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李文从美国来到大陆,很快国人知道了李敖有个跟他一样打官司不知疲倦的女儿。
尽管家中的玻璃窗被砸碎;尽管在零下20度的天气里被盟科置业物业断水、断电;尽管在短信里甚至收到"出60万找人挖掉你双眼"的威胁……但是,李文坚持着一有不平便报警的美国硬汉式维权作风,并在两年里在大陆陆续赢了3场官司。
都说"将门出虎女",那么笑傲江湖的李敖是怎么将"不平则鸣"的作风传授给李文的呢?
9月22日是李文的生日,当李敖兴冲冲地在电视里宣布了"来大陆看看我的女儿李文博士"后,父女俩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相会?
晨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李文,请她谈谈她的父亲李敖。
送爸爸“一元钱”做礼物
记者问李文,你爸爸来北京,准不准备安排他在你家住?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惊呼:“不行!不能让他在我家住。他看见我那一柜子鞋,肯定气死……200多双,太奢侈了。”
不过,说归说,李文已经开始盘算起父亲的“大陆之行”了。李文笑道:“见了他,我会说:爸爸,你终于来救小文啦!”她说,她会带李敖参观她所在的小区嘉和丽园,给他看她住房漏水的地方(在这个新搬入的小区,李文已经告了两个她认为的“暴发户”业主以及香江国际集团达文物业的不称职),“毕竟,我的住房有父亲赞助的一部分钱,他有权了解。”李文半开玩笑地说道:“况且,我写的遗书中有他名字。”
记者继续问:那么准备请他在什么地方吃饭?又是一阵嘀咕:“我没有想好请他在什么地方吃饭。”李文透露,北京许多饭店的服务和环境问题她都投诉过。考虑到这些,她认为,最好让父亲在她家吃东西。
李文告诉记者,父亲来,她准备了三件礼物:一件是读者要她转给父亲的信;一件是她赢了的官司的法院判决书;至于第三件,就比较特别:是一张一元钱人民币。李文说:“他过去赢了一元钱官司,就把一元钱新台币裱好挂起,我也把我打‘一元钱’官司赢来的一元钱裱好,装镜框送给他。”“那期望他送什么东西给你呢?”记者追问。李文说道:“我跟他开玩笑说,不要送别的,送美元最好。”
玩笑归玩笑,但是对于父亲的“大陆之行”,李文还是流露出女儿独特的温柔:她知道父亲去年开刀以后身体虚弱,担心他是否能够经受高密度的行程和蜂拥而上的媒体访问;她担心饭菜的质量,更担心已经不能熬夜的父亲能不能承受当地热情的酒宴款待……
期间,她轻轻地补了一句:9月22日是我生日,不知道他有没有时间陪我?
帮他擦书让我害上“恐惧症”
摊上李敖做父亲,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真的未必是幸事———当女儿最需要父爱的时候,他却在监狱里坐牢。
但是,当如今40岁的李文回头看童年,却感叹地说:“对于父亲,我以前不怎么理解他,小时候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坐牢。随着年龄越大,我就越来越理解他……事情都是有阴有阳。你想,谁能做李敖的女儿?那也是一种honor(荣耀)。”
和别的孩子不同,李文很小便担任起父亲的“助理”。11、12岁,当别的女孩子在剪窗花的时候,李文却要负责起“剪报”的工作。她说,李敖读报的时候,每次都在需要的报纸上用红笔画个圈,写好几月几号,然后小李文就用铁尺、刀片把它切下来,贴在8×11的白纸上。那时李文不知道,这些“纸头”,将变成李敖攻击对手的一颗颗有力的“炮弹”。
更可怕的是李敖的藏书。李文笑着描述:父亲要求把每本书都拿出来,灰尘掸掉,然后用毛巾一本本擦……“上万本书呐,怎么可能?我不肯干,他就用钱来引诱我,‘小文,擦一本一个台币。’”。而且,李敖的习惯是,书在书架上都要放得和墙壁贴着。害得李文现在都有“恐惧症”,她说:“一本书哪怕(从其他书里)突出一公分,我都能感觉出来。”
