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来大陆,情绪起伏最大的无疑是记者们。
在中国新闻大厦四楼发放李敖“神州文化之旅”采访证的办公室里,许多大牌记者也放下架子,苦苦哀求多给一张证:“太少了,8场活动只给4张证,够什么吃的?像李敖和14个小学同学见面这样的核心场合还不让进,这叫我们怎么整啊?不是白来北京了吗?”“电视台拍场面,一个扛机器,一个做文案,这是最少的了,只给一张证,这个违反新闻操作常识啊!”这样的话反复说着,一磨就是一个多小时,多半还是铩羽而归。为此,有人表示绝望与无奈,有人咬牙切齿,有人恨恨而去……
“我们怎样能采访李敖”成了记者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一道命题。
中国记协的李安主任告诉我们,这次报名恳请采访李敖的新闻媒体就有两百多家,因为采访场地实在有限,最后只能让杂志退场。
因为媒体的争相追捧,这位前不久还被人批评说“斗士渐渐老去”,“有淡出历史舞台危险”的七十岁老人,又成为中国文化新闻界最炙手可热的“话语领袖”,尽管这段时间以来,他为了备战而闭门读书,一言不发,任由媒体各自绞尽脑汁勾心斗角互相PK。
然而,除了高等院校的精英们之外,大众对李敖究竟是怎么看的?李敖说自己以拯救天下生灵为理想,为担当大道不惜牺牲自己与别人,那么那些在李敖的想象中接受他牺牲的“大众们”接不接受他的好意呢?
记者一下飞机,就抓住不同的“普通人”问个不休,大多数服务员根本不知道李敖究竟是谁,以善于评论天下大势著称于世的北京的哥们这回也摇头了,有位哥们特别有意思,说:“李敖是谁呀,来开演唱会的么?”
平心而论,李敖此行确实刮起了一阵旋风,他以七十多岁的身躯配合报纸与电视台,在文化界普遍乏味的时候,大胆在神州T台上走秀,勇气可嘉。然而,作为这股旋风的中心人物,李敖应该知道,他这股风的内外,有冷有热,他作为话语领袖,还有千万人远没有让他触及与领袖。(记者 胡键 王雨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