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上午,省博物馆新馆敞开大门迎来第一批观众,开馆首日参观者超过6000人。
走进省博新馆,看什么,怎么看?在首批观众中,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张柏等文博专家边走边聊,一一点评省博新馆看点。
破纪录的省级博物馆
经过安检通道,在服务人员的导引下,参观者首先来到礼仪大厅。 18根直径 1.8米的圆形立柱,挑起高28米、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开阔空间。省博物馆馆长鲁文生介绍,大厅室内色彩的主色调选用黄色,代表中华文化发源地黄河、黄土的颜色,整个空间引申为天与地和历史长河的设计主题。
新馆建筑本身作为一大看点,艺术化的空间为馆藏精品的展出提供了更好的舞台。新馆共五层,展陈面积 2.5 万平方米,一期共有15个展厅,现已设置了11个专题展览。张柏指出,在全国省级博物馆中,山东博物馆新馆是目前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技术含量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 山东是文物大省,全省馆藏文物 120多万件,其中一级品6000多件,这在全国是很少见的。山东省博物馆新馆不管在规模上、功能上、布局设置上都很了不起,我认为这与山东省整个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相呼应的。”郑欣淼在参观新馆之后说。
“镇馆之宝”集体亮相
当天赶来新馆参观的济南市民张庆瑞是金石文化爱好者,他最关心的是省博新馆此次展出的文物中,哪几件是“镇馆之宝”。
郑欣淼在山东历史文化馆第二展厅展出的商代亚醜 铜钺前驻足,仔细询问出土的具体时间。这件刻有“亚醜 ”铭文的铜钺,是省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商周时期文物也是山东博物馆的收藏特色。
张柏介绍,山东馆藏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出土的陶器具有一定的规模体系,国内独此一份。精美的彩陶、白陶、黑陶,特别是龙山文化的蛋壳陶杯,胎壁薄如蛋壳,代表整个新石器时代最辉煌的一段文化。
一枚小小的黄金带扣,镶嵌各色宝石33颗;397枚木马俑,展示出行仪仗队。《明代鲁王展》分“王室礼仪”、“ 生活起居”、“文房珍宝”、“出行仪仗”四部分,首次完整展出鲁王朱檀墓出土文物。据了解,此次省博新馆展出的文物涉及玉石器、青铜器、瓷器、书画等 20余个门类,其中曾流失海外的蝉冠菩萨、东平汉墓壁画等—批珍贵文物首次向观众揭开面纱。
孔子文化大展独具特色
走进6号展厅,楷木雕刻的孔子雕像揖手面对来者。博物馆解说员介绍,楷木是曲阜特有名贵树种,雕像所用楷木选自孔林内一棵巨大楷树。
在这间展厅里展出的《 孔子文化大展》,用不一样的方式展示和解读孔子文化。展览围绕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这个中心,配合多种技术手段,描述孔子从生活困苦的凡人向精神领袖演变过程。展览包括历代丰富的祭孔文物精品、孔府珍藏历代艺术品、服饰、生活实用器皿等,多媒体播放器展示全套三十六幅《圣迹图》,观众可手动播放。
张柏点评,《 孔子文化大展》 是山东博物馆展示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他说:“孔子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主流,也是世界古代思想史的骨干思想之一,特别是对亚太地区古代文化思想的形成影响很大。 孔子文化大展在山东博物馆里展出,更贴近其原原本本、实实在在的部分。”
重物,更重人
“现在不少博物馆有一种倾向——物多了就容易忽视人,重物不重人。山东博物馆今后的发展既要重物,又要重人,在人和物的关系上抓住灵魂,这才是科学的办馆方式。”张柏说。
所谓“ 重人” 就是重视群众的参与,再好的展馆和文物,没有观众也一样不能发挥其社会作用。张柏表示,新技术的运用让观众有了更人性化的参观体验,是省博新馆的特点之一。展览运用多种新技术,打破了仅仅靠展柜展示文物的常规展览模式,融合文物、 图表、 雕塑、 油画、场景复原、 沙盘、多媒体等,提升参观者的互动效果。
在考古馆,参观者可以了解考古工作者发掘文物的全过程。新馆还设有青少年活动中心、孔子学堂,为青少年提供课外实践的场所。博物馆开馆仪式上为博物馆志愿者授旗,通过志愿者的力量向社会宣传博物馆得到专家们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