俄林业投资合作,积极推动进出口加工业发展转型升级。在俄罗斯境内先后辟建了米哈依洛夫卡、乌苏里斯克跃进和波格拉尼奇内新北方三个以木材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区。目前有120余家企业在俄方设立中资公司,专门从事森林采伐和木材进口,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横跨境内外的集采伐、仓储、运输、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近年来,绥芬河年进口木材达800万立方米,约占黑龙江省进口量的80%,全国进口量的21%,成为中国最大的俄罗斯木材进口集散地和木材加工基地。全市现有木材加工企业328家,商标品牌25个,主要产品包括:家具系列、地板系列、装饰材料系列、单板系列、集成材系列、家具构件系列、刨光材系列、木制百叶窗系列、锯材系列、人造板系列、餐具系列等11大类60余个品种,产品远销欧美、日本、香港、台湾和国内哈尔滨、大连、青岛、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城市和地区,被国家木材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木业之都”和“中国进口木材十大口岸”称号。
三、商贸旅游业
旅游业是绥芬河未来最具潜力、可持续发展的朝阳行业。绥芬河这座美丽的山城,有着富集的生态资源,浓郁的异国风情,便捷的交通条件,旅游氛围浓厚。加之背依东三省、面向东北亚核心地理优势,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为开辟更广阔的旅游市场,打造现代化国际商贸旅游名城,绥芬河将结合各国民族风情演出、体育运动、森林休闲、要塞风光,依托异彩纷呈的文化节庆和会展平台,以旅游和游乐带动购物,构建出充满异国情调的旅游与游乐的新商业形态。全市商场总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形成了服装鞋帽、日用小百、五金家电、建筑装饰材料、木材集散、果菜肉类、俄货商品等七大专业市场,年交易额120多亿元。有旅行社30余家,旅游从业人员1000余人。出境旅游班车24班,定时与俄方对开。2010年全年接待进出境旅游者44.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实现7743万美元。
四、金融业
对外开放以来,发达的贸易使绥芬河业已成为资金汇集和流动的中心。国家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优惠政策、中俄两国重点发展建设的口岸、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家省市高度关注重视、良好的贸易旅游发展基础、开拓创新的金融队伍等一系列优势和前提,为金融业实现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量和动力。绥芬河组建了海融城投公司和担保公司,新开2家小额贷款公司,吸引来了农业发展银行和龙江银行入驻。2011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5.5亿元,贷款余额49.9亿元。在未来的谋划中,绥芬河将通过引进各种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强化金融服务、帮助金融企业开拓中俄日韩市场、积极扶持企业上市等综合措施,努力打造金融支柱产业,成为远东地区的国际金融重镇。
五、新兴产业
绥芬河具备发展新兴产业的口岸优势、基础优势和政策优势。未来五年,绥芬河将充分发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势,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5个领域产业,开发中、俄、日、韩4个市场。辟建国家战略木材储备中心,做大木材精深加工;主动承接国家和省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打造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园、中俄信息产业园——绥芬河园区、境外高新产业园3个园区,打造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利用俄罗斯能源资源优势,开拓石油、矿石、海产品等加工领域;以俄罗斯市场为依托,培育服装、鞋帽、建材、电子等轻工产品加工业。通过做强优势产业,开发新兴产业,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通讯
绥芬河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7765户,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4948户,小灵通用户11795户,宽带数据业务用户达到22302户。
交通
绥芬河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是国内东北铁路干线滨绥铁路和301国家二级公路东端的起点,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国际大通道,有1条铁路和2条公路与俄罗斯相通。西距哈尔滨市460公里,东距俄罗斯对应口岸波格拉尼奇内21公里、滨海边疆区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210公里、远东最大的自由经济区纳霍德卡270公里。通过绥芬河——俄罗斯海参崴、纳霍德卡的陆海联运,货物可直达日本、韩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被誉为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绥芬河初步成为了一个以国际区域物流为重点,以铁路运输为主体,以陆海联运为链接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2007年被中国木材流通协会授予“木业之都”称号。目前绥芬河已成为我国北方陆路最大的进口木材集散地,支线机场项目列入了国家民航总局“十二五”发展规划,牡-绥高速铁路绥芬河段已全面开工,牡-绥高速公路已全线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