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发、绚丽多彩的季节。而2009年的春天,注定要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光辉史册上、在东营旅游发展的里程碑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来东营调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情况,拉开了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推进黄河三角洲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序幕,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为主体的现代旅游业引起决策高层的关注,迎来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在国家旅游局推出的首批12条国家旅游线路中,以东营市为主体的黄河三角洲赫然入选“黄河文明”国家旅游线路,曾经“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黄河三角洲旅游正掀开面纱向世人展现神奇魅力和绰约风姿。
今天,意气风发的东营正以“黄河文明”国家旅游线路——— 黄河三角洲“国字号”旅游品牌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崭新名片,向海内外发出了“春天的邀请”。
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素以石油、土地、淡水、盐卤等自然资源丰富而著称。而这里的旅游资源同样得天独厚,既有以黄河入海口湿地生态为主体的自然景观,又有以孙子兵家文化为主体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既有以石油工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文明景观,又有以“黄河水城”为主体的现代都市景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区域经济的龙头产业、撬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发展,明确提出要打造山东生态旅游的龙头景区,建设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湿地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和旅游目的地城市。
2009年3月底,国家旅游局推出了首批12条国家旅游线路,以东营为中心城市的黄河三角洲入选“黄河文明”国家旅游线;随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花落东营,更为黄河三角洲“国字号”旅游品牌锦上添花。而在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的呼应下,以黄河入海口生态旅游为招牌的东营旅游业人气鼎盛,渐入佳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广阔前景。
扎实发展的东营旅游业为打造黄河三角洲“国字号”旅游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
“有朋自远方来”,东营人常以“黄河从这里入海,孙子在这里诞生,胜利油田在这里崛起”而引以为荣。的确,东营的旅游资源独具魅力———“河海神韵黄河口,黄河水城生态美,石油文明呈盛景,孙子故里文化游”。
——— 以黄河入海口湿地生态为主体的自然景观。依托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创建为4A级景区,正在打造成为山东生态旅游的龙头景区。
——— 以“黄河水城”为主体的现代都市景观。清风湖休闲旅游区、揽翠湖旅游度假区、天鹅湖旅游度假区增加了“黄河水城”的特色和魅力,而文化公园、体育公园、科技公园和“水城雪莲”大剧院、黄河口会展中心等标志性建筑则成为彰显“黄河水城”现代都市风貌的重点景观。
——— 以石油工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文明景观。高耸的钻塔、成片的采油树、海上钻井平台等生产场景和系统展示石油文化的石油博物馆,构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丰富内涵的石油工业文明观光旅游体系。
——— 以兵家文化为主体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孙子文化旅游度假区已建成展现兵家文化和休闲旅游为主体的旅游区,今年力争创建成4A级景区,并按照超前规划、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快推进发展成为5A级景区。
近年来,东营市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旅游资源特色,构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框架,把发展以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旅游业,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促进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200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2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和39%,发展速度位列全省前茅。
在产业发展上,以编制规划为切入点,以“一区一带五湖十园”为重点,编制完成了旅游景区(点)总体发展规划。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到13处,其中4A级景区1处、3A级景区4处、2A级景区8处,景区建设实现整体突破。在市场主体发展上,以“争五星创百强”为目标,扶持旅游企业发展壮大,全市旅游企业已发展到100多家,行业直接从业人员9000多人。在旅游宣传促销上,积极利用中央电视台、“好客山东”号飞机、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我市旅游总体形象和旅游产品,并通过参加和举办旅游说明会、博览会、交易会等形式开展宣传促销,提高了黄河口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最近,市旅游局联合淄博、滨州、莱芜等市旅游局,面向全省和全国发行了《齐鲁联合旅游年票》,扩大了我市的旅游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加快发展东营旅游,打造“黄河文明”国家旅游线路的龙头景区
