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中国国民党党立军事政治学校,后因形势发展变化,校名多次变更,其中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改为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由初创时期的中国国民党党立学校发展演变为广州国民政府国办学校。本文将对这一演变作初步探析。
一、由党立校是孙中山创校时的最佳选择
黄埔军校开创的时候,“其系统不是隶属于政府而是由党来创办的,所以在广东时代本校的性质,是中国国民党的军官学校”。孙中山之所以确定由党立校,是由当时历史条件决定的。
首先,孙中山创建革命党的历史为由党立校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筹建会党,发动武装起义,一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然而得到的结果却是惨痛的教训,“由于我们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1894年他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口号,着手发动广州武装起义,但由于起义泄密等原因而失败;1905年初,孙中山赴欧洲的布鲁塞尔、伦敦、柏林、巴黎等城市,在中国留学生中组建革命团体,8月,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随后成立同盟会分会,在南方各省发动反清武装起义,但由于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起义全部失败,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才享受到胜利带来的喜悦,并于1912年1月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然而由于手中无兵,随即让位给手握重兵的袁世凯。1912年8月同盟会联合统一党等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被选为理事长。1913年9月筹组中华革命党,继续开展革命,然而革命“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孙中山从辛亥革命到讨袁护法运动,都是用联络军阀的办法进行军事斗争,但每次革命都因旧军队反叛而中途夭折。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孙中山鉴于以往开展会党活动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毅然改组国民党,并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期望“本着中国国民党的党纲和总理的指导去训练武装党员,希望在这学校里养成一班有主义有纪律的下级干部,然后再来组织党军”。
孙中山把革命希望寄托在这所党立军校的身上,他希望以军校学生作为骨干,从而建立一支革命党掌握的军队,担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
其次,俄国共产党革命的成功为由党立校提供了范例。
正当孙中山在开展护法护国运动时,1917年11月7日,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用暴力推翻地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孙中山对俄国革命成功深有感触,他决定与俄共联系,1918年夏,致函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达林,表示了对俄国布尔什维克的亲近态度,说俄共是中国革命唯一实际的真诚的朋友,又在上海《大公报》公开发表声明,赞成中国采取与苏俄亲密接近的政策,接受苏俄帮助,要与苏俄建立合作关系,请求苏俄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给予援助,派出代表团帮助中国革命。1923年,孙中山更是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前往苏联考察军政,特别是军事院校建设。在会见俄共中央书记鲁祖塔克时,代表团团长蒋介石提出代表团主要是了解俄共及红军情况,说“俄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可能对国民党在中国的工作很有益”。
次之,国共合作为由党立校提供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十分关注孙中山和他领导的国民党,敬重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及其伟大业绩,并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把孙中山作为盟友,把国民党视为民主革命势力,尽力帮助孙中山开展国民革命。1922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杭州西湖举行会议专门讨论国共合作问题。在会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传达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指令,要求国共两党合作,共同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1922年孙中山从广州到达上海,中国共产党派李大钊、林伯渠多次与孙中山讨论中国革命问题,“讨论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孙中山答应李大钊“尽管一面做第三国际党员,尽管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李大钊便第一个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此后,共产党其他领导人也相继加入国民党。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决定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反帝反封建革命统一战线。会后,中国共产党发布《中国共产党通告十三号》,要求党员积极执行会议决议。此后,中共党员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帮助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李大钊受孙中山委派,“在北京进行国民党党务改组工作”,在广州“帮助筹备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担任大会主席团成员。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宣言、组织章程、组织宣传、组织党务等审查委员会的工作。李大钊、毛泽东还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在具体筹办黄埔军校时,毛泽东还负责上海地区考生复试。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共产国际的指导、国共合作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有力帮助为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四,新生的大元帅府尚不具备创建府办革命军校的能力。
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重建的大元帅府,虽然名义上是广东的领导政府,但由于杨希闵、刘震寰等军阀带着各自的目的隐蔽在革命旗帜下,又各自为政,致使军政不统一,财政被割据,大元帅府面临着许多内忧外患,大元帅孙中山的许多命令成为一纸空文,大元帅府在艰难中与各反动势力周旋。“因为在民国十三年,所有的军队,名义上虽是总理的军队,大元帅指挥的军队;实际上杨希闵、刘震寰……等,他们各有各的目的,并没有依照大元帅的计划去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以大元帅府的名义来创立革命军校显然不合实际,况且陆海军大元帅府是一个带有明显军事性质的军政府,政府职能部门设立不健全,创建直属革命军校也属艰难。
由此可见,孙中山确定由中国国民党来创办黄埔军校是在当时历史条件的最佳选择。
二、由党立学校改为国办学校是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和国民党执政党地位确立的必然结果
