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财神
台湾民俗年
台湾民间的春节,起源于祖国大陆,尤其是讲闽南话的台湾人,过年方式与闽南地区更为相近。台湾人过年活动从农历12月16日的“尾牙”开始。
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拜土地公,特别是生意人,为祈求新年发财,辄以牲体、金纸祭祀,并以祭品分享同仁犒赏员工,此叫“食尾牙”。
“食尾牙”时,将要解聘的员工,雇主以鸡头相向,表示明年请另谋高就。因此,台湾有谚语:“吃尾牙面忧忧,吃头牙抚嘴须”。意为尾牙餐事关工作去留。
农历24日是老百姓送神升天的日子,与闽南的腊月23日送灶神一样。祭品中必须有“甜圆仔”(汤圆),粘在灶口,让灶神“好话传上天,坏话去一边”。
这一天,还要大扫除,将家中一切“晦气”扫除掉,好迎新年。
台湾好玩地推荐:台北
除夕,台湾叫 作“二九暝”、“三十暝”,依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别。“暝”即岁暮之意。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桔、甜米果(年糕)、“春饭”、“压岁钱”等。 “春饭”就是在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
因为闽南话“春”与“剩”谐音,意为“岁岁有余粮,年年食不尽”。此外,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 的甘蔗,叫“长年蔗”,取又长又甜,以“坚定家运吉利”之意。
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围炉时要说吉利话,如“吃红枣,年年好!”、“吃年饭,年年赚!”等,桌上一定要有芥菜,叫“长年菜”,象征命长。也有的人家桌上要有“韭菜”,即“韭”和“久”谐音,象征长寿。萝卜也不可少,闽南话叫它“菜头”,表示“好彩头”(吉兆)。还要有鸡肉,鸡的谐音“家”,“食鸡起家”,可大振家声。
“围炉”时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净后连根煮熟,吃时也不咬断,而是从头到尾,慢慢地吃进肚里,以祝父母长寿。
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在台湾,“守岁”也叫“长寿夜”,象征晚辈祝愿父母长寿。
“交时”(半夜12点)一过,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台湾好玩地推荐:台南、台东
台湾传统元宵节庆中,最具震憾效果的,莫过于台南盐水的蜂炮,比较正式的名称应为“从蜂炮”或“踪蜂炮”,意指群蜂出巢之炮,所以盐水人也叫“放蜂仔”,活动通常举行两天,并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当晚最为热闹,也是整个活动的重头戏。
每年神轿队伍从武庙出发,小镇入夜后数十万箭蜂炮齐发,十分亮丽璀灿,炮声震耳欲聋,戴钢盔、着厚衣的人群蔚为奇观,构成盐水蜂炮夜独特画面。
炮炸寒单爷早期在台湾许多城镇都有,但以台东炸寒单最知名。每年元宵节当天下午起,仅穿着红色短裤、手持树枝的肉身寒单爷,由八名裸露上半身(也有全副武装者)抬轿遶台东市各街道游行,并接受爆竹的轰炸,以驱瘟疫迎财神。惊险刺激,已与台北县平溪放天灯、台南盐水蜂炮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