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商家促销玩猫腻 顾客多个心眼防忽悠

时间:2011-01-30 13:58   来源:《文汇报》

  前一段时间,农工商超市集团发行了可以反复充值支付的“红利卡”。尽管办卡需要10元工本费,但由于其广告商品让利后很快就能抵消办卡费用,加之媒体、广告的宣传,不少顾客办了此卡,我也成为其中的一员。

  那天看了广告上所登的商品,就去了我所住小区北大门外的一家超市购买只在当天让利的大米。到店里一看,大米确实比平时便宜5元,可营业员却告知,收银机坏了不能刷“红利卡”,而且当天修不好。无奈我只能到小区南大门外的农工商超市集团旗下的另一家超市去碰运气。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家超市收银机是好的,但让利大米没货。想起附近还有一家可以使用“红利卡”的便利店,我便怀着一线希望赶过去,结果那种大米也没货,却看到了另一种让利饮料,就想买几瓶,也算不虚此行吧。当在货架上取出饮料去收银台刷卡时,却被告知这种饮料不在优惠之列。我说让利牌子明明白白挂在上面该怎么解释?营业员说牌子忘记撤下了。转了这么大一圈,无功而返,胸闷之余大有被愚弄的感觉。眼见也有其他顾客兴冲冲赶来,扫兴而归,抱怨声不绝于耳。

  如今的市场,商家促销手段繁多,拼抢人气的创意迭出,这活跃了市场,也给消费者以更多的选择和实惠。但是,如果相关的配套措施未跟上或运作中发生的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则会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甚至给消费者留下不好的印象。

  孟繁强

  学会自我维权

  商家年末促销摆噱头,让顾客“吃药”、权益受损的事例时有所闻。我也曾上过当,受过骗。除了将快过期的商品作赠品、打闷包、假打折、购物券上玩花样、虚假广告宣传误导顾客等外,我还碰到过大卖场货物摊位标价与结账时价钱不一的情况。

  一次,我买了一只冷冻鸭,在拿到账单时我发现比原标价贵了十多元,尽管我最终讨回了公道,但花费了我不少时间,而且使我一整天情绪不佳。我对这种不道德的商业行为深恶痛绝。诚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商家应该增强自律,用有悖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行为来为自己小团体谋利,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并没有好处。笔者居住的社区有两家超市,一家诚信敬业,顾客盈门;一家经常欺蒙顾客,门可罗雀。谁诚实经营谁坑客蒙人,公众心里是有谱的。诚信为本,顾客至上,服务社会,才是企业发展的“人间正道”。

  在谴责失诚信商家的同时,有必要提醒众消费者提高警惕,识破不良商家的伎俩,维护自己的合法、正当权益。一是要到有信誉、无劣迹的商家去消费,确保自己利益;二是购物不贪图小利,宁肯多出几钿,买正宗商品,也不要为省几个小钱,买伪劣假冒商品;三是购物时要有“火眼金睛”,学会识别真假优劣,检验是否有厂家标识、地址、电话,最重要的是检查保质期;四是购物结账时要索要发票或付款凭据,并妥善保管好;五是遇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一定要奋起维权,到有关部门去投诉。

  梁仁

  为顾客着想 做长远生意

  去年春节前各商家纷纷打出“促销价”,在徐家汇港汇广场附近的一家服装店里,我妻子看中了一件淡绿色的两用衫。这时,一位女中年营业员轻轻地走到了她的旁边。当时我清楚得很,接下来的故事应该是程式化的,无非是检验营业员根据顾客的心理随机应变推销商品的能力而已。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女营业员打量了穿在妻子身上的两用衫,轻轻地对着镜子左顾右盼的妻子说,阿姐,我觉得这绿色的衣服不太适合你。营业员说这话时是轻声细语的,但我们却惊异了。说句心里话,陪她上街购衣这种唱反调的营业员还是第一遭遇到。“我觉得这绿色的衣服不太适合你,你5月份来的话商店有促销活动,到时有更多的选择。”我们默默地点点头。我在心里默语:说“不”的营业员,谢谢你。

  诚信待客,做生意实在,将心比心,这才是一种智慧和境界。去年5月,我和妻子又一次光顾了这家服装店,在这位女营业员的参谋下,妻子买了一套职业装,价格公道,款式也不错,双方都挺满意。事后她还介绍了几位老姐妹去店里购物,大家对这位营业员都留下美好印象。

  说实在的,设身处地当好顾客的贴心参谋,吸引更多的回头客,远比那些见一个逮一个忽悠消费者的店家和营业员要高明得多!

