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的概况

时间:2009-06-18 16:34   来源:山东黄河河务局

  黄河从山东省东明县入境,呈北偏东流向,经9市25个县(市、区),在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628公里。河道特点是上宽下窄,比降上陡下缓,排洪能力上大下小。自东明上界到高村长56公里,属游荡型河段,两岸堤距5-20公里,排洪能力20000立方米每秒,比降约为1/6000;高村至陶城铺长164公里,属过渡型河段,堤距2-8公里,排洪能力20000-11000立方米每秒,比降约为1/8000;陶城铺至利津长298公里,属弯曲型窄河段,堤距0.5-4公里(其中艾山卡口宽275m),排洪能力11000立方米每秒,比降约为1/10000;利津以下为摆动频繁的尾闾段,泥沙不断堆积,平均年造陆面积为25-30平方公里。

  1951年至2000年,进入山东黄河(高村水文站)年均水量为379亿立方米,年均来沙量9.38亿吨左右。1986年以来,年来水量明显减少,平均每年仅234.82亿立方米。由于水少沙多,径流年内多集中于汛期,泥沙大量淤积,河道年均升高10厘米左右,河床高于背河地面3-5米,设计洪水位高出背河地面8-10米,是典型的“地上悬河”,防洪形势十分严峻。山东黄河的始末两端纬度相差3度多,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易形成凌汛,对堤防构成严重威胁。

  人民治黄以来,经过山东人民和治黄职工的艰苦努力,初步建成了由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和蓄滞洪区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为战胜洪水凌汛奠定了物质基础。每年汛期,沿黄各地组建140多万人的群众防汛队伍常备不懈待命抗洪抢险。凭借防洪工程和“人防大军”,保证了54年伏秋大汛安澜,改变了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的险恶局面。

  山东黄河防洪工程主要有堤防、险工、控导和蓄滞洪工程。现有各种堤防1471.65公里(包括东平湖围堤113.1公里、北金堤83.4公里、南北展宽堤76.4公里等),其中临黄堤803.77公里;险工122处3549段坝岸,长295.13公里;控导工程121处1899段坝垛,长181.83公里。有4处蓄滞洪工程,其中:东平湖水库,面积627平方公里(老湖区209平方公里、新湖区418平方公里),近期运用保证水位44.0米、争取44.5米(相应库容为27.3亿立方米和30.42亿立方米),设计分洪能力8500立方米每秒、泄洪能力3500立方米每秒;北金堤滞洪区跨豫、鲁两省,总面积2316平方公里(其中山东省93平方公里),设计有效库容27亿立方米;齐河北展宽区面积106平方公里,最大库容4.75亿立方米;有效库容3.9亿立方米,设计分洪能力2000立方米每秒;垦利南展宽区面积123.3平方公里,近期滞洪库容3.27亿立方米,设计分洪能力2350立方米每秒。

  根据“除害兴利”的方针,积极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为沿黄工农业生产服务。目前,山东黄河已有引黄闸63座,设计引水流量2423.3立方米每秒,共开辟引黄灌区73处,其中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19处,全省已有11个市地68个县(市、区)使用黄河水。近十年来(1991—2000年),全省年均引水量71.62亿立方米(最多的1989年引水量123亿立方米),年均灌溉面积3000万亩,农业灌溉年效益达30多亿元。此外,为沿黄城镇、胜利油田工业和生活用水及滨海地区人畜吃水提供了宝贵水源,并把黄河水送到了河北、青岛等地区。黄河水已成为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正在为富民兴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编辑:陈叶群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