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品年味

时间:2011-01-21 10:48   来源:中国网

中国人过年是天大的事儿。过年过年,重在一个“过”字,讲究的是过程。

  腊月一到,年的味道便逐渐浓厚起来。“年”从腊八开始,正月十五才算完,近一个半月,都是过年。老辈儿传下来的歌谣:“老太太你别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开灶天;二十四,扫尘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杀年猪;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磕头儿。”

  腊月初八这一天,人们都要吃一顿别具风味的腊八粥。所谓腊八粥,就是以糯米和赤豆、红枣、桂圆、莲子、花生等杂粮干果熬成的粥。据说,腊八粥包含的这些成分是顺应农民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

  腊月二十三,旧时风俗各家在这天要送灶神上天,是夜也称“小年夜”。送灶神时,在灶头供奉水果、糕点与麦芽糖,“请灶神上天言好事,落地保平安”。麦芽糖是必备供品,灶神爷的嘴被糖粘住,就不会说主人家坏话。

  腊月二十四是扫尘日,也就是打扫卫生,把积了一年的陈灰蛛网打扫干净。在打扫卫生的过程中,注意不要打破任何东西,否则这一年会不吉利。

  腊月二十五六,要把过年期间全家人吃的、穿的,走亲戚用的礼物等准备好,做豆腐、蒸馒头、做年糕、拌饺子馅、杀鸡炖肉……腊月二十七至二十九,贴窗花、挂年画、贴春联。大年三十除夕夜,家家户户吃饺子。饺子煮好,正好是子夜时分,鞭炮大作,喜迎众神从天宫回归人间,把饺子供奉在各位神仙的牌位前,然后烧火纸,焚香磕头。同时也不忘对先人的思念,祈求祖先保佑来年全家平安,大福大贵。吃过年夜饭,熬夜守岁。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瞬间,烟花灿烂、鞭炮齐响、普天同庆、万民同乐。

  大年初一,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爆竹声后,吃过早饭,大家都穿上最漂亮的衣裳,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共祝来年大吉大利。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们,不仅有新衣服穿,而且有压岁钱,挨家问好的时候,还收获了满口袋的糖果、炒花生、瓜子和各种小点心。

  进入正月,年味逐渐变淡,等到了正月十五,点花灯、放烟火、品元宵、闹社火,再一次把年的气氛推向红火的高潮。过完年了,大家开始拾掇心情,调节状态,准备投入新一年的工作和学习中。

  细数中国年的种种习俗,确乎是繁琐的。然而,正是这些浩浩荡荡近一个半月的老讲究,让咱们老百姓的日子,有了郑重的仪式感,有了咂摸味儿。这种融化在节日里的仪式,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内涵,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