  金洪远

  优惠应有道 告知宜提早

  日前,女儿为我过生日宴请诸亲好友,在浦东一家主营象山海鲜的酒家请客。酒楼大厅广告牌上写着,在本店就餐(不含酒水)满200元者,可获赠50元优惠抵扣券。女儿凑足消费了2000元,领取了10张共计500元的抵扣券。本想在除夕年夜饭时使用,但看了券背后说明才知,抵扣券只限2月18日(正月十六)后在本店生效使用,吃满200(不含酒水)只能抵付一张(50元),有效期十天。也就是说这500元券必须再消费2000元才能全部抵扣掉,并且限定在节后十天的淡季内在该店消费。这种设置了过于严格的享受条件的“优惠”,让人感觉不到得了多少实惠,被“忽悠”的感觉倒是油然而生。

  我以为,商家抓住消费旺季搞促销无可非议,但一定要“以人为本,以信取财”,既要追求自身赢利,也要顾及消费者权益,若做得得体,必定会取得双赢的效果。搞促销实际上也是对消费者的一种回报,应该事先把相关条件和限制明明白白公开告示,让消费者的知情权得到充分满足,而不要藏头露尾,遮遮盖盖。作为一家堂堂的大酒家,在刊出优惠广告时,即便是顾及到自己的声誉,我觉得也应该做得大气一点,透明一点。

  陈冬梅

  广告用语要实在

  有一则促销广告,上面写着:买一箱啤酒,送20斤饮料。后来,有人买了一箱啤酒,要求商家“兑现”时才知道,其实是“送2听饮料”,商家故意把“听”字中的“口”字偏旁写得很大很圆,并与“斤”拆开写,诱人上当。像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明明是6-8折,写成6.8折;还有“买房子,送家具”,其实是“帮你运送家具”等等。

  我想,商家耍这种小聪明,人家是一次性上当,而自己却是一辈子的不良记录。有些商家歪点子很多,喜欢在广告上玩花头,自以为这是生财之道,其实这是歪门邪道。这些商家只算小账不算大账,眼睛只盯着蝇头小利和眼前利益。殊不知,失去诚信就是最大的成本,其实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我要奉劝商家,不能靠歪点子来吸引顾客,应该考虑自己的长远利益和细水长流,真正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作为我们消费者来说,要避免上当受骗,实现自我保护,对广告也应该有一种合理的“怀疑态度”,要防止盲目跟风,冷静地独立思考,通过一定途径检验广告的真实性,以过滤掉广告中的各种花头,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的采购和消费风险,真正做到理性消费。 肖夏

  消费者要多点理性

  年关临近,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清仓大甩卖”、“大削价”、“买一送一”这类极具诱惑力的年末促销的宣传广告。作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我们应该学会擦亮眼睛、规避风险,切勿被商家牵着鼻子走,要冷静审慎地看待年末促销。

  首先,一些商家搞年末促销的目的,就是想把那些过期的或者积压的货品销售出去,促销无非就是给这种销售行为穿上了一件光鲜的外衣罢了,其实并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少实惠。其次,商家往往利用模糊标价、虚构原价等方式来欺骗消费者。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可发现,商家在价格的设置上是很有讲究的,通常价格总是低于某一整数价,而且尾数基本上都是大于5的,更多时候是8、9之类的数字,按照“四舍五入”的计算方法,最终这些都是会被计算在内的。第三,一些年末促销的商品质量让人堪忧。商家经常在促销中以次充好,甚至掺杂假冒伪劣商品,消费者到头来可能还会得不偿失。不可否认,消费者盲目消费,贪小便宜等错误的消费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商家的这种行为。我们千万不能被那种“花好稻好”的宣传攻略所俘获,一定要擦亮眼睛,防止上当。 徐锋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