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昆仑山日出
|
朝拜
荆楚网消息(记者李胜) 八月的可可西里,是一年当中最美的季节。用当地 人的话来讲,八月份的可可西里一天之内可以经历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美丽风 景都可饱览。
可可西里的美,大部分是从网络上记载和图片浏览到的,却没有真正的到实 地经历过。5日,记者与前来参加2010全国重点新闻网络媒体青海行的网记们抽 空就去开了一次眼界。
可可西里离格尔木有二三百公里的路程,也是从格尔木前往拉萨的必经之路 。为了能用一天时间饱览可可西里的圣景,同行8人从凌晨四点就开始起床,准 备前往可可西里。在当地两位出租车司机师傅的带领下,5时30分就从格尔木出 发,大约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天就慢慢发亮,经过进藏警察的一番检查、登 记,网记们就很顺利进入了昆仑山景区,沿途在格尔木河观看了日出,并顺便参 观了昆仑圣泉。清澈的泉水从泉井里沽沽涌出,用手舀上一口,冰凉甘甜。司机 马师傅告诉我们,过往此地的游客们不但在此观看风景,还可以通过此地的泉水 补给水份,被当地人称之谓圣泉。穿越有“天路”之称的青藏铁路三叉河大桥, 不远处就看到了昆仑山文化旅游景区,传说是姜子牙升仙处,里面不但供奉着道 家鼻祖老子的塑像,还在景区内雕刻有老子的代表作道德经。据司机师傅称,在 格尔木的河南人就是喜欢逢年过节前来祭拜。
![]() |
鲜花在高原静静绽放
出了昆仑山文化旅游景区,司机师傅就告诉大家,前面就可以看到雪山了。 随着出租车的前行,在司机师傅的提示下,记者们透过车窗远远看到了若隐若现 的昆仑山雪峰,大家纷纷拿出家伙,一阵猛拍。汽车绕着雪峰几经周转,于是就 来到了位于海拔4780米处的昆仑山口。本来受高原反应的网记们一下就按耐不住 ,跳下出租车,就往昆仑山口标志处跑,虽然司机师傅一再提醒,不能剧烈运动 ,以防出现高原反应,但大家还是一溜小跑,争抢好的拍摄位置,摆出各样的 POSE合影留念。甚至还有记者跳起,拍摄飞跃昆仑山口的镜头。
大家经过在昆仑山口一阵折腾,对高原反应敏感的部分网记就再也活跃不起 来了,纷纷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氧气袋,插上吸管,以缓解供氧不足。
过了昆仑山口,就算真正进入了可可西里的保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朵朵白 云飘浮在雪峰上空,点缀着蔚蓝的天空,而高挂的太阳却发出刺眼的光芒,穿过 车窗,火辣辣的照在人的身上。出租车穿梭在可可西里的公路上,公路两旁的风 景更是让第一次到达可可西里保护区的网记们目不暇接。
![]() |
孤单的藏羚羊
“快看,那边有三只藏羚羊。”司机师傅赶紧停车,网记们换上“长炮筒” 一车乱拍,照片经放大后,被司机师傅一眼识破。他说,这并不是藏羚羊,这是 跟藏羚羊很相像的黄羊羚。但这并没有让网记们失望,继续趋车前行,边走边谈 论着两边的风景。
当我们来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索南达杰保护站时,路边停留了几辆越野车 ,不停的有人出入藏羚羊救护中心。这个保护站是以一位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 工作人员杰桑·索南达杰烈士的名字命名的。在保护站里,除了有自然保护的图 片展外,还有一些自然区内的野生动物尸骨进行展示,以告诫人们要热爱动物, 保护环境。在展厅里忙碌的两位年轻解说员,并不是这里的工作人员,而是可可 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志愿者,一位来自上海,一位来自山东,两位都是大学生,他 们已经在这里志愿服务了一个多月。虽然一个多月都没有洗过一次澡,甚至连洗 头都很少,但他俩已经成为这里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 |
高原天路
拜别了两位志愿者,记者一行继续前行。沿途不但有成片的沼泽地,还有红 河滩。成群的藏羚羊时不时在保护区内跳跃前往,有些调皮的藏羚羊还偷偷跑到 了马路上来觅食。成群的野驴奔驰保护区内,时而还有苍鹰略过上空。
随着海拔的升高,随行的网记有的就有点坚持不住了,吸氧也不能有效地缓 解头疼。在即将到达五道梁保护区时,大家决定在一个公路保护站停下来,休整 一下,吃点午餐。由于没有热水,随行所带的方便面也只能存放在汽车的后备箱 内。考虑到部分人员的身体问题,大家简单吃了一些干粮,决定就此返程。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经过大太阳一上午的炙烤,气温也随之升高,天空中的 朵朵白云更加的浓厚,有的连成一片,显得更加的低了,有种伸手可以触摸到的 感觉。
![]() |
戈壁滩的游客
在返程的路上,由于部分人员高原反应厉害,车辆行驶较为缓慢。而周边的 风景伴着朵朵白云的点缀,显得更加靓丽。网记们再次挺起精神头,将相机伸出 车窗外,不停地摁动快门。
“可可西里处处都有很美风景,无论哪个方向。”荆楚网记者李盛虽然还头 疼,但还是操起相机,将手伸到窗外,一路盲拍,直至16G的存储卡储满才算罢 休。
下午5时,大家赶回格尔木的驻地。虽然大家劳累了一天,多多少少还都有 些高原反应,头疼、恶心,但还是笑称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