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春要闻     看春晚     两岸春节往来     海外共庆     话说春节     各地新春     长假休闲     Happy New Year
 
字号:
“明天是个好日子”――四川都江堰市向峨乡群众喜迎新年

  时间: 2009-01-25 09:16     来源: 新华网     
 
   

  1月22日,在坝坝宴上,一名正在上菜的大妈乐得合不拢嘴。     都江堰市向峨乡石碑岗、新庄子和董家新院子是四川灾区首批建成交付的统规统建永久性住房安置点。春节来临之际,向峨乡的831户2399名群众搬入新居。当天,董家新院子的400余户1500多名群众摆起坝坝宴,庆祝乔迁之喜。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摄 

    新华网成都1月24日电 题:“明天是个好日子”――四川都江堰市向峨乡群众喜迎新年

    记者 周英峰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24日中午吃完“坝坝宴”后,68岁的贾正芬老人与下乡慰问的干部一起唱起了这首欢快喜庆的歌曲。

    白色的外墙,木质的屋顶,主屋和厢房具备,四川都江堰市向峨乡鹿池村村民贾正芬地震灾后新建的家,呈现典型的川西民居特色。门口两侧张贴的对联,屋檐和院内桂花树上悬挂的小红灯笼,为这个干净整洁的家增添了节日的气息。

    大地震毁坏了贾正芬1999年建造的家。从8月25日起,在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下,老两口和几个女儿女婿,一砖一瓦地自建起了这幢新居,并在元旦前搬了进去。

    “政府给了一部分,银行借了一部分,女儿女婿们拿了一部分,房子花了17万多元,我现在住着很舒服、很踏实。”贾正芬说起自己带领一家人建房的经历,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

    冬日的阳光照在庭院里,白色的小狗安稳地趴在主人脚边,贾正芬的几个女儿和亲友们忙着招待远方来的客人。“这是‘好日子’牌烟,不抽也拿着!”贾正芬的三女婿不断给大家散烟、斟酒。

    女儿女婿有的在深圳打工,有的在成都工作,贾正芬一家在向峨乡鹿池村,条件相对较好,选择了自己原址重建房屋。而向峨乡95%的农民,选择的是统建统住。

    “农民只是把自己的宅基地拿出来,就能不花一分钱住进水、电、气、光纤都入户的居民楼。这种配套以前根本想象不到,现在农民的生活条件至少前进了20年。”向峨乡党委书记罗鸿亮介绍说。

    在向峨乡的道路上,不时会碰到群众用农用车拉着家具搬迁新居。在石碑新村、棋盘村等这些已建好的永久安置点,卖家用器具的摊点,楼房阳台上悬挂的红灯笼,都显示这里正在经历乔迁之喜。

    记者见到棋盘村的文碧玉一家时,他们正在忙着往家里搬运刚买回来的新沙发、新衣柜。“这些东西花了一万多元,装在化肥袋子里的衣服有地方放了,家里人也不用再睡木凳子了。”文碧玉说。

    地震之前,文碧玉和她的丈夫在附近的砖厂打工,两个人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家里还有少量的田,用来种猕猴桃。地震给这个四口之家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这次买家具也不得不借了4000多元钱。

    “该买的东西还得买,生活还要好好过,年一过我们就去砖厂干活,借别人的钱今年肯定能还上。”文碧玉笑着说。

    据罗鸿亮介绍,在向峨乡16个安置点中,已经有3个点开始迎接受灾群众搬迁,实现人们住新房过新年的愿望。今年6月份左右,其他村民也都会从板房搬进这样的楼房。

    整洁的社区环境,充满乡土风格的设计,人均35平方米的面积,上下两层的设计,功能完备的厨房和卫生间……这一切,让人们对仍住在简易房里的受灾群众的未来生活有了充分信心。

    “我们不光在考虑群众的住房问题,也在制定农业、服务业的发展规划。”罗鸿亮说,猕猴桃、中药材、茶叶、食用竹笋这些优势产业形成规模后,再加上旅游业的发展,2015年向峨乡群众的人均收入,就有可能超过成都市的平均水平。

    “挥别难忘的昨天,笑迎美好的明天”,离开向峨乡时看到的这幅标语,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当地群众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编辑: 董洁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