首先,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和国民政府成立迫切要求把党立学校改为国办学校。
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的目的是“建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军校成立后积极贯彻孙中山武力与民众结合的宗旨,积极奉行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的命令,致力国民革命,武力统一广东。1924年奉孙中山命令镇压商团叛乱后,1925年奉革命政府命令,组军东征讨伐叛贼陈炯明。
广东革命政府决定由黄埔军校校军、粤军、滇军和建国军组成联军,分三路出兵东征陈炯明。黄埔军校校军和部分粤军为右路,蒋介石任总指挥,进攻淡水、海陆丰及潮汕地区;桂军为中路,刘震寰任总指挥,进攻惠阳;滇军为左路,杨希闵任总指挥,进攻河源、五华、兴宁一线。
按联军原来作战计划,军校校军并未列入作战序列。校军之所以参与作战并作为主力,首先是因为孙中山北上商谈国是后,军校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地方军阀想乘机歼灭这支革命力量。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外出背水一战以求生存。其次是军校创办的目的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出兵东征平定叛贼是军校职责所在。第三是军校实行军事与政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官兵有革命精神,不怕牺牲,作战英勇,且器械精良,饷弹充足,是一支颇具战斗力的部队。东征军在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下,英勇作战,连战皆捷。
正当东征军准备挥师继续讨伐陈炯明时,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在广州发动叛乱,东征军奉命回师平叛。第一次东征胜利结束。
第一次东征和平定杨、刘叛乱的胜利,使广东革命政权得以巩固。1925年6月1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通过“改组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建国军、党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等决议案。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便着手统一军政,规范中央政府职能。8月3日,成立军事委员会,直属于国民政府。8月26日,将所辖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校学生军和一部分粤军改称为第一军,以蒋介石兼任军长;湘军改称为第二军,以谭延闿任军长;滇军改称为第三军,以朱培德任军长;粤军改称为第四军,以李济深任军长;福军改称为第五军,以李福林任军长;随后,程潜所部援鄂军、吴铁城部一个师和一些零星部队合编为第六军,以程潜为军长。各军并先后建立党代表、政治部和政治工作制度。从此,军政开始统一,财政也逐渐收归中央政府。
各地方军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军政收归中央政府,迫切要求黄埔军校由党立改为国办,原来各地方军所办军校也收归国办。黄埔军校成立后,各军也相继办了各自的军校,“党立的学校是由这个学校开始,有这个学校,才有其他的军事学校”。1925年8月,革命政府将各军阀统率的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在第一、二、三、四军中仍有军官学校。在国民政府成立,军政、财政统一的情况下,名目各异的军事学校的存在显然与时局不和。“从前政府决议把湘滇粤等军的名目,编为第二、三、四军,就是要打破地方主义!……所以政府为打破地方主义,为集中人才起见,不能不统一军事学校。”即组建国民政府国办军事院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其次,中国国民党执政党地位确立为由党立学校改为国办学校提供了可能。
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迫切要求把党立学校改为国办学校,国民党执政党地位的确立为由党立学校改为国办学校提供了可能性。孙中山创建军校的目的是为了使中国革命既有革命党的奋斗,又有革命军的奋斗。随着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中国国民党实际上已在革命政府中发挥着执政党的作用。
1925年,陈炯明乘东征军回师广州平定滇桂军杨希闵、刘震寰之机,重新占据梅县、潮汕、惠州等地乃至整个东江地区。国民政府在肃清内患、巩固后方后,组军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11月初,再度收复东江一带地区,全歼陈炯明反革命势力,取得重大胜利。
当东征军作战连捷时,南路反动军阀邓本殷为支援陈炯明,挥兵北犯,企图占领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同时举行南征,任命第三军军长朱培德为南征总指挥。南征军英勇作战,节节胜利,12月底邓本殷撤退海南。为彻底打败邓本殷,东征胜利后,国民政府抽调第四军第十二师进军琼崖。1926年2月,邓本殷被彻底打败,琼崖全部收复,广东全省为革命军统一。
东征和南讨的胜利,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实际上标志着中国国民党已掌握广州国民政府的执政权,国民党完全可以通过掌握国家政权,运用国家机器来达到立党的目的。“以后无论什么军事或政治,通通要根据国民党的党纲和政策才能存在,我们看国民政府委员会组织法第一条,和军事委员会组织法第一条便可知道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是在国民党指导监督之下而成立的,事实上国民政府是国民党的政治部,军事委员会是国民党的军事部,所以无论什么军队或军校,总是国民党的,都要本着党的政策去做,无所谓特别的党校,也无所谓特别的党军”(汪精卫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成立典礼上的讲话)。
三、由党立学校改为国办学校的经过
1926年1月12日,广州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通过改组黄埔军校提案,决定将陆军军官学校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直隶于军事委员会”,统一各军所办军校。2月1日,任命蒋介石、邓演达、严重、邵力子、熊雄、陈公博、冯宝森等七人为改组筹备委员。11日,军事委员会发出《令知派员考察各军军实教育情形文》,称“全省已告统一,正宜及时策励,以期国民革命军日臻完善,兹特派员调查各军,及各军校之军实教育,庶使一切设施、得以推行尽利,以收军政统一之效”。12日,军事委员会发出《为归并各军军官学校及讲武堂所有各校舍财务应点交军需局接管仰各遵办具报文》,要求各军校的财务、教育用具,通通交由军需局接收保管,统一转发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对于如何由党立学校改为国办学校,《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组织大纲》中做出详细规定:1、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直隶于军事委员会。2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由有功勋的将领担任,军阶与军长同等。3、设立由校长任主席的校委员会,委员会依军事政治目的,审定教育纲领、草案和预备教育工作等。4、学校分设预备军官班和军官班。5、学校设步兵、炮兵、工兵、政治和军需等科。6、设立军官班初学学程。7、学校的教育、政治、训练、供需和组织等方案报军事委员会核定后实施。改组黄埔军校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省区观念,集中经费和师资,组织指导统一的政治工作,“以期军官们得到最好而且一致的军事政治知识”。
经过一系列的改组和筹备工作,1926年3月1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举行成立典礼,蒋介石就任校长,汪精卫就任党代表。
综上所述,中国国民党党立陆军军官学校的创办是孙中山借鉴自己创建革命党的历史和俄国共产党革命的经验教训以及国共合作下实现的,由党立学校发展演变为国办学校是在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和国民党执政党地位确立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