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来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虚构的,却有着真切的精神寄托。
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条不同的龙
不久前,围绕着本轮“龙票”引发了一场口水仗,因为邮票上这龙设计得张牙舞爪,生机勃勃的凶,几欲从邮票方寸间腾挪而出、迎面扑来。
批评者说这龙太凶,不同意这种观点的人则称:如果龙设计成卡通风格,是不是又会批评其太软?
12生肖中,龙是唯一想象出来的动物,所以龙究竟是啥模样,还真不好说。如果每个英国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哈姆雷特,那么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也有一条不同的龙。
至今无人能够绘出一张龙的标准照,在古籍中,记载的龙的形象也大相径庭——其中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蜃是什么呢?有两解,一解说是像河蚌,龙的肚皮上这一块一块的像河蚌摞着;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蜃是蛟。
在对龙的模样研究中,闻一多的《伏羲考》最为著名,他认为,“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大蛇的名字就叫做‘龙’,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在台湾,画师中至今还有相传的画龙口诀:“一画鹿角二虾目、三画狗鼻四牛嘴、五画狮鬃六鱼鳞、七画蛇身八火炎,九画鸡脚画龙罢。”朗朗上口,算是画龙标准程序了。
明朝的时候,龙袍已经实现了标准化生产,龙袍常服上面龙的图形,集中了各种动物的局部特征,头如牛头、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虾眼、鼻如狮鼻、嘴如驴嘴、耳如猫耳、爪如鹰爪、尾如鱼尾等等。在图案的构造和组织上也很有特色,除传统的行龙、云龙之外,还有团龙、正龙、坐龙、升龙、降龙等名目。
龙的种类也很多,古籍中做了区分: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虬龙,无角的叫螭龙,有翅膀的叫应龙。不过在中国人心目中,龙就是那种有角有鳞的大家伙,至于翅膀,那是西方的龙。
《西游记》中,有四海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在连环画或者电视中,这四敖除了衣服不同外,其他似乎差不多,像是四胞胎,或者说,四个完全相同的蛋孵出来的。它们似乎都是孙悟空的好朋友,这个猴头一旦要显神通下雨时,这些龙王都吭哧吭哧地赶来,躲在云间,听悟空吩咐。
中国有很多跟“龙”相关的成语,比如“笔底龙蛇”“攀龙附凤”“白龙鱼服”“笔走龙蛇”“乘龙佳婿”“乘龙快婿”“乘龙配凤”“藏龙卧虎”“车水马龙”……耳熟能详,但是你问:这些成语中的龙是啥模样,被问者肯定一愣,给个含糊回答。
在普通中国人印象中,最著名的龙之一,其实还是《西游记》中的小白龙,它很可怜,大部分以马的形式存在,所以现在说起小白龙,大家还是先想到一匹骏马,而不是一条龙——似是而非,清晰而又模糊,这大约就是中国人心目中的龙的模样了。
(关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