黄河三角洲在“黄河文明”国家旅游线路中的地位同样举足轻重。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把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纳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四区一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黄河文明”国家旅游线路的龙头景区,并以此为重点积极推进全市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这对于加快培植东营市拳头旅游产品、提升东营市整体形象和全省旅游业在全国的地位都具有重要作用。
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战略目标,以黄河口生态旅游为突破口,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将东营发展成休闲旅游设施完善,具有时尚水城特色、生态环境优美、旅游产品丰富的生态宜居休闲新城,环渤海地区有较高知名度的新兴旅游城市,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
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年国内外游客达到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规划建设的3个重点景区全部创建成为国家5A级景区,建立起要素结构均衡、品质优良的旅游产业体系,使东营市成为生态环境优美,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功能齐备,产业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享誉国内外的黄河三角洲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和旅游经济强市。
发展重点:以“一区一带五湖十园”为重点,加快推进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提升品位,丰富内涵,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一区”即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一带”即黄河生态旅游观光带;沿黄河两岸发展休闲观光、生态休闲农业、民俗文化旅游,形成特色旅游线路。“五湖”即清风湖、天鹅湖、揽翠湖、孙武湖、民丰湖。“十园”即体育公园、文化公园、科技公园、西宋农业观光园、南国风情园、华林庄园、丁庄冬枣采摘园、军马场农博园、白石温泉生态园、万尔生态园,因地制宜开发适应不同消费需求的特色旅游产品。
重点开发旅游项目:黄河口生态旅游观光区、黄河口湿地休闲旅游度假区、孙子文化旅游区、揽翠湖旅游度假区、东营市旅游集散中心等。
精心谋划,强力推进,一举打响黄河三角洲“国字号”旅游品牌
当前,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进入大规模推进的时期,“黄河文明”国家旅游线路的推出为东营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如何使黄河三角洲担当起在“黄河文明”国家旅游线路中的龙头景区地位,是东营旅游面对的重大课题,是历史赋予东营旅游工作者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乘势而上,精心谋划,强力推进,一举打响黄河三角洲“国字号”旅游品牌。
实施“五大工程”,全面推动旅游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的旅游资源优势,按照“因地制宜、错位布局、突出优势、加快发展”的原则,重点实施湿地生态旅游、黄河水城旅游、石油文化旅游、孙子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五大旅游工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全市旅游景区格局,全面推动旅游项目建设,形成一批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旅游功能完善的精品旅游景区,提升我市旅游景区建设层次和水平。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旅游业发展。一是加大旅游投入。市、县两级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增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旅游项目专项资金和旅游促销经费等政府引导性资金的投入,带动旅游产品的开发,形成新的旅游热点和吸引力,刺激旅游需求的增长。二是制定和实施扶持旅游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旅游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建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形成一批综合实力强的旅游市场开发企业。按照“三个一批”(抓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机遇,转型一批;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重组一批;主动“走出去”,引进一批)的发展模式积极培育壮大旅游主体,要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全面、系统支持旅游业融资的宏观政策和各项具体政策,改善旅游投资环境,加大旅游专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客商兴建旅游项目。要建立有效的资本积累,坚持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形成有效的投入产出机制。
加强宣传营销,打造旅游品牌。加大旅游营销投入,搭建旅游促销平台,建立和完善旅游宣传促销的有效机制。提炼东营旅游形象宣传口号,设计鲜明的旅游形象标识。要把市场定位为凸显特色,进行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和结构优化;不断提升旅游产品与旅游服务,突出品牌优势和创新旅游项目,增强影响力和提高知名度。市场开发,要紧抓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有利时机,借助各种宣传媒介,加大“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和黄河口生态旅游的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扩大东营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采取“北上(重点开发京津地区市场)、南接(借东青高速南延重点开发山东南部地区和江苏市场)、西进(重点开发济南都市圈市场)、东拓(以威乌高速贯通为契机重点开发青烟威胶东市场)、外联(以港澳台等客源市场为主,适度开发国际市场)”的市场开发策略,全面拓展旅游市场,打出“黄河入海流、河海东营游”的招牌,打造“黄河文明”国家旅游线路的精品亮点和龙头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