“政治斗士”,古板学究……听上去,真不是什么好父亲。但是偏偏这些在如今的李文眼中都变成了优点:剪报的经历,让李文养成了收集资料的习惯,现在打官司整理“维权资料”,就有赖于当年的“童工”经历;而“掸书”让如今的李文也酷爱书本的墨香,和父亲唯一的区别是———“上百美金一本,我舍不得把那么漂亮的书剪下来。”
如今,听李文描述她和父亲上街,感觉两人就像“革命战友”。李敖身上藏着“五小件”:笔记本、小刀、防狼喷剂、照相机、电棒———这是“政治斗士”出门必须装备的;而李文佩带的则是:PDA,录音机和行动电话(带摄像功能)———这是“维权斗士”的装备。瞧这爷俩,一律的全副武装。
五六岁的贺卡,他都收藏
听李文讲述她和父亲的情感故事,记者总是忍不住哑然失笑:李文是在美国长大、为人处事已经美国化;而李敖则身上带有中国式的狂狷气质。两个人都很固执,难免有时候要针锋相对。
比如吃饭的时候,女儿要聊天,父亲却似听非听,手不停地翻弄报纸看,“像个好动老头”。一个被惹得不耐烦了,就抱怨:你到底有没有听我说?一个就头也不抬地答:别看我不停,其实我在听。
比如在家。父亲是典型的“手不释卷”,即使是从卧室到厕所,手从来不曾空过,一旦手空了的话,就会叫女儿去取。女儿对记者抱怨说:“每次找他聊天,以为进书房能够安静点,结果总是叫我拿这个,拿那个,我跟搬家公司的人一样。”
看上去父女俩之间“战火不少”。不过,李文坦率地说:他对女孩子都很温柔的。李文回忆道:父亲喜欢传真。她在美国的时候,两人经常互相传真,而且这些传真,李敖都会收藏。李文笑着说:“谁不知道他是‘资料收集大王’,只要有字的东西,他都收藏,连我五六岁时寄给他的贺卡,他都收藏着。”
他是大聪明,我是小聪明
记者问李文:你现在这样,是不是有意做李敖的“接班人”呢?李文回答说:不会。
李文遗憾地表示,父亲从小让她念当地的美国小学,中学就送她到美国读书,一辈子没有让她碰过“国学”,如今的李文只能看和说中文,但是不会写。李文说:“现在要学,恐怕来不及了。那么多的线装书,那么多的卷轴,他的手稿……英文的东西我还能帮他整理,这些东西谁能继承呢?”
不过,李文认为,虽然不可能继承父亲的博学,但是至少继承了父亲不屈不挠的精神,父亲是大聪明,要改变的是政治,而她是小聪明,要为改进中国人的生活品质而奋斗。李文说,刚开始她因为“维权”在大陆闹得风风雨雨的时候,父亲也曾经劝过他,但是她每次总是用“李敖式”的强硬反驳道:“你以前不是教育我说,不要学老子的以德报怨,要学习孔子的以直报怨吗?你不是说,我们李家从来不吃亏的吗?你要我退让,不就是违背李家的传统,不就违背你以前怎么教我的吗?”听到这些,李敖就没有话了。
所以,虽然在北京居住的这些年里不断和一些不文明的陋习打官司,不断地搬地方,虽然也时常感到孤独和彷徨,但是李文还是坚持着,因为这是从她10岁起就树立的一个牢固的观念:维权是一个人的尊严和原则,礼仪廉耻绝对不是小事情。
她说:“刚来那阵,父亲劝我,希望我少一点维权,那是担心我。因为毕竟我是装的母老虎,他是老狐狸。他是笑傲江湖过来的人,敌人虽然多,但是待人却彬彬有礼,能够用敌人的规则出他们的洋相;而我则是女孩子,又不会他的技巧,他怕我吃亏……不过现在,你看在《李敖有话说》的三期节目里,他都明确表示支持我了。
李文博士(Dr.HedyW.Lee),美籍华人。英语教授、作家、演讲人、维权者和批评家,台湾著名作家李敖的长女。出生于美国纽约,在中国台北和美国两地长大,深受中西文化的熏陶,刚刚出版了《美语语音训练》(www.drhedylee.com)。
在大陆,李文以四处投诉而名扬四方。她最近遭到了死亡威胁,为此,她甚至准备了遗书,打算做一个烈士。李文投诉的都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对抗国人司空见惯的陋习。邻居养狼狗,她投诉;有人把内衣晾在屋外,她投诉;有人随地吐痰,她也投诉……社会上的人既希望有更多李文出现,又害怕李文出现在自己身边;既希望李文们改变别人的陋习,又害怕李文们扭着自己身上的陋习不放———这被称为是“李文现象”。(记者李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