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雅尔图(右)向牧民传授现代饲养技术。记者 贺勇 摄
【阅读提示】
20年来,他带领牧民和贫穷较劲儿,将最穷最落后的嘎查发展成全旗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嘎查;他和牧民执着治沙,使沙丘再现了久违的绿色;他和党支部不断探索适合牧区特点的科学发展路子,做到美丽与发展双赢。他,就是内蒙古陈巴尔虎旗白音布日德嘎查党支部书记巴雅尔图。
和贫穷较上劲儿
由于常年干旱少雨和过度放牧,内蒙古陈巴尔虎旗白音布日德嘎查的草原沙化日益严重,牲畜膘情不好,保畜率、仔畜成活率很低。1991年巴雅尔图当选嘎查党支部书记时,牧民生活十分困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嘎查富不富,全在党支部”。面对全旗最贫穷、最落后的嘎查,巴雅尔图心里憋足了劲儿:“我们就是和贫穷较上劲儿了!”他立下誓言,一定要摘掉穷帽子,让牧民过上好日子!
草牧场是牧民的命根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嘎查党支部首创了“统分结合,以统为主”的双层经营管理模式,在保障牧民对草场所有权的前提下,发挥集体化管理的优越性,将嘎查集体管理和牧户自主经营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了“有分无统”的草牧场经营管理弊端。
牧民额尔登其木格家草场旁边有一个水泡子,可她无权使用,得到很远的地方取水,或者花高成本打深水井,这曾引发许多矛盾和问题。草牧场改革后,大家统一使用草场和水源,矛盾少了,心气也顺了。
巴雅尔图带领牧民科学分配草牧场,将放牧场分为接羔点、放牧点、夏营地和冬营地,进行季节性划区轮牧,统一转场放牧,降低了草场退化率,减少了沙化面积。嘎查党支部还筹建了白音海拉尔牧业合作社,改变了单家独户进入市场的弱势地位,切实维护了牧民利益。2010年,嘎查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84元,位居全旗29个嘎查之首。
让沙丘重现绿色
在白音布日德嘎查,草原上常见的用于分割各家草场的草库伦(草场围栏)不见了踪影,倒是在沙丘、沙带周围分布着一道道草库伦,这正是巴雅尔图的“发明”。
白音布日德嘎查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三大沙带之一的海拉尔沙带中。“苍天是牧民的活佛,草原是牧民心中的母亲。”面对日益严重的草原沙化退化,巴雅尔图常说:“不治沙,子孙后代吃什么?”他的目标就是让草原常在,绿水长流,子孙后代永续利用。
巴雅尔图自筹资金,将自己夏营地周围的沙丘沙化草场用网围、栏围封起来,并将每年春天从牛舍、羊圈里清理出的杂草粪渣运入围封起来的沙丘沙化带中,寒来暑往,沙丘终于再现久违的绿色。
牧民宝力道当年深受沙害,曾想弃屋搬迁,巴雅尔图及时向他讲解治沙的可能性与方法,还帮他解决了5000元的贷款。他们一起走入沙带,研究风向与地势,将沙丘沙化带围封起来。几年下来,围封带内柳条丛生,灌木繁盛。其他牧民看在眼里,纷纷学着干,39户牧民自筹资金19万元,围封9万亩沙丘沙化带,逐步改变了沙进人退、沙来畜走的被动状况。
如今,在嘎查党支部的组织下,大家围封了一个10万余亩的大草库伦。巴雅尔图带领嘎查党支部班子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草的长势每2—3年更换一次打草地点,在打草场、冬营地轮流打草,使草原植被得到了快速恢复,退化、沙化面积减少,贫困户比例明显降低。牧民生活质量和水平逐年提高,嘎查的集体经济也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