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中秋将至,月饼销售升温。
…………………………………………………………
新华网上海9月20日电(记者姚玉洁、王蔚)“八月十五月儿圆,爷爷为我打月饼。”曾经寄寓着节日情思的月饼,在工业化时代已经被有些人异化成送礼的工具和人情的负担。这不仅催生了庞大的隐秘的月饼票“流通链”,也让消费者担心,那些卖不掉的月饼,会流向何处?
“异化”的月饼
上海的汪阿姨这两天有点“烦”。儿子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中秋节未到,家里的月饼已经成堆:既有各家星级宾馆包装豪华的礼盒,也有一些老字号的传统月饼。“送月饼的也是一片心意,可是家里根本吃不了这么多,还得变着法子转送亲戚朋友。就算这样,还是有些月饼吃不完,放到后来也就扔掉了,太可惜了!”
江苏一家国企的办公室负责人葛先生则有双重烦恼:一方面,他要为公司准备各类月饼票、礼券,既要有面子,又要经济实惠,一个节庆下来公司在这方面支出也不菲;另一方面,他自己收到的各式月饼票也是眼花缭乱。“现在大家都怕甜腻的东西,月饼也就吃那一两口,有时候放着放着就忘记了。有一年春节打开冰箱一看,还有一个冰淇淋月饼没吃完。”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汪国钧表示,中国人是尚礼之族,中秋佳节礼尚往来本无可厚非,但若“人情负担”压倒了节日本义,就有些“喧宾夺主”。现在的月饼某种程度上被“异化”了,不再是寄寓节日情思的传统食品,而成了节日送礼的工具。价钱很高、味道不好的酒店月饼大行其道,实际上又很少有人吃。真正受老百姓欢迎的,还是那些有特色、口味好的平民月饼。
记者日前在上海静安寺看到,前来购买净素月饼的消费者排起了长队。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中秋节前这段时间每天都是这样,人多的时候一般都要排半个多小时。而隔着一条马路,真老大房销售鲜肉月饼的窗口也是人头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