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
 
 
追寻月饼的足迹

  时间:2005-09-09 16:00    来源:     
 
 


  月饼从揉面、拌心,模压、烘烤、包装、上市,走进用户家,最终被人消化,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数百年来,这中秋佳节的既定食物,过去的起义信息,后世合家团聚的象征,都按照这个不变程式,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成为民族的一种约俗,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月圆人圆的团圆情节。近些年却不同,这月饼在附予了文化的气息,成了月饼文化、中秋文化的载体后,其原定的程序出现了超凡脱俗的变化。

  始作蛹者是包装:厂家出厂的月饼价格本已不菲,价值十几元的月饼,用一个漂亮的纸盒一装,顿时身价倍增,就四十好几了。如果打上知名酒店的品牌,一跃龙门,就是一百到两百,如果把塑料刀叉换成不锈 钢刀叉,装上一并洋酒,那价格就攀升到八百到一千。这时,纸盒就不够挡次,要么藤盒,要么非名贵木盒莫属(当然是名贵木材红木罗)。这高昂的价格你买么?至少重庆百姓和媒体都有共识,高价月饼百姓不会买,买高价月饼的人自己也不吃,其走向,就是送给那些有文化品味,不用掏钱的人吃。

  其次,就是上市,人说做一季月饼吃一年,厂家说老黄历翻不得。现如今,到是不做月饼的人几个人的收益赛过厂子里做月饼的上百人。此话怎讲?你厂家要贴牌么?可以按进货数量,先给我私人5%的回扣,进一次货给一次。销不完的全拿走,这样风险全无,好处拿够,回扣么全进了私人腰包。不生产、不出钱,也不贴钱,还能赚钱,哪个上司不夸我经营有方。

  更绝的是当经办人用返点高达50%,甚至80%的回扣手段,拉来集团客户的时候(当然又一笔钱,进了私人某集团或某事业单位的经办人的腰包) ,明知这些事业单位,收受月饼,岂止一盒两盒,酒店门口,又有一批预先布下的人马侍候。当公干人员们拿着数十张不花钱的月饼票发愁的时候,简单的想法是变现。于是未及上市的月饼票到此打一个转,以2-5折的价格回到了酒店的手中。如果说昔日的月饼票串串,还是小打小闹的话,今日的票串串,已经是鸟抢换炮。话说回来,也只有酒店本身,才能够将这个已经在口袋里折叠,有皱的票不露痕迹的起死回生。因为月饼票由经办人印发,回收多少,报废多少,用新票代替,重新进入市场,这差价,再次落到私人的腰包。利用某些特定人物大量收受月饼票,收而不食的空档,酒店再次策划了一次挣钱的操作。是利是弊,媒体不好评说,用了一句话,饮鸠止渴。酒店的经办人他管这些么?,他关心的是钱马上兑现,进自己的腰包。(消息见今日重庆青年报,报导没有提及酒店老板,他不可能是睁眼瞎吧?)

  以月饼票方式上市的月饼,今人的又一发明,让这票在反复的倒腾中,变成了倒腾者的财富。那么这些票又集中在那些人的手上呢?去年重庆晚报刊登的是某处长,今年重庆晨报登了一位教师:“一位老师今年中秋没有买一盒月饼,手里却有40多张月饼票不知道如何处理。”教师都如此,何况显贵。

  我曾想,你那几十张月饼票,反正也没有花钱,当你将上百元的月饼票,以2-5折贱卖的时候,或者成包的月饼给与你家保姆的时候,是否发发善心,行行好,捐点给那些祖祖辈辈,没有尝过月饼是啥滋味的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或者贫困山区的父老乡亲们。这不花钱的善事,大可一做,不要不好意思,不具名,谁也不知道是你收受的礼物。孩子们是会感谢你们的,山乡的父老也是会感谢你们的。

  (责任编辑:月光)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