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崛起正当时

时间:2009-06-19 15:21   来源:东营市人民政府网

  黄河与大海的汇聚,造就了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也孕育了新兴的现代石油城市——东营市。近年来,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崛起,尤其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我国经济发展重心日益呈现出北移的趋势。黄河三角洲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一环,处在山东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位置,担负着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大使命。目前,以东营为主战场的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已进入“实战”阶段,全市上下凝神聚力,积极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

  思想先行

  开发建设的强大引擎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许多矛盾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解放思想尤为重要、更为迫切。

  我市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实践活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2007年,用八个月的时间,在全市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了“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以“破旧、克满、戒躁、纠散、反奢、防片”为重点,着力解决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的问题,增强了各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去年4月份开始,用半年的时间,在全市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突出“实践”这个主题,推动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开放,激励全市上下奋发进取、干事创业。这两次大的教育实践活动,有机衔接,不断深化,对全市上下产生了重大影响,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争当排头兵”是一种境界。通过开展比学赶超,全市上下把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的要求内化为各级各部门、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的价值追求。全民参与的“争当排头兵”活动,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振奋了精神,凝聚了力量,蓄积了后劲。各级各部门、单位牢牢把握“实践”主题,自觉主动地把本地、本单位的工作放到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大格局中去定位和谋划,找准切入点,突破关键点,积极推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实施,使东营的事业发展步入一片新天地。

  绿色生态

  开发建设的闪亮名片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后一块连片成方、尚未被充分开垦的处女地,相对脆弱的生态条件,无可比拟的后发优势,决定了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必然要走一条不同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道路。坚持高效生态的基本定位,走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这是黄河三角洲最鲜明的特色,是与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其他城市最显著的区别。

  我市拥有独特的原生态湿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批准的黄河三角洲地质公园。我市始终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生态建设。从2007年开始,我市探索实施林网、水网、路网于一体的“三网”绿化工程,规划五年投入22亿元,造林16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目前已投入10.78亿元,完成绿化总面积33万亩,植树3525万株,初步构建起了“三网”绿化工程的主体框架。日前,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力争再用二三年时间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路域林荫化、水系风景化,使生态环境面貌有更大改观。在实施“三网”绿化工程中,我市注重湿地保护,目前已完成18万亩湿地恢复。“三网”绿化工程,这一打造黄河绿洲、建设生态家园的伟大壮举,正在昔日的盐碱滩上缔造着惊人的神奇,黄河绿洲效果初显。

  同时,我市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围绕培育石化、盐化、造纸和海水利用等8个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建成投产项目11个,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到0.728吨标准煤,节能水平居全国前列。加强环境整治与污染治理,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污水处理厂8个,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7万吨,处理标准达到1级B以上;中心城垃圾处理厂建成投用,垃圾发电项目近期开工建设。近几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实现了控制目标。

  近年来,我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

  产业体系

  开发建设的强力支撑

  “十五”以来,我市连续多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4%左右。全市有7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都在30%以上。东营经济开发区在全省省级经济开发区中列第六位,被评为全省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园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已具备了较好的经济基础。

  在开发建设进入大规模推进的关键阶段,我市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发展潜力,确定将东营港——广利港之间1200多平方公里的临海区域,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集中突破区,集中规划布局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建设黄河水城,构筑“四区一城”的主体产业格局,为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临港产业区。规划控制面积232平方公里。依托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实行港区城联动,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盐化工、电力能源、现代物流,配套发展关联产业,建成环渤海地区重要的高效生态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和能源供给基地。同步推进港城建设,建设一座现代化滨海新城。目前,已与中海油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由其重组地方炼化企业,收购经营东营港,投资建设中海油工业园、原油储备基地、成品油仓储和物流园区。

  生态旅游区。规划控制面积246平方公里。依托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突出“黄河入海、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原生态特色,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目前,生态旅游区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启动了游客中心、游船码头、汽车野营地等重点建设项目,正在规划建设黄河口湿地公园,适时启动黄河口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

  生态高效农业区。规划控制面积428平方公里,重点建设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高效畜牧区。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重点实施宜渔荒碱地开发和养殖池塘整理提升工程,建成全国一流的高效生态养殖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高效畜牧区,建成全省重要的大型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目前,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4.1万亩起步区基础工程全面展开,大连有德渔业集团、山东华隆集团等知名龙头企业已经入区开发。

