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丹东日报》第五版“社会关注”刊登丹东日报记者于雅倩跟随台属郑树山体验“打野”的经历,题目是《体会到了郑树山的辛苦》,全文摘录如下。
得知郑树山老人与“野广告”作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记者决定跟随体验一番。
7月23日早上,天空下起了小雨,但郑老依然走出家门,像往常一样到社区巡视一圈。途中,郑老高兴地对记者说:“最近,市内的‘野广告’明显少了啊。”走着走着,郑老就发现了“目标”。随即,回家换好“工作服”,再拿上装着半公斤多涂料的小桶,按原路返回。
来到于家小区二社区附近时,雨已经停了。老人推着自行车,在院落里走走停停,见一个“野广告”就消灭一个,从不嫌麻烦。老人一边涂一边气愤地说:“这帮人无孔不入呀,真是太狡猾了。”
转至24层楼旁的一个食杂店,郑老在侧墙上发现了“野广告”。可是,墙边隔着一堆与腰际平行的障碍物。因无法正常涂刷,老人便四下找棍子,又跟食杂店里的中年男子说:“能给找根绳子吗?”中年男子爽快拿来,还主动帮着把刷子捆到棍子上,老人由衷道谢。
又刷掉几个地方的“野广告”,前后不到俩小时,老人就用光了桶里的涂料。此刻已近中午,老人回家弄点饭吃,休息一会儿,下午1:30,又提着小桶上街了。
在县前街,郑老发现一栋位于约1.5米高护坡台上的居民楼墙上有个“野广告”。见地势较高,不易攀爬且有危险,记者就劝老人不要上去了,但他并未理会。此时,老人恰巧看到护坡旁有一个约80厘米高的台子,于是,迈着蹒跚的步子,小心翼翼地经由台子爬上了护坡。消灭“野广告”后,又艰难地退了下来,看着直叫人捏把汗。老人说:“当天发现就要当天消灭,不然‘野广告’会在此蔓延。
涂刷“野广告”过程中,不时有人投来好奇的目光,但老人并不在意。有居民说:“写‘野广告’这帮人就是手贱,街上弄得多难看呀。”而郑树山老人却不辞辛苦,日复一日除掉这些散落在城市间的污点。面对一个80多岁老人的“打野”行动,那些作践城市美的人,理应感到汗颜。 (丹东台办 雷育才摘自《丹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