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自下而上的层层评选推荐,省道德模范评选推荐活动组委会评审,现就我省第三届道德模范和推荐参加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的候选人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一周,联系单位:省道德模范评选推荐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联系电话:87907727。
一、助人为乐模范
1、鲍守坤,男,1970年出生,中共党员,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车辆段列检工。
鲍守坤热心社会公益,长期坚持无偿献血,自1999年3月首次献血以来,截至2011年2月,年仅40岁的鲍守坤在12年时间中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148人份,位列河北省和全国第一名。个人献血总量达到113800毫升,相当于28个成年人的血液量总和,以200毫升为一个治疗单位,可以救助500多个危重病人,位居河北省第一名,全国第五名。鲍守坤不但自身热衷无偿献血,还经常参加义务献血大型宣传活动,申请成立了“承德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
他的事迹被写入河北省实验小学教科书,他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无偿献血特别促进奖、“全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2、王文忠,男,196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芍药村党支部书记。
王文忠带领群众创建了芍药村裘皮服装合作社、无公害蔬菜大棚合作社、林下生态养鸡合作社,自己出资418万元对芍药村进行了街道硬化和环境绿化,兴建了学校、村民活动中心和医疗中心,“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王文忠组织“芍药村抗震救灾联队”赶赴灾区实施救援,出资36万元为灾区人民购买急需救灾物资,个人交纳“特殊党费”10万元。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的当天,王文忠率领芍药村18名党员、带着30万元的物资支援灾区。几年来,王文忠先后捐资超过千万元。
王文忠荣获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二、见义勇为模范
1、谷岳潘,男,197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石家庄市新华集贸中心个体商户。
谷岳潘来石经商10多年,曾先后60余次勇斗歹徒、抢险救火。2006年9月21日,谷岳潘赤手空拳与四名持刀抢劫歹徒搏斗,并与随后赶来的三名军人一起制服了歹徒,并将歹徒送到派出所。2006年10月20日凌晨,离谷岳潘住处不远的一家西服加工厂突然着火,他不顾生命危险,奋力救火,为工厂挽回了几十万元的经济损失。2009年4月的一天,谷岳潘在市棉六公交汽车站附近发现一个小偷正在行窃,边报警边冲上去追小偷,受到20余名歹徒殴打,谷岳潘毫不畏惧,与随后赶来的公安干警一起抓住了四名歹徒。谷岳潘先后在秦皇岛市、唐山市、葫芦岛市等地作报告160余场。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起,谷岳潘共接到求助电话千余次,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帮助解决。
2009年,谷岳潘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河北省见义勇为英雄称号,2006至2008年连续三年荣获河北省见义勇为标兵称号。
2、白宝海、郑炳强黄骅2·28冰河救人群体。2010年2月28日(农历正月十五)下午,天津港三公司张希强驾驶轿车同妻子、9岁的儿子等5人从山东乐陵老家返回工作单位。因轿车方向突然失控,滑入路边五六十米宽的冰河里,并漂到两米多深的中央位置。途经此处的出租车司机白宝海,看到险情后,衣服都没脱就直接跳进了水中。并与黄骅市检察院干警郑炳强等路过干部群众一同将落入冰河的五人救起。白宝海和郑炳强在稍微恢复之后,悄然离开了现场。此事,在当地产生了强烈反响,人人都被他们不怕牺牲、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英雄精神所感动。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要求媒体要浓墨重彩宣传英雄事迹。中宣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中央11家重点媒体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弘扬英雄精神。由于事迹突出,白宝海、郑炳强等同志荣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中国好人、河北省见义勇为英雄群体、河北省十大新闻人物等20多项荣誉称号。
三、诚实守信模范
1、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93(01)班,河北农业大学学生李宝元病逝后,同学们作出了一个永远的约定:“宝元的父母,我们得管!”15年来,同学们默默地从四面八方坚持给两位老人写信、汇款,多次到家中探望两位老人,用最朴素的感情、最朴实的话语、最普通的方式,给了病逝同学父母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续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故事。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93(01)班毕业生群体坚持15年默默资助病逝同学父母的感人事迹,经《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首家报道后,中央、省市各级新闻媒体和人民网、新华网等数十家网站纷纷报道和转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对此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加大宣传,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批示,河北农业大学的事迹感人,社会反响强烈,组织中央新闻媒体深入报道。
2、王文彬,男,1926年12月出生,秦皇岛市昌黎县龙家店镇汪上村村民。
85岁的王文彬从22岁开始,始终恪守内心的承诺,就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守护着村东头的22座烈士墓。