  高端产业区。规划控制面积210平方公里。依托东营经济开发区和胜利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石油装备、新材料、有色金属等六大高端产业,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建成黄河三角洲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承载区。近两年共引进过亿元的项目34个,总投资294亿元,已完成投资126亿元。

  黄河水城。从2007年开始,我市实施广利河综合治理工程,以“治污、增绿、活水”为重点,统筹开发广利河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打造文化服务业产业带。以广利河综合治理为龙头,突出湿地生态特色,引入黄河水,贯通现有城市河流、湖泊和湿地,构建“九横十纵”城市主干水系框架,形成河湖相连、河海相通、城水相依、水绿共生、人水和谐的独特城市风貌,打造生态卓越的“黄河水城”。目前,广利河治理已投入近20亿元。今年,重点推进岸线绿化、河湖贯通和下游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广利河治理任务,初步形成水城景观。“黄河水城”已经国家工商局注册,正在争创4A级景区。

  立体交通

  开发建设的腾翔飞翼

  我市地处渤海湾和莱州湾的“湾底”、沿海的“交通末梢”。近年来,市内交通发展很快,但对外通行能力还不够强。这样的小交通格局与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所需要的大开放、大发展格局不相适应,对借助外力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生了掣肘。为此,市委、市政府确定,把构筑以“三路两港一场”为主体的大交通体系,作为全市最重要的基础工程,为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蓄势。

  “三路”,是威乌高速公路、黄大铁路和德龙烟铁路。威乌高速公路是东营到天津、北京的快速通道,去年9月份,荣乌高速公路在我市境内全线贯通,从东营乘车3小时内能到天津,4小时可抵北京。同年12月5日,国家重点工程黄大铁路跨黄河特大桥在利津县北宋镇奠基,标志着国家又一条煤运下海通道正式开工建设。黄大铁路的建设,将完善华北、华东地区陆海联运的交通网,大量煤炭可通过这条运输通道进入华东地区,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缓解华东地区能源需求的紧张局面。黄大铁路和德烟铁路都经过我市,目前,德龙烟铁路已编制完成了项目预可研报告,并通过铁道部组织的评审,现进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铁路设计单位完成了全线勘测,计划今年开工建设。

  “两港”,指东营港和广利港。东营港地处渤海湾西南海岸,是省内距辽东半岛最近的港口,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目前,东营港7.02公里的引桥和2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已完成交工验收,将于近期进入试运营阶段。2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立项工作已经完成,年内开工建设,逐步建成综合性深水大港。建成后的东营港将在今后两年内逐步凸显其海上运输的强大优势,依托本地已趋于成熟的原油及化工产业,形成以原油进口、液体化工品出口、大宗散杂货和集装箱为主的泊位群,逐步向区域性综合型重要港口行列迈进,建成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物流节点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可辐射至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根据东营港总体规划,广利港作为东营港的主要港区,将建设成集客货运输、旅游、渔业、内外贸易一体的综合性港区,对东营港区起到补充和分流作用。目前,广利港,已被批准为国家级一类渔港,广利港航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省交通厅行业评审,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一场”,指东营机场。从2007年始,我市着手改扩建东营机场,主要是由4C级机场改扩建为4D级机场,当前,东营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的航线。东营机场改扩建按远期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运年吞吐量7000吨设计,项目主要包括跑道延长部分、航站区、航管区和服务设施4部分,机场飞行跑道、滑行道由2200米加长到2800米,新建航站楼2.5万平方米、广场3万平方米。整个工程计划于2010年竣工,总投资9.03亿元。扩建完成后,东营机场可起降767、757型飞机,黄河三角洲通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空中通道随之打通。

  目前,东青高速、通港高速已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日照经东营至天津滨海新区的环渤海高等级公路、东营至滨州高速公路、东营港疏港铁路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随着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的逐步建成,与京广、京沪铁路相连,将全面打通公路、铁路大动脉,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背景链接]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家先后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东营市成为山东省唯一进入国家规划的独立行政区域;省委、省政府确定“一体两翼”的总体发展布局,把黄河三角洲作为北翼的重点推进实施,先后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主体和中心城市,承担着开发建设主战场的责任。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以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总战略牵动全局,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黄河三角洲日益崛起在渤海之滨。

编辑:陈叶群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