1948年6月24日,华北野战军第四旅奉命攻打昌黎城后封台火车站,22岁的王文彬在配合战士爬壕沟为前线送饭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解放军官兵壮烈牺牲的场景。他和乡亲们捐出自家的板柜,含泪埋葬了这些战士,还在每座墓前的木牌上刻下了烈士的英名。从此,这块墓地就成了王文彬一生的牵挂。“王文彬对待烈士墓胜过自家的祖坟。”汪上村的乡亲们这样说。1949年秋发大水,地处低洼的两座墓被淹没在洪水中。心急如焚的王文彬带人在齐腰深的水中忙了一天,顶着雨将坟迁了出来。上世纪50年代末和“文革”期间,村里曾两次启动平坟,都因王文彬的劝阻而作罢。他抖落着那张发黄的名单:“再缺地,咱也不能对不起烈士!”近几年,个别人受利益驱使到墓旁挖沙取土,坚守现场的王文彬义正词严:“你们要毁掉英烈的忠骨,就先拿走我这把老骨头!”那些自觉理亏的人只好怏怏而退。
王文彬63年如一日守护着22座烈士墓,他不厌其烦地向村里的晚辈讲述烈士的战斗故事,在他的带动和感召下,每年的清明节,都有数以千计的村民和学生来墓地祭扫、献花。他的事迹先后在《光明日报》、《河北日报》、《解放军报》、《燕赵都市报》、《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新华社、秦皇岛电视台相继报道,他的事迹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
四、敬业奉献模范
1、赵德平,男,66岁,中共党员,廊坊市大厂评剧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他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带领剧团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把舞台搭进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城市乡村,把节目送进了全国亿万个家庭。
1982年赵德平接手大厂评剧团时,全国范围内戏曲发生大面积滑坡,演出没市场、演员没饭吃,剧团院落破败不堪。他带领全团自己动手,翻盖起30多间练功房、办公室,制定了“剧团以小型为主,演出剧目以现代戏为主,服务对象以农民为主”的“三为主”办团方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他接手剧团的头三年,他们下乡演出750场,观众达80多万人,纯收入达到18万元。1983年,剧团带着赵德平创作的第一部大型现代讽刺喜剧《嫁不出去的姑娘》参加全省戏剧调演,获剧目和演出双优奖,同年3月3日到4月3日,他们应邀到北京汇报演出,在长安大戏院、吉祥戏院等大剧院演出31场,观众达4万多人,得到中央领导和首都艺术界名流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在北京一炮打响,成为全国文化战线的一面旗帜。
这些年来,他创作、创演的八台大戏和四十多个小品多次荣获国家、省级大奖,《水墙》荣获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化部“全国戏剧文华奖”,《半夜猫叫》、《随礼》等小品获得了“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新节目奖”等多项大奖,在他的带领下,“大厂评剧团已经成为一个精品的高产地”。赵德平编写制作戏剧和小品不下几十部,演出近万场,却从未拿过一分提成,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剧团凝聚了“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团魂,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集体。
2、孙彦荣,男,1958年6月出生,医学学士,河北清河县计划生育服务站站长、党总支书记。
孙彦荣同志担任清河县计生服务站站长18年来,以站为家,默默奉献,使濒临倒闭的计生服务站享誉全国,他创出的计生服务站“以事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事业”的发展之路,被国家人口计生委誉为“人口计生站综合改革的方向”;他一手构筑的“大人口”服务链条,被国家人口计生委誉为“河北清河模式”,在全国加以推广;孙彦荣亲民、为民,自建站以来,累计为百姓减免各种医疗费用2000多万元,自己先后为贫困患者垫付药费达2万多元。
2003年孙彦荣获全国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获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五、孝老爱亲模范
1、曹江,女,1988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唐山市唐山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学生。
曹江来自保定市涞源县,父母离异后,父亲杳无音讯,母亲又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她和妹妹扛起了生活的重担。考入大学后,曹江在学生党支部工作中认真负责,积极参加党员“一帮一”活动、党员进宿舍等活动,所在支部获得了校级优秀党支部称号。作为一名学习委员,曹江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多名学习落后学生取得了进步,所在班被评为校级优良学风班集体,2008-2010学年,她连续两次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多次获得校级“学风建设先进个人”、“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曹江在系学生会中担任德育银行行长,负责全系同学的德育成绩测评工作,她敢于提出新思路、新看法,并尽全力尝试实现预定目标。生活中曹江以身作则,由于母亲常年疾病,她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平房以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半工半读,虽然学习生活忙碌,但她总是乐观向上。
在校期间,先后获得了“感动河北十大孝星人物”、“第三届唐山市道德模范”、“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河北电视台经济频道,燕赵都市报,唐山电视台对她的事迹进行了报道,环球时报英文版,河北日报,唐山晚报也先后报道了她的事迹,新华网等多家网站转载她的事迹。
2、班银城,男,1980年10月出生,河北香道食品有限公司职工。
班银城父亲早逝,兄妹四人在母亲含辛茹苦的呵护下艰难生存,13岁时,生活中遮风挡雨的母亲在回娘家的途中走失。兄妹的生活更加艰难,姐姐自小寄养在外村难以自顾,哥哥为了养家在外打工,本身还是孩子的他还要照顾妹妹。年幼的兄妹开始寻找母亲,这一找就是十七年。十七年,班银城为了寻找母亲走街串巷,徒步四省近千个村庄。他进了一些针头线脑和一些小卡子等生活用品,一边挑着担子在偏僻的山区村庄中做买卖,一边打听母亲的下落。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7月6日17时许,班银城在石家庄市平山县孟家庄镇一个名叫黄家湾的村庄找到了一位老人,经询问证实她就是自己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的母亲———贾书梅!他的执着感动了乡亲,感动了社会。
2010年,班银城